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加清
【摘 要】:基層醫院繼續醫學教育是極其必要的,絕大多數醫生都會基于主觀意愿或客觀需要參加繼續醫學教育,一方面是職業發展需求,需要提高自身業務水平和專業素養,另一方面則是國家、醫院單位對于醫護人員的素質規范。文章就基層醫院繼續醫學教育工作的開展和管理展開論述,探討相關現狀問題,明確具體改進和創新策略,以供參考。
【關鍵詞】:基層醫院;繼續醫學教育;教學管理;研究策略
【中圖分類號】R19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83(2020)08-24--02
繼續醫學教育是為了讓醫務人員掌握全新的知識技能,了解國內外醫學事業的發展情況,探究專項病癥的治療對策,是一個綜合性的,提升醫務人員業務能力和職業素養的管理工作。基層醫院作為社區居民最常接觸的醫療機構,相比較大型醫院或綜合醫院,基層醫院的管理者與醫務人員必須對他們所接觸的患者群體足夠了解,傳統醫學臨床實踐經驗與案例不斷警示著,只有保證權威,才能維持公共服務設施的社會公信力,如果基層醫院的醫療事故或醫患糾紛是由于某個醫務人員因能力不足或素質較差而造成的,就會對其他同僚、相關科室部門、院方甚至是整個醫療行業造成嚴重負面影響。
一 基層醫院繼續醫學教育管理工作現狀探討
基層醫院的基礎流量主要為門診和急診收治的病人,在病床、人員、資源分配的過程中,很難確保醫務人員對接的患者能夠全部得到令他們滿意的救治工作。工作性質復雜、工作任務的難度和數量不統一,在開展繼續醫學教育工作時,很難集中全員開展大會,進行座談培訓和會議講座。再加上按照基層醫院的評級,不同學歷、不同能力或是不同專業層次的醫務人員進入各類部門,繼續醫學教育管理的針對性和指向性也無法得到保證[1]?,F階段,基層醫院繼續醫學教育管理工作現狀問題主要分為三個方面:
(一)重視程度不足
繼續醫學教育作為每個醫務工作中必須的經歷,是職業發展過程中的墊腳石。許多醫務人員對于繼續醫學教育的重視程度不足,是現階段教育管理工作難以開展的主要原因。雖然從客觀現實方面,醫務人員也存在日常休息不足、缺少時間和精力、學習效率低等主觀原因,導致對培訓和學習缺乏動力;但是從職業層面分析,繼續醫學教育不僅與個人業務水平和專業技能知識息息相關,與職稱評級、崗位晉升、薪酬待遇都有直接聯系。代刷卡、掛時長等自主學習敷衍了事,流于形式,為刷學分,不考慮專業與需求去無差別參與集體講座。這些現狀問題從本質上來說是醫務人員的主觀原因,導致教育管理工作難以為繼,無從下手[2]。
(二)工學矛盾
從主觀層面分析了醫務人員日常工作量大、工作難度高,缺少時間與精力。工學矛盾是醫務人員無法保證參與學習和培訓的主要原因,由于工作性質的特殊性,無論是臨床醫療還是教學科研,對于面向集體,無法隨意更改課時的繼續醫學教育來說,兩者擇其一就意味著必須要舍棄一方,醫務人員的本職工作是不會也不能放棄的。這也就是許多在職在崗人員由于醫療工作負擔,即時有需求、有意愿,也沒有參與學習的機會。相對于傳統繼續醫學教育管理,如果不能針尖時弊,明確根源問題,就醫務人員的苦衷,靈活變通教學和培訓管理模式,就會一直讓工學矛盾這一問題阻礙繼續學教育工作的順利開展。
(三)相關制度體系仍需優化
據有關數據顯示,在不考慮客觀影響因素,從醫務人員的主觀角度看,許多人不參與某項繼續醫學教育還存在地點、教學方式不方便、對教學內容不需求,對于參與成效不滿意等情況[3]。這些內容看似是主觀層面的意見,實質上也反應了醫務人員的訴求。繼教的選址,如果不能考慮到醫務人員的現實因素,除工作、休息、學習之外還要付出額外交通時間,甚至自費參與的情況,也會影響醫務人員的積極性;強迫醫生參與座談會,忽略現代化教學的網絡自主學習模式;教學內容與相關人員的專業和職業發展完全無關;獲得參與的學分證明流程復雜;以上種種都是繼續醫學教育的相關細節制度體系不夠完善,過度理想化,沒有考慮到個體因素,忽略了參與人員的意愿與訴求,從而導致繼續醫學教育管理參與度地下。
二 基層醫院繼續醫學教育管理工作對策探討
(一)加強宣傳和普及,讓自主學習深入基層醫務人員群體
隨著互聯網和信息技術的蓬勃發展,知識經濟時代下,傳統繼續醫學教育管理的難點問題有所緩和,醫務人員可以通過手機APP、筆記本電腦進行在線學習。有了學習途徑和教學手段,就必須要調動積極性,提升醫務人員的參與度。院方和管理部門需要加強對繼續醫學教育工作的普及,強調必要性意義,將繼續醫學教育的理念融入醫務人員的日常工作中,讓他們常接觸、常了解,在潛移默化中正向影響,促進習慣和意識的養成,提高主觀能動性,學習理論知識與技能素養,積極參與繼續醫學教育[4]。
(二)完善繼續醫學教育管理模式,優化體系制度
現代繼續醫學教育工作的開展面臨諸多現實因素的干擾,一個健全的管理模式,高效的管理制度是確保相關工作井然有序的保障。許多醫院在應對相關管理問題時選擇引進上級醫院或國外先進教育管理模式,忽略了體制、執行力、人員及部門組織結構等差異,從而對管理工作的開展起到負面作用。PDCA閉環體系的循環管理模式是新時期管理行業選用的黃金標準,明確目標,優化決策和方案設計,檢查成果,改進問題明確新的目標和方向,在達到最終預期之前永遠是一個循環的執行流程,是現階段繼續醫學教育管理工作循序漸進,逐漸深入的重要措施[5]。既能為醫務人員提供他們所能夠接受的學習和培訓計劃,尊重他們的自主意愿,也能夠打破傳統管理工作的局限性,靈活變通規則,提升管理水平。
(三)加強信息化建設,擴展繼續醫學教育環節
院方可以在管理制度完善的基礎上增加新內容,設置新指標,比如利用互聯網,組建專門的網站,通過線上告知相關人員,并發布要求規范和具體內容,將一些學習活動和培訓指標細化,能夠打破傳統文件層層傳遞,醫務人員由于遺漏信息而無法跟進的情況,并且這種自主參與的模式能夠最大限度的提升學習和培訓的靈活性,能夠讓醫務人員自行規劃時間和作息,讓醫學教育在及時傳達的前提下有效實施[6]。在檢查成果和評級的過程中,也可以利用線上網站進行自主測試,通過計算機自動整理分析來了解情況,提高管理效率。隨著現代化技術的發展,人臉識別和指紋識別技術也能夠有效解決一些代簽、代檢的不良情況,提升繼續醫學教育的實效性。
結語:繼續醫學教育是醫務人員人員獲取知識技能,提升業務水平,開拓思維眼界的重要途徑,繼續醫學教育管理工作的完善對我國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直觀重要。管理者必須要明確相關問題,有的放矢,注重醫務人員的難處和需求,全面優化管理模式,才能保證繼續醫學教育管理工作順利開展。
參考文獻
杜勃,周國宏,高妍.PDCA循環在眼科繼續醫學教育管理中的應用[J].山西醫藥雜志,2020,49(4):474-475.
楊帆.大數據背景下”互聯網+繼續教育”的醫學與管理教學模式研究[J].醫學信息,2019,32(z1):10.
鄭永均,譚家穎,李國偉.基于教學醫院標準的基層醫院繼續醫學教育管理模式探討[J].人力資源管理,2016,(10):196-198.
鄭永均 譚家穎 李國偉.基于教學醫院標準的基層醫院繼續醫學教育管理模式探討[J].人力資源管理,2016,0(10).
馬紀偉.醫學繼續教育的問題及教學管理研究[J].時代教育,2013,(24):1-1,5.
劉杰.淺談醫學院校教學管理人員的繼續教育[J].繼續教育,2010,24(4):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