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翠艷
摘 要:高校是培養人才的重要基地,探索其基層黨建工作在“互聯網+”模式下的創新對于強化黨的建設,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四有新人”具有舉足輕重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本文通過分析互聯網背景下高校基層黨建工作的研究現狀,基于“三體”視角的“互聯網+”模式下高校基層黨建工作的現存問題,提出高校基層黨建工作創新舉措。
關鍵詞:“互聯網+”;高校;基層黨建;創新舉措
一、引言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高度重視黨的建設。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黨的基層組織是確保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決策部署貫徹落實的基礎。”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將信息技術應用到黨建工作中,既是信息化時代發展的客觀要求,也是黨建工作改革創新的必然要求。”作為人才培養高地,高校深入探討研究如何將基層黨建工作與互聯網技術緊密結合,是其主動適應經濟社會和高等教育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為國家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四有新人”的重要舉措。
二、互聯網背景下的高校基層黨建工作研究現狀
近年來,國內關于互聯網背景下的高校基層黨建工作研究已經較為深入。姜衛平[1]通過分析和研究新時期高校基層黨建工作的現狀與對策,指出互聯網對高校基層黨建工作提出的新挑戰,并以學生黨員為切入點,創新基層黨建工作。王萬義等[2]從互聯網環境下高校黨建工作面臨的挑戰著手,在思想建設、制度建設、基層建設、載體建設四個方面提出了一些創新實踐。章巧眉[3]以二級學院黨組織建設的實踐情況為例,對互聯網背景下高校基層黨建的思路和策略進行了研究和創新。有學者在現有研究的基礎上,從黨員教育、組織管理、核心價值觀引領、民主管理以及黨組織服務五個方面構建了“互聯網+黨建”虛擬陣地的實施路徑,較為全面地涵蓋了黨建工作內容。
綜上所述,通過梳理2010年以來的相關文獻資料可知,現有研究雖然充分考慮了互聯網帶來的挑戰,但是在創新內容上的研究不夠全面,尚未完全覆蓋高校基層黨建工作的全部內容,顧此失彼。
三、基于“三體”視角的互聯網環境下高校基層黨建工作問題
高校基層黨建工作涵蓋諸多方面和要素,本文將其歸結為三大要素,即主體、客體和載體。通過對上述三個方面的分析,可以較為全面地了解高校黨建工作的具體實施情況。
近年來,為增強高校基層黨建工作實效,高校黨建工作者積極開展“互聯網+黨建”實踐,雖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是仍然存在不少問題。結合調查問卷及文獻查閱可知,互聯網環境下的高校基層黨建工作在還存在以下問題:
(一)主體視角
主體就是指各個層級的黨建工作管理者或黨務工作者,是推動黨建工作開展的第一要素。
1.思想認識不到位
部分高校基層黨建工作管理者對黨建工作的重要性認識不到位,自主意愿不強烈,加之受生活環境、年齡等因素影響,習慣于借助傳統工作方法開展黨建各項工作,而對“互聯網+”衍生物持有不支持、不鼓勵的消極態度,或者僅是低層次利用互聯網技術,導致“互聯網+黨建”從源頭上就產生阻力,或是在某些環節存在銜接不暢的脫節現象,無法形成良好的工作閉環,最終實施效果不佳。
2.管理能力不適應
調查結果及相關研究表明,高校基層黨建工作管理隊伍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專業性、技術性。一方面,其管理者通常是專兼職結合,專職黨務工作者所占比例不高,以兼職人員為主,而且大多數是由部門或單位負責人兼任,這導致管理者無法專心研究部署和開展黨建工作;另一方面,部分黨務工作者年齡相對較大,信息技術運用能力較弱,創新性和創造性思維不活躍,而年輕黨務工作者的黨建理論知識和管理能力積累尚淺,政治覺悟不夠高,開展工作過程中又容易無所適從。
(二)客體視角
本文的客體是指高校黨員,主要包括教師黨員和學生黨員。
1.主體地位不突出
受傳統高等教育觀念影響,高校通常將主要精力聚焦于培養學生智育,思想政治教育及價值觀塑造往往只是簡單帶過,而且大多流于形式,沒有真正重視師生黨員的黨員身份,這容易導致師生忽視自身黨員身份,在教與學過程中更多地習慣于被動接受管理和教育,不能充分發揮主體地位和先鋒模范作用。
2.理論學習不重視
大學生黨員往往年齡小且黨齡小,社會閱歷不豐富,在校期間學業仍然是主要任務,入黨后主要依靠個人自學,缺乏系統的指導和學習,理論基礎薄弱,思想不深入。
對于教師黨員而言,繁重的教學、科研以及其他工作任務,讓其在政治理論學習時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大多是被動學習和研究。
3.內容辨別不周全
隨著互聯網的迅速發展和廣泛普及,黨員學習黨的知識與理論主要依托各種開放媒體,而網絡信息十分復雜,如果黨員辨別能力較差,容易受到不良思想的影響,甚至傳播虛假信息,擾亂社會秩序。
(三)載體視角
黨建工作載體主要包括制度載體和活動載體。
1.黨建制度不完善
“互聯網+黨建”工作模式剛剛起步,對于大部分高校基層黨組織而言,該工作仍然處于探索階段,雖然已經逐漸凝練并形成了組織生活會、“三會一課”、民主評議等基本學習和管理制度。隨著互聯網技術的運用,網絡的共享性與開放性毫無疑問會要求各級黨組織構建和完善相應制度,以應對新形勢下黨建工作面臨的各種機遇和挑戰,如網絡輿情監管、網絡平臺建設與管理等。
2.活動載體欠扎實
迫于形勢需要,不少高校按照上級要求建設了專門的黨建平臺或者在現有版面開設了黨建欄目。然而,一旦點擊某一導航進去,問題隨之浮于表面:要么里面空空如也,什么內容都沒有;要么就是目錄般的框架,無實質內容;要么內容陳舊不堪,更新緩慢;要么就是簡單鏈接、匯總各類政策、會議內容、新聞報道,沒有任何輔助學習資料,也沒有本單位黨組織黨建工作開展的實際成效及黨員風采展示;要么索性網頁打不開;等等。以上種種,黨建工作內容和形式都有所豐富,但實際只是某些黨建工作者應付了事的擋箭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