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莉, 申建忠, 汪森富, 陳光玉
(余慶縣農業農村局, 貴州 余慶 564499)
丹參為雙子葉唇形科鼠尾草屬多年生草本植物,以根入藥,又名紫丹參、紅根、血參、大紅袍等。其內含丹參酮,有祛瘀、生新、活血、調經等效用,主治子宮出血,月經不調,血瘀,腹痛,經痛,經閉等,對治療冠心病也有良好效果。丹參作為常用大宗藥材,市場需求較穩定,是貴州省中藥材產業助推脫貧攻堅主導發展的單品之一,目前種植面積較大,種植區域已覆蓋松桃、石阡、修文、關嶺縣等10余個縣。為余慶縣丹參栽培合理施用氮磷鉀肥提供依據,特進行本試驗。
試驗設在余慶縣構皮灘鎮葛旁村李稚流轉土地內,土壤為黃砂泥,肥力水平中等,排灌方便,海拔803 m。試驗地土壤含有機質43.5 g/kg,全氮2.65 g/kg,有效磷14.8 mg/kg,速效鉀172 mg/kg。
試驗用丹參種苗由貴州景誠制藥有限公司提供,系從山東引種后用種子繁殖,外觀整齊、根系完整、健壯、無病蟲害,苗齡180 d,葉數6葉,株高12.5 cm。
試驗用肥料品種為尿素(含N 46%),普鈣(含P2O516%),硫酸鉀(含K2O 50%)。
依照“2+X”氮磷鉀總量控制試驗方案,試驗設10處理(表1),3次重復,隨機區組排列,小區面積12 m2。氮肥30%、鉀肥40%、磷肥100%作基肥;氮肥50%、鉀肥30%作苗肥;氮肥20%、鉀肥30%作壯根肥。

表1 試驗各處理氮磷鉀施用量與配比 kg/667m2
2019年3月26日整地劃小區,按1 m開廂,廂寬80 cm,廂高20 cm,溝寬20 cm。于3月28日窩施基肥,移栽丹參苗。每窩栽苗1株,每廂栽2行,行距40 cm,株距20 cm,每小區栽120株,密度6 670株/667m2。試驗小區四周設保護行,除施肥外,各處理田間管理措施、時間一致。于5月6日追施苗期,7月4日追施壯根肥,11月7日收獲。
從表2可見,各處理丹參產量從高至低依次是處理10(優化氮磷鉀區)>處理9(130%優化鉀區)>處理2(70%優化氮區)>處理3(130%優化氮區)、處理5(70%優化磷區)>處理4(無磷區)>處理8(70%優化鉀區)>處理6(130%優化磷區)>處理7(無鉀區)>處理1(無氮區)。其中產量最高的處理10(優化氮磷鉀區)與處理1(無氮區)、處理4(無磷區)、處理7(無鉀區)相比,分別相差189.0 kg/667m2、100.1 kg/667m2、176.0 kg/667m2,增產率分別為22.52%、10.77%、20.65%,說明試驗土壤條件下,氮磷鉀中缺少任何一種肥料都會嚴重影響丹參產量。

表2 試驗各處理丹參產量
方差分析結果表明,處理間(F=7.503>F0.01=3.597)產量差異達極顯著水平。經多重比較(LSD法),處理10與處理1、處理6、處理7之間產量差異達極顯著水平,與處理4、處理8之間產量差異達顯著水平;處理2、處理3、處理5、處理9與處理1、處理7之間產量差異達極顯著水平,與處理6之間產量差異達顯著水平;處理6與處理1、處理7之間產量差異達顯著水平;處理1與處理7之間產量差異不顯著。說明試驗土壤條件下,氮磷鉀用量與配比也會影響丹參的產量。
對磷鉀施用量相同而氮肥施用量不同的處理1、處理2、處理3、處理10分析顯示,處理10較處理2、處理3、處理1分別增產2.59%、4.32%、22.52%,處理10、處理2、處理3與處理1差異極顯著,處理10、處理2、處理3差異不顯著;每千克氮肥丹參產量處理2為19.42 kg、處理3為9.38 kg、處理10為15.75 kg,說明丹參缺氮會嚴重影響產量,但隨著氮肥施用量增加單位氮肥丹參產量會下降,丹參施N 12 kg/667m2較合理。
對氮鉀施用量相同而磷肥施用量不同的處理4、處理5、處理6、處理10分析顯示,處理10較處理5、處理4、處理6分別增產4.32%、10.77%、13.73%,處理10與處理6差異極顯著,處理10與處理4差異顯著,處理4與處理5差異不顯著;每千克磷肥丹參產量處理5為10.27 kg、處理6為-2.31 kg、處理10為12.51 kg。說明丹參缺磷會影響產量,但隨著磷肥施用量增加單位磷肥丹參產量會下降,丹參施P2O58 kg/667m2較合理。
對氮磷施用量相同而鉀肥施用量不同的處理7、處理8、處理9、處理10分析顯示,處理10較處理9、處理8、處理7分別增產1.28%、11.45%、20.65%,處理10與處理7差異極顯著,與處理8差異顯著,與處理9差異不顯著;每千克鉀肥丹參產量處理8為10.06 kg、處理9為12.54 kg、處理10為13.56 kg。說明丹參缺鉀會嚴重影響產量,且在試驗鉀肥施用量范圍內單位鉀肥丹參產量并未下降,說明丹參施K2O量應在13 kg/667m2以上才較合理。
試驗結果表明,丹參產量是N2P2K2>N2P2K3>N1P2K2>N3P2K2、N2P1K2>N2P0K2>N2P2K1>N2P3K2>N2P2K0>N0P2K2,N2P2K2(優化氮磷鉀區)處理產量最高、為1 028.3 kg/667m2,N0P2K2處理(無氮區)產量最低、為839.3 kg/667m2,N2P0K2處理(無磷區)丹參產量為928.2 kg/667m2,N2P2K0處理(無鉀區)產量為852.3 kg/667m2,N2P2K2(優化氮磷鉀區)處理與N0P2K2處理、N2P0K2處理、N2P2K0處理相比,產量分別增加189.0 kg/667m2、100.1 kg/667m2、176.0 kg/667m2,增產率分別為22.52%、10.77%、20.65%,說明試驗土壤條件下,氮磷鉀中缺少任何一種肥料都會嚴重影響丹參的產量,且影響程度是氮>鉀>磷。試驗氮磷鉀施用量范圍內,每千克肥料丹參產量增加量,氮肥隨施用量增加平緩下降,磷肥隨施用量增加先平緩上升后急劇下降,鉀肥隨施用量增加一直呈上升態勢,說明丹參為喜鉀作物,對鉀肥需求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