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志雯 蔡亞軒
[摘 要] 為響應“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號召,大學生積極投身于創業的熱潮中,但是由于對經濟發展形勢了解不深入,社會經驗不豐富,不能準確定位“互聯網+”的創業目標。文章從大學生的創新創業實踐出發,分析了目前大學生創業的機遇、瓶頸和創業模式,從創新創業新模式的構建,推進微創業,構建大學生創業法律援助體系等方面提出了大學生創業實踐的優化方案。
[關鍵詞] 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雙創
當今時代,科學技術發展飛速,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這些都為創業者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大學生是社會新思想和新技術的前沿人群,比其他社會群體有著更為扎實的基礎知識和專業技能,創新意識強、開拓精神足,因此大學生也積極投身到了創業熱潮之中。
(一)大學生“雙創”的機遇
在黨中央提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號召后,創新創業在全國形成熱潮,大學生在這樣的歷史條件下有難得的機遇。首先,我國正在加快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大力扶持如生物技術、電子信息、新能源、互聯網等新興產業的發展。大學生在這些新興產業中具有比較明顯的優勢。其次,科技的進步為大學生創業開辟了更多領域,“互聯網+”的提出,產生了一大批互聯網企業精英。此外,新能源、生物工程等科技創新型產業為大學生創新創業開辟了更多新的領域。最后,各級地方政府在小微企業貸款、創新創業項目企業孵化、稅收等方面給予了大學生創業更多的支持。
(二)大學生“雙創”的瓶頸
在大學生就業上,雖然有各類就業政策的扶持,但是企業提供的大多數崗位仍以銷售和生產為主,并且薪資與畢業生的預期有較大的差距[1]。
從大學生自身來看有以下四點不足。一是缺乏創業知識。因為創業教師的缺乏,導致大學生對創業知識的學習不能深入,只能依靠書本或者網絡進行淺顯的學習。二是缺乏創業實踐。在學習創業知識時,雖然掌握了一些理論知識,但是因為沒有實踐途徑,仍然沒有達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在短時間內很難適應創業者的身份。三是社會資源不足。剛創業的大學生社交圈相對較小,社會資源不足,很難拓展業務,企業難以盈利,創業受到阻礙。四是創業資金不足。很多大學生創業初期的資金來源主要是家庭親友的資助和銀行的小額貸款,因此在創業投入上是有限的。大多數家庭很難抵御創業失敗帶來的風險,有些大學生在現實下不得不因為缺乏資金而放棄創業。
(三)目前大學生的主要創業模式
一是結合專業技術模式,大學生以自己的專業為背景,結合市場需求進行創業。例如旅游專業大學生可以通過自身的專業知識從事為自助旅行者提供旅游路線規劃、文創品設計等創業模式;電子商務專業大學生開展網店設計、網店商品設計等相關創業活動,對于這種創業,專業技術和創業結合緊密,投入少,風險小,成功率高。
二是網店模式,這是大學生初次創業的首選模式。大學生會在淘寶、蘇寧易購、京東、拼多多等已經成熟的大型網上商城開設個人店鋪,選擇一些自己熟悉的產品進行銷售。只要做好產品質量把控和形象包裝,盡早形成自己的個人特色,都可能創業成功。
三是互聯網+傳統產業模式,實際就是傳統產業通過互聯網進行創業升級優化和銷售模式轉變。傳統產業具有較強的生命力,在其核心內容和本質特征并未改變的前提下,用互聯網的形式呈現。大學生創業者在掌握傳統行業特點的前提下,及時把握市場動態,完成傳統產業與互聯網的充分融合,會創造出許多新的創業機會[2]。
(一)創新創業教育新模式的構建
1.重視創新創業教育,優化教學理念,開拓教學思路?;诋斍啊盎ヂ摼W+”的時代,要想做好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相關工作,首先,高校需要在思想上重視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要用與時俱進的教學理念對“互聯網+”思維和創新創業的理念進行大力宣傳。這樣才能順應時代發展,真正滿足社會對于人才所提出的各項需求。
2.切實轉變傳統教育模式,融入“互聯網+”思維。各高??筛鶕陨韺嶋H狀況,有選擇性地開設課程。例如在線下開設創業教育課程的同時,利用各類教學平臺資源對線下課程進行補充,創新創業課程中融入“互聯網+”模式,讓大學生的“互聯網+”思維有進一步的增強,切實增強學生的創業能力。
(二)推進微創業,掌握創業技巧
微創業是目前大學生主要采取的創業模式。因為微創業選擇的產品一般用戶基數較大,大學生容易尋找到目標客戶,提高產品銷量。同時微創業的產品可以選擇復購率較高的產品,通過維系老客戶開發新客戶,在一定程度上能保證創業的成功性。大學生在進行微創業時也要充分掌握創業技巧,在保證產品質量的同時掌握銷售技巧,文案寫作,圖片編輯等技術,高校也可以為大學生創設良好的微創業環境,提升大學生微創業的成功率。在進行微創業時,大學生要樹立大局意識,把控創業方向,要謹慎選擇創業產品,開展充分的市場調研,了解消費者對產品的需求情況。
(三)構建大學生創業法律援助體系
在大學生創業過程中,由于對法律掌握程度不夠、高校對創業法律教育缺位以及大學生創業法制環境不健全等因素,致使大學生在企業的創辦成立、運行管理等階段面臨著各類法律風險,這些法律風險與大學生創業的成功率密切相關。因此,必須做好大學生創業法律風險的防范與處理工作。大學生創業者在創業初期,創業資金都較為缺乏,難以聘請專業、專職的法律人士,針對這種情況,各級地方政府可以為大學生初次創業者提供法律援助,為大學生創業保駕護航。有條件的高??梢越M建以法學類專業學生為主的法律志愿者團隊,同時采用教師與聘請專業律師相結合的指導專家團隊,為在校大學生創業提供法務服務。
(四)加強政府政策支持
創業環境的優劣會直接影響大學生創業的成功率和積極性,因此地方政府在服務型政府的建設中要重視服務大學生自主創業。一是落實創業扶持政策。各級地方政府要根據國家的方針政策,結合本地區情況,細化扶持政策以保證政策能落地。加大對符合條件的大學生創業提供貸款支持力度,鼓勵民間資本與大學生創業相結合,增加大學生創業抗風險能力。二是為大學生創業提供“便捷服務”,在營業執照審批等過程中進行深度輔導,加快大學生的創業活動的步伐,減少大學生在創業過程中的阻礙。三是政府要對大學生創業過程中各個環節進行監督,從創業資金到合作企業都不能遺漏,從而降低大學生創業過程中的運營風險。四是加強創業政策宣傳力度。地方政府可以在政府官微、政府官網宣傳本地區的創業扶持政策,促進大學生對地方創業政策的了解。還可以通過留言問答、熱線電話等形式為創業者提供一對一的咨詢服務。
(五)加強創新創業教育實踐平臺建設
一是高校通過創建校內創業實踐平臺,充分利用校內的實驗室、實訓中心等為學生提供科研成果轉化的實踐平臺,在校內設立創業園、創新創業成果孵化園等,為有創業項目的學生提供場地、技術等支持。
二是與地方政府、企業、行業合作,搭建實踐基地,促進產學研結合?;趧摌I實踐平臺,地方政府與企業可以為大學生提供一些與提高創業能力相關的崗位,促進大學生深入認知企業的運營體系。有條件的地方政府還可以建立創新創業孵化基地,鼓勵大學生創業者對創業項目進行孵化。
三是充分利用互聯網+平臺,運用模擬軟件進行創業模擬。目前很多高校已經引進各種銷售模擬、電子商務模擬、ERP沙盤等軟件,這些軟件對提升學生的創業實踐能力有很大的幫助。還可以充分發揮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挑戰杯”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等各類創業比賽的作用,以賽促創[3]。
“互聯網+”是當下社會發展演變的新業態,為大學生創新創業提供平臺和機遇。同時,在“雙創”的背景下,創業的社會氛圍濃厚,大學生創業者應把握機遇,緊跟時代發展的步伐,積極投身到創新創業的時代浪潮中。
參考文獻:
[1]胡耀華.基于“互聯網+”的大學生“雙創”淺探[J].經濟研究導刊,2020,8:67-68.
[2]黎海凌,馬冠華,莊武良.關于“互聯網+”時代下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新模式的構建探討[J].中外企業家,2020,08:167.
[3]馬旭輝.新形勢下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體系探究[J].就業與創業,2020.3:61-64
[作者單位]
鹽城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基金項目]
2017年江蘇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專題項目;項目名稱:“雙創”背景下大學生創業實踐問題研究;項目編號:2017SJBFDY7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