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景剛

【摘 要】目的糖尿病足患者17例給予介入治療的回顧性分析。方法回顧性分析我院2018年12月-2019年12月間收治的17例給予介入治療的糖尿病足患者的臨床資料,列入介入治療組。并同期選擇17例在我院接受常規治療的糖尿病足患者為對照組研究對象。分析兩組的臨床治療效果。結果介入治療組患者治療后的踝肱指數、經皮氧分壓均顯著優于對照組治療后的踝肱指數、經皮氧分壓(P<0.05)。結論17例糖尿病足患者在完成介入治療后,自身的踝肱指數、經皮氧分壓等各項臨床指標均得到顯著改善,臨床療效較為優異,臨床價值顯著。
【關鍵詞】介入治療;糖尿病足;治療效果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interventional treatment of 17 patients with diabetic foot.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17 patients with diabetic foot who received interventional treatment from December 2018 to December 2019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and included in the interventional treatment group. At the same time, 17 patients with diabetic foot who received routine treatment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s the control group.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ankle brachial index and transcutaneous oxygen partial pressure in the interven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Conclusion after interventional therapy, the ankle brachial index, transcutaneous oxygen partial pressure and other clinical indicators of 17 diabetic foot patients have been significantly improved. The clinical effect is excellent and the clinical value is significant.
Key words interventional therapy; diabetic foot; therapeutic effect
【中圖分類號】R58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83(2020)08-24--02
有相關調查指出[1],糖尿病在我國的發生率有逐漸上升趨勢,這與我國逐漸步入老齡化社會存在一定聯系。由于糖尿病患者自身對疾病知識的不了解、生活與飲食習慣的不科學,均會導致疾病逐漸發展,進一步危害到患者的身心健康。其中,糖尿病足屬于一種常見的并發癥,若未得到有效控制時,嚴重者甚至需截肢。本文旨在觀察糖尿病足患者17例給予介入治療的回顧性分析結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我院2018年12月-2019年12月間收治的17例給予介入治療的糖尿病足患者的臨床資料,列入介入治療組。并同期選擇17例在我院接受常規治療的糖尿病足患者為對照組研究對象。介入治療組中男9例、女8例。年齡50-81歲,平均年齡(68.19±5.08)
歲。疾病病程2-13月,平均病程(7.51±2.94)月。對照組中男10例、女7例。年齡48-82歲,平均年齡(67.43±5.24)歲。疾病病程3-12月,平均病程(7.01±2.47)月。對比兩組病例資料,P>0.05,差異無意義,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的常規治療方式:患者給予胰島素強化治療,將患者的空腹血糖與餐后2h血糖控制在6-8、8-10mmol/L。并對患者的創面進行處理,清洗壞死組織,給予生理鹽水、抗生素及胰島素治療,治療后仔細包扎。介入治療組:介入治療:經患者患肢的對側股動脈穿刺,逆行插管至患肢動脈。醫務人員還需對患肢的股動脈、髂動脈、脛前動脈、脛后動脈與腘動脈、足背動脈等完成造影,并使用步進下肢血管一次成像。嚴密監測患者的病變范圍、病變位置及病變程度、造影劑流速等狀況,測量病變狹窄度。取直徑4-6mm適合球囊行球囊擴張術,需處于8-10atm壓力下。每秒擴張次數在60次以下?;颊咴谛g后給予潰瘍清理、抗感染等治療。
1.3 觀察指標
(1)分析兩組的臨床治療效果,評價指標為:踝肱指數、經皮氧分壓。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版本為SPSS19.0的統計學軟件對本次研究所得數據進行分析與處理,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以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表示,以X2檢驗。P<0.05表示兩組數據差異含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分析兩組的臨床治療效果
介入治療組患者治療后的踝肱指數、經皮氧分壓均顯著優于對照組治療后的踝肱指數、經皮氧分壓(P<0.05),數據結果有統計學意義,見表1。
3 討論
糖尿病屬于臨床上的一種常見慢性疾病,會嚴重損害到患者的身心健康。該病的發病機制為機體胰島細胞的功能異常,導致患者機體出現長期性的高血糖[2]。此時,不僅會致使患者發生代謝功能異常,也會損害到機體的其他器官。糖尿病足屬于該疾病的一種常見并發癥,通過介入治療可以起到較好的治療效果。在治療過程中,旨在打通足弓的血管通路,以起到保障患者患肢的正常血液循環,進而改善臨床療效[3]。
本次研究顯示,介入治療組患者治療后的踝肱指數、經皮氧分壓均顯著優于對照組治療后的踝肱指數、經皮氧分壓(P<0.05)。這一研究結果顯示,介入治療的實施,可以較好的改善患者的臨床指標,促進患者的疾病恢復。通過有效改善患者患肢的下肢血氧供應,可以有效提升患者的下肢血管通暢率,進而提升患者的治療效果。
綜上所述,17例糖尿病足患者在完成介入治療后,自身的踝肱指數、經皮氧分壓等各項臨床指標均得到顯著改善,臨床療效較為優異,臨床價值顯著。
參考文獻
張紹梅,廖光軍.高壓氧對糖尿病足患者介入治療后血管再狹窄的療效觀察[J].中華航海醫學與高氣壓醫學雜志,2018,25(6):373-375.
張東萍,曹建春,牛少輝.負壓吸引配合外科清創術治療WagnerⅢ~Ⅳ級糖尿病足[J].中國急救復蘇與災害醫學雜志,2018,28(12):1250-1252.
黃泳清,沈潔,袁思捷,etal.紅細胞分布寬度、纖維蛋白原與D-二聚體預測糖尿病足發生發展風險的價值[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2019,31(23):3716-3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