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惠芳
摘要:普惠性幼兒園利用當地豐富的本土資源,建構具有本土特色的園本課程,是符合我國學前教育發展政策、提高幼兒教育質量、傳承本土文化的重要舉措。普惠性幼兒園基于本土資源的課程建構,要走園本化課程的道路;把握課程建構的基本思路,制定適宜的課程目標,科學安排課程內容,在實踐中組織實施和檢驗課程;處理好課程各要素之間的關系,充分發揮環境、材料與幼兒的互動作用;遵循課程建構的基本原則,確保課程沿著正確的方向發展;提升教師課程開發能力,使師幼共同成為課程建構的主體。
關鍵詞:普惠性幼兒園;本土資源;園本化課程;課程建構
普惠性幼兒園可以充分利用當地豐富的本土資源,建構促進幼兒身心發展、傳承本土文化的園本課程,有著科學的理論依據和現實的政策依據,而且能夠辦出低成本、高效益的成果,切合普惠性幼兒園的特征和內涵。
一、相關概念的界定
1.普惠性幼兒園
“普惠”即普遍優惠,它具有公益性、公平性和非營利性等特征。衡量普惠性幼兒園的標準有以下三點:一是要面向大眾,對每名適齡幼兒開放;二是要收費合理,幼兒園教育質量有保障;三是要園舍建設標準且安全,教師隊伍素質高,財政體制科學。發展普惠性幼兒園對于緩解優質學前教育的供需矛盾起著重要的作用。
2.本土資源
本土資源指在當地的各種人力、物力和自然資源的總和,具體包括地方歷史,地理,物種生態,文化習俗,人物風情,生活、生產經驗,以及社會科技進步等物質性和非物質性因素。本土資源立足于地方實際和本園實際,貼近幼兒的生活。
3.園本化課程
園本化課程是以某套科學的幼兒園課程為藍本,充分利用各種資源,根據本園的教育需要進行課程調適、課程整合等處理之后形成的具有該園特點的個性化課程體系。
二、普惠性幼兒園基于本土資源建構課程的意義
1.我國學前教育課程建構的基本方向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學前教育深化改革規范發展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指出,到2020年,要實現“雙普”的目標,即普及、普惠,基本普及學前教育。普惠性幼兒園是我國主要的辦園形式,是我國幼兒園的主體。
《意見》同時也指出,支持引導幼兒園充分利用當地自然和文化資源,合理布局空間、設施,為幼兒提供有利于激發學習探索、安全、豐富、適宜的游戲材料和玩教具。這與《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以下簡稱《綱要》)《3 - 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以下簡稱《指南》)提出的基本觀點是一致的。普惠性幼兒園利用當地豐富的本土資源建構園本課程,是學前教育課程建構的重要方向。
2.提高幼兒園辦園內涵的重要舉措
普惠性幼兒園利用在周邊閑置的、經濟便利的課程資源,建構具有本土特色的園本課程,有利于節省辦學成本,形成辦園特色。建構低成本、高質量的課程內容,更符合普惠性幼兒園廣覆蓋、保基本、有質量的基本特征,有效緩解優質學前教育的供需矛盾,充實課程內容,豐富幼兒體驗,對幼兒的健康成長發揮重要影響。
3.實現文化傳承的有效途徑
把本土文化的價值觀念、民俗禮儀、風土人情等滲透給幼兒,從小培養優秀文化的傳承者,是幼兒園實施德育的重要內容。尤其對于地處鄉鎮、村居的普惠性幼兒園,教師、幼兒大多來自同一個文化圈,更有利于文化的傳承和鄉村的振興,符合“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實現鄉村振興戰略”等政策。
三、普惠性幼兒園基于本土資源建構課程的思路和方法
1.普惠性幼兒園利用本土資源建構課程的最佳途徑是使課程園本化
對于普惠性幼兒園而言,在師資力量、能力水平有限的情況下,利用本土資源建構課程的最佳途徑是使課程園本化,而不一定要原創地進行課程開發。普惠性幼兒園可以先進行本土資源的篩選,選擇科學、有價值的課程資源;再進行課程選擇,在優質教材或課程藍本的基礎上,把本土資源融入其中,在課程實施過程中加以改編、整合與創新,不需要每個活動設計都要原創性地編寫。
例如,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均安鶴峰大地幼兒園把順德著名的飲食文化滲透到健康領域課程中,在原有的活動設計上進行創新與改編,逐漸生成本園的食育主題活動課程,使課程更貼近幼兒的生活和經驗,這也是課程建構的一個好方法。
2.把握課程建構的基本思路,在實踐中檢驗課程
較為完整的課程建構必須有相對獨立的教育理念、課程目標、課程內容、課程實施和課程評價,這是一個嚴謹的、系統的、漫長的過程,不是簡單開展一些活動或者通過兩三年的課題研究就能完成的。
首先,要制定適宜的課程目標。在對幼兒充分了解的基礎上制定課程目標,能較好地滿足幼兒對本土文化、周圍生活的興趣,促進幼兒的發展。課程目標要有針對性,根據各年齡段幼兒的特點,分層次、分階段實現本土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其次,科學安排課程內容。要實現本土資源的園本化,經過篩選、吸收與創造,把本土資源有機地整合到課程中去,并合理分配時間和比例,與其他課程相互交融,逐漸積淀為本園的辦園文化。再次,有效地實施課程。在各類教育活動、游戲活動、環境創設、家園互動中加以組織實施,通過多種方式支持幼兒感受、理解、積極探索本土文化和資源。最后,還需要課程評價。通過長時間的實踐檢驗,從幼兒學習經驗的獲得、身心的和諧發展等方面,檢驗其可行性和適宜性。
例如,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大良大門幼兒園擁有廣闊的戶外活動場地,充分利用場地資源建構適合幼兒的戶外體育活動課程。首先,該幼兒園從幼兒的需求和本園的特點出發,對戶外場地進行開發和創設,劃分體能循環活動場地;其次,根據小、中、大班各年齡段的特點制定動作發展目標,科學設計體能大循環活動內容,鍛煉幼兒走、跑、跳、投擲、爬、鉆、平衡等各種基本動作;再次,在確保安全、科學、規范、高效理念的指導下,利用操場、樓梯、走廊的立體空間進行立體體能大循環活動;最后,通過測量、調查幼兒身高、體重、動作發展等指標來檢驗課程的有效性。
3.處理好課程各要素之間的關系,充分發揮環境、材料與幼兒的互動作用
普惠性幼兒園在利用本土資源建構課程時,要把課程目標、內容、方法和評價等各要素相互協調,把本土資源的開發與利用融入到幼兒的一日生活,有機整合到幼兒學習與發展的五大領域中去,同時還需要與環境、材料有機構成一個整體。虞永平教授指出,環境是幼兒園課程的根基,環境和材料是幼兒學習的對象和背景。教師應重點關注環境材料和活動空間的作用,而不是講解的作用。因此,要在環境中體現課程的實施,需要提供支持性的材料讓幼兒主動探索。
例如,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龍江鎮陳涌幼兒園利用當地傳統的龍舟文化資源建構園本課程。為了讓幼兒充分感受龍舟文化,該幼兒園把可用場地都盤活起來,利用操場、陽臺、玩水池打造“龍舟訓練基地”,使幼兒親身體驗龍舟運動的樂趣,同時在戶外建成了“彩龍道”龍舟文化長廊,以圖文并茂的方式把龍舟發展史呈現在幼兒面前。
又如,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北滘鎮雅正幼兒園利用北滘鎮家電資源建構園本課程——家電王國,創設家電生活區和科學探索室,逐步讓幼兒在操作中探索家電的功能和運作原理,在區域活動中提供了多個實操性強的區域,讓幼兒操作實驗、設計拼搭、拆裝家電等,使幼兒在與環境、材料的積極互動中感受、理解本土文化,主動積累知識和經驗。
4.遵循課程建構的基本原則,確保課程沿著正確的方向發展
課程建構必須落實科學的兒童觀和教育觀,遵循《綱要》和《指南》的基本理念,確保課程建構不偏離國家課程的總方向,遵循以下基本原則。
(1)幼兒為本,立德樹人。
了解幼兒是課程設計的起點。幼兒園必須首先了解本園幼兒的發展水平,遵循幼兒身心發展的基本規律來設置課程,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培養優秀本土文化、傳統文化的繼承者和開拓者。
(2)以游戲為基本活動。
游戲是課程實施的重要渠道。幼兒園課程是生活化和游戲化的,普惠性幼兒園應該利用本土課程資源開展豐富的游戲活動,建構活動課程,以幼兒的興趣、需要和能力為出發點,讓幼兒通過主動活動去獲得經驗。幼兒園可以利用本土資源創設豐富多樣的游戲活動區,制作具有本土特色、供幼兒探索的玩具,讓幼兒在玩中學,學中玩。
(3)親近自然,直接感知。
讓幼兒親近大自然,熱愛自然環境,提供豐富的自然游戲材料,并通過幼兒的實際操作和親身體驗,獲取獨特的、有價值的經驗。
5.提升教師課程開發能力,使教師和幼兒共同成為課程建構的主體
利用本土資源來建構課程,對普惠性幼兒園是一種挑戰。教師是課程的主要實施者,教師的兒童觀、教育觀、課程觀等會影響課程的建構和實施。但是,當前普惠性幼兒園的教師普遍缺乏課程開發的知識和技能,缺少對本土資源開發過程中的系統研究,缺少相關理論的系統學習。因此,必須加大對教師的培訓力度,提升教師的專業素養,使教師能夠勝任課程建構。同時,要建立完善的園本教研制度,確保每周有固定的時間使教師靜心教研,使教師在教研過程的思維碰撞中反思成長。
要在課程建構中落實“以教師為主導,幼兒為主體”的理念。幼兒是主動的學習者,教師是幼兒學習的支持者、引導者和合作者。教師關注幼兒自身的興趣愛好和發展需要,并以此為依據支持、擴展幼兒的學習活動,使教師、幼兒共同成為課程建構的主體。
基金項目:佛山市順德區“十三五”規劃重點課題——普惠性幼兒園本土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研究(SDGH2017024)。
參考文獻:
[1]秦旭芳,王默.普惠性幼兒園的內涵、衡量標準及其政策建議[J].學前教育研究,2012(7).
[2]黃浩森.鄉土課程資源開發的實踐研究[D].長沙:湖南師范大學,2009.
[3]李云淑.關于園本課程、課程園本化、園本課程開發等概念的辨析[J].上海教育科研,2008(11).
[4]朱家雄.幼兒園課程[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5]虞永平.虞永平:課程在兒童的生活和行動里[J].幼兒100(教師版),201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