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航
摘 要 隨著我國的經濟實力不斷提升,市場對于經濟作物的需求量也越來越高,其中甘蔗就是常見的經濟作物,是制作蔗糖的重要原料,同時也能夠提煉乙醇。廣西地區盛產甘蔗,甘蔗也是當地經濟發展的重要經濟農作物。但是近幾年受到病蟲害、災害天氣、栽培方式等多方面的影響,我國的甘蔗產量下降,與其相關的行業發展遇到了問題。基于此,對甘蔗高產栽種技術進行探討,簡單分析了甘蔗的病蟲害防治措施,給出了提升甘蔗栽培產量以及預防病蟲害的建議。
關鍵詞 甘蔗;高產栽培技術;病蟲害;防治技術
我國廣西地區盛產甘蔗。甘蔗對于生長條件要求較高,對于栽培技術也有著較高的要求,而要想實現高產量,就必須盡可能提高高產栽培技術水平。近年來,廣西地區病蟲害問題在甘蔗種植中比較突出,嚴重影響了植株的生長發育,使得甘蔗的產量大幅度降低。因此,為了更好地提高甘蔗的產量,需要采用高產栽培技術,做好病蟲害防治工作,并向蔗農普及相關的防治措施,促進甘蔗相關產業實現可持續發展。
1 甘蔗的高產栽種技術
1.1 選擇合適的甘蔗品種以及栽種時期
目前市面上的甘蔗種類較多,質量參差不齊,而甘蔗的質量與品種息息相關,因此需要根據栽植地的情況進行品種選擇,比如需要考慮到栽植地的氣候條件、降水量、土壤環境等,保證栽種的甘蔗能夠適應環境。廣西地區一年四季氣溫較高,降水量充足,全年均可種植甘蔗,但需要根據季節來選擇適合當季的甘蔗品種。春冬兩季氣溫稍低,因此種植時需要注意保溫,可以覆蓋地膜進行保溫[1]。
1.2 種莖選擇
選擇好種植品種之后,需要對種莖進行選擇,可以按照以下方法選取優良種莖。1)要選擇外形飽滿、外表沒有明顯損傷的種莖,而且要保證種植的種莖本身沒有攜帶病蟲害。2)要盡可能選擇長勢比較健康、質量較好的種莖,從而降低病蟲害的發生率。選擇好種莖后,應該去除損害、腐爛的部分,并且采用合適的藥劑對其進行浸泡消毒,一般浸泡10 min左右即可。
1.3 整地
確認了種植的甘蔗品種后,應該進行整地工作。整地工作可以促進土壤熟化,改善土壤的物理結構,使得土壤耕作層厚度達到標準,從而提高土壤的固水能力。甘蔗的種植深度多為45 cm,因此土壤的耕翻深度要保持在30 cm左右。除此之外,還需要保證整地后土壤肥沃、土質疏松、透氣性好,為甘蔗的生長提供適宜的環境。
1.4 甘蔗種植的施肥和補苗
甘蔗本身的養分需求較高,因此在種植時需要做好甘蔗的肥料補給工作。在種莖種植之前就應該施好底肥,盡量使用有機肥,可以在其中添加少量的殺蟲劑,從而降低害蟲對種莖的影響。種植約一周后,應該及時噴灑定量的殺蟲劑以及除草劑,避免出現雜草爭肥的情況。在甘蔗的生長初期還需要做好補苗工作,如果植株之間的間隙超過40 cm,應立即補種。此外,需要做好追肥工作,在甘蔗的伸長期追施氯化鉀。如果在檢查過程中發現不能正常破膜出土的蔗苗,應該立刻幫助其出苗[2]。
1.5 除草和中耕
甘蔗一般種植在南方,而南方的雨水比較充沛,加上溫度較高,很容易滋生雜草。因此在甘蔗的生長初期就要經常進行除草和松土工作,雨水過后也應該采用中耕的方式進行松土,從而減少水分蒸發,使土壤中含水量充足,從而提升甘蔗內部的含糖量。
1.6 收獲
甘蔗的種植時間不同,收獲的時間也會存在差別,具體情況需要根據當地環境以及氣候確定,而且不同品種甘蔗的收獲時間也不一致,應該盡可能做到即熟即收。在冬季收獲時應該做好保暖工作,盡可能使用鋒利的刀具進行收割,從而避免收割過程中甘蔗開裂[3]。
2 甘蔗常見病害防治措施
2.1 鳳梨病
鳳梨病覆蓋范圍比較廣,一般發生在甘蔗生長初期,幾乎我國所有的種植區域都會出現該種疾病。該種疾病在生長初期會散發出類似鳳梨的味道,因此被稱為鳳梨病。南方的降水量大,土壤含水量突然增加會使得鳳梨病的發病率大大提升。預防鳳梨病可在種植前將種莖浸泡在50%的多菌靈溶液中消毒。
2.2 赤腐病
與鳳梨病不同,赤腐病主要發生在甘蔗生長后期,并且會對甘蔗的葉片中脈以及主莖造成影響。該病的發生概率與土壤的含氮量息息相關,土壤含氮量高則該病發病率越高。為了降低該病的發病率,應該在甘蔗的生長后期加強對土壤的含氮量控制。在甘蔗的生長期,可以使用多菌靈消毒液來防治。
2.3 梢腐病
梢腐病的發生位置主要是在甘蔗梢頭部或者是嫩葉基部,主要表現為葉片呈現黃白色大斑,而且病葉片會產生扭曲變形纏繞在一起,如果情況嚴重,也會導致梢頭部腐爛,從而致使甘蔗死亡。該病很容易在溫度高以及濕度強的天氣發生,尤其是久旱逢雨,發生的概率更高。因此應該選用抗病性較好的甘蔗品種的種莖,并且做好相應的消毒工作和園區的清潔和排灌工作[4]。
3 甘蔗常見蟲害防治措施
3.1 甘蔗蚜蟲
甘蔗蚜蟲主要為害甘蔗的葉片,靠吸食甘蔗的汁液為生,導致大量枝葉快速枯萎,而且蚜蟲會在甘蔗葉片上留下大量的排泄物,導致甘蔗產生其他疾病。一般而言,蚜蟲多于夏秋兩季發生,此階段溫度較高,所以蚜蟲的活動也比較頻繁。應采用抗蚜威可濕性粉劑或吡蟲啉對甘蔗葉片進行噴灑防治,而且盡可能選擇光照較弱的時間段噴灑,以提高殺蟲效率。
3.2 甘蔗螟蟲
在我國常見的甘蔗螟蟲主要是二點螟,對這類蟲害進行防治,應當從甘蔗種植時入手。應盡可能選擇本身強壯無蟲害的種莖,并且使用濃度恰當的石灰水進行浸泡。在甘蔗的生長階段也要經常噴灑殺蟲劑,如果甘蔗的種植面積過大,可以考慮采用性誘劑誘殺成蟲。
3.3 甘蔗薊馬
甘蔗薊馬主要發生在甘蔗的生長初期,主要吸收甘蔗葉片的汁液。甘蔗的生長初期葉片較弱,薊馬吸食后很容易枯萎死亡。該蟲害的發生時段多在秋冬季節,因為此階段的環境濕度與溫度較低。薊馬發生盛期增施速效肥,加強田間管理,可減輕甘蔗薊馬蟲害。
3.4 其他類型蟲害
在甘蔗的生長發育過程中還會受到其他蟲害的影響,如粉介殼蟲。但這類蟲害對于甘蔗的生長并不會產生過多影響,所以只需采取相應的生物防治方法或者噴灑一定量的化學藥劑進行預防控制即可。
4 甘蔗病蟲害防治建議
1)要做好甘蔗種莖的檢疫工作,積極推廣健康的種莖,保證甘蔗的質量,從源頭上杜絕病害。2)適當提前種植時間,實施輪番種植,實現土地輪作。3)加強田間管理,及時清除掉落的枯葉,將帶有病原菌的甘蔗拔出,對相應的種植穴進行清理消毒。3)應該適量添加鉀肥以及磷肥,為甘蔗生長提供營養,提高甘蔗抵抗蟲害的能力。
5 結語
有關部門應該提高甘蔗的高產栽培技術水平,加強對蔗農的種植技術培訓,做好病蟲害的防治工作,加強對甘蔗田地的田間管理,提高甘蔗的種植質量,從而帶動當地經濟發展。
參考文獻:
[1] 譚中文,李玉潛,梁計南,等.甘蔗高產高糖高效益綜合栽培技術中幾種主要措施組配的研究[J].甘蔗糖業,1994(2):11-17.
[2] 玉萬澤.甘蔗高產栽培技術與病蟲害防治探討[J].農家參謀,2019(11):79,82.
[3] 侯忠.甘蔗高產栽培技術[J].農家顧問,2014(15):33.
[4] 黃朝勇.甘蔗高產栽培技術與病蟲害防治措施[J].農技服務,2017,34(5):56.
(責任編輯:趙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