楊芳 李冰梅

【摘要】 目的 探討自我效能理論在急性腦卒中患者早期康復護理中的應用。方法 84例急性腦卒中患者隨機分為兩組, 各42例。對照組予常規治療和護理, 觀察組同時增加自我效能的護理。結果 干預后, 兩組患者一般效能感量表(GSES)評分均明顯提高, 且觀察組(36.42±3.85)分明顯高于對照組(30.18±4.19)分。干預后, 兩組Fugl-Meyer運動功能評分(FMA)和改良Barthel指數(MBI)評分均明顯提高, 且觀察組FMA評分(52.68±5.19)分明顯高于對照組(40.71±4.38)分, 觀察組MBI評分(56.24±3.78)分明顯高于對照組(38.90±3.12)分(P<0.05)。結論 自我效能理論應用于急性腦卒中患者早期康復護理中的作用明顯, 值得臨床推廣和廣泛應用。
【關鍵詞】 自我效能;急性腦卒中;康復護理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22.164
急性腦卒中患者常伴有后遺癥, 而早期康復護理能有效減輕患者殘障, 改善其生活質量[1]。本研究對急性腦卒中患者應用自我效能理論進行早期康復護理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收集2014年1月~2015年1月經本院確診(頭顱CT或MRI檢查)并接受治療的84例急性腦卒中患者為研究病例, 均符合相關診斷標準[2]。男46例, 女38例, 年齡42~75歲, 平均年齡(60.82±5.39)歲, 腦梗死47例, 腦出血37例。排除合并其他嚴重器質性疾病的患者;既往有精神病史的患者;伴有嚴重認知功能障礙、失語及聽力理解障礙, 不能配合訓練的患者。入選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42例)和觀察組(42例)。
1. 2 方法 對照組予常規治療和護理, 在此基礎上, 觀察組則增加自我效能干預措施:①情感支持:加強與患者的溝通和交流, 與之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 耐心傾聽其心理訴說, 及時了解患者病情, 在疾病早期治療時盡可能的滿足患者最低層次需求, 使其能夠得到足夠的心理的安慰, 并能逐漸轉變觀念, 積極配合治療。同時動員和指導患者家屬給予患者足夠的關心、支持和鼓勵, 以增強其戰勝疾病的信心。②直接經驗:根據患者病情制定針對性的康復訓練計劃內容, 明確告知患者及家屬實施功能訓練的目標和意義, 加強其行為表現;讓患者體驗成功, 對達到預期效果的患者應給予肯定和鼓勵, 以增強其自信心和自我效能。③替代經驗:定期組織交流會, 通過相互討論和溝通, 共同分享成功喜悅, 同時安排一些恢復較好的出院患者介紹成功經驗, 以增強其他患者治療的信心和希望, 提高自我效能。
1. 3 療效評價標準 于干預前和干預1個月后, 采用GSES進行自我效能評價;采用簡式FMA評定患者運動功能;采用MBI評定量表評價患者日常生活能力(ADL)。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3.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GSES評分比較 干預后, 兩組患者GSES評分均明顯提高, 且觀察組明顯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兩組FMA和MBI評分比較 干預后, 兩組FMA和MBI評分均明顯提高, 且觀察組明顯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隨著近些年醫學模式的不斷轉變及人們對護理工作的高度重視, 對患者心理和行為的護理越來越受到關注, 并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急性腦卒中患者的治療和康復均是一個較為復雜的生理和心理康復的過程, 因此精神因素對保持患者身體平衡及適應能力, 促進患者病情恢復極為重要[3]。但腦卒中患者多發病急驟, 因此缺乏對疾病的直接體驗, 導致其對疾病的治療和恢復失去信心, 同時早期康復訓練產生的疼痛和不適感又會加重患者焦慮、抑郁等不良心理, 使其對自我效能的判斷大大降低, 對其治療后肢體功能恢復極為不利[4]。自我效能是指人們對自己實現特定領域行為目標所需能力的信心或信念, 通過自我效能干預能夠提高患者的對自我的認知能力和對疾病恢復的自信心, 增強自身挑戰困難的能力以及自我管理水平, 從而能夠提高康復訓練效果, 促進患者恢復。
本研究對急性腦卒中后采取早期康復護理的患者實施自我效能干預取得了顯著效果, 自我效能是一種心理行為的思想和方法, 可提供問題解決的視角和切入點, 對提高護理質量有重要意義。
綜上所述, 自我效能理論應用于急性腦卒中患者早期康復護理中的作用顯著, 能夠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感, 增強其對康復訓練的堅持和應對疾病的信心, 改善患者的肢體運動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 有極高的臨床推廣和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 王春華, 錢文茹, 岳振琴.自我效能理論在腦卒中偏癱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河北醫藥, 2012, 34(9):1428-1429.
[2] 中華醫學會第四次腦血管病學術會議.各類腦血管疾病診斷要點.中華神經科雜志, 1996, 29(6):379-380.
[3] 崔婷.自我效能理論在腦卒中患者康復護理中的應用.實用醫藥雜志, 2012, 29(8):720-721.
[4] 鄭舟軍, 劉曉虹, 張麗平, 等.腦卒中患者自我效能水平與其肢體功能康復進程的相關研究.中華護理雜志, 2012, 47(5): 440-442.
[收稿日期:2016-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