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流行與個性化是服裝設計過程中需要遵循的兩種方向,二者既對立又統一。本文通過對影響流行與個性化本身的設計元素分析,并對流行與個性化在品牌中的應用進行探討,力求證明流行與個性化在設計中的協同效益,二者互為表里、缺一不可。
關鍵詞:流行;個性化;服裝設計;品牌
流行與個性化,即大眾流行與小眾個性化,分別代表了服裝設計過程中遵循的兩種不同追求方向。兩個看似相互對立的名詞,實則聯系密切,兩者相互包含又相對獨立,相輔相成,形成了一種獨特的辯證關系。一件好的服裝設計作品,不僅僅是通過設計師的個人意識來完成,更能反映出的是其存在時期的社會環境、人們的審美趨向、價值觀等客觀現象。可以說,符合流行趨勢的服裝設計更容易獲得消費者的認可,而隨著時代的發展,不少消費者開始追求與眾不同,小眾設計也頗受歡迎。那么作為服裝設計師的我們,應該如何選擇才能更好的服務于消費者,是應該以流行趨勢作為設計主導,還是追求個性化才能更長久的生存?這個問題值得我們進一步思考和探究。
一、影響服裝流行與個性化的設計元素分析
就設計本身而言,設計雖服務于人,但最終的目的是用于銷售,其本質上是一種摻雜了主觀意識且帶有商業屬性的等價交換方式,因此服裝設計作品的價值只有得到既定消費者的認可才能得以體現。不可否認,一些優秀的設計作品之所以能夠受到人們的追捧,就是因為其能夠在把握流行趨勢的基礎上,擁有獨到的自身特色。這就要求服裝設計師在認真觀察市場,了解市場規律的同時,具備針對服裝美感精準辨識的能力,從而吸引消費者目光并緊緊把握行業脈搏。
從服裝最基礎的專業層面分析來看,影響服裝設計風格的無非是廓形、色彩、面料、細節等一些基本元素。因此我們可以這些基本要素為落腳點,通過每種元素的性質、形態、量態的變化進行分析,獲取有效信息并為服裝設計提供指導。其中對不同元素性質的確定是對于流行趨勢最初級、最概括的把控,如廓形的不同可形成連衣裙、露臍裝、闊腿褲等流行款式;色彩可呈現出紅色系、黃色系、藍色系等顏色范圍;面料可運用棉麻、皮質、紗質等材料質地;細節可通過口袋、袖子、領口等局部變化進行點綴。這些性質的不同將決定著消費群體的變化,其變化可以以年齡作為分層,也可以通過著裝風格不同,將人群區別開來。
元素中基礎的性質確定以后,要進一步分析的則是元素的形態,即廓型、色彩、面料、細節所形成的元素形態,這些形態均屬于對元素性質的進一步細化。如拿一件連衣裙舉例,其廓形可大致分為A型、H型、O型、X型、T型等不同的版式,每種版型皆可體現出服裝不同的款式特征,并展示出著裝者不同的性格特點。色彩確定色系后,又可進一步細化分析其色相,針對不同的色相,可增加或減少其明度和純度,以達到不同的色彩感覺。面料中每一種質地也存在著不同的軟硬、厚薄和透氣性等面料特征,且每種特征都會形成不同的視覺感并給予著裝者不同的親膚感受。細節處理方面亦可進一步細化,如領口設計的形態有立領、坦領、駁領等,且每種形態又有不同的形狀,如坦領可分為方領、圓領、雞心領以及一些特殊造型領。袖子、口袋等細節裝飾同理,每個局部的變化都有可能對服裝本身增添不同的設計感。
服裝元素形態能更清晰地展現出服裝流行的特點,而進一步的元素量態變化則使設計更加精準呈現。量態亦可通過廓形、色彩、面料、細節等方面進行分析,并形成廓型、色彩、面料和細節的元素量態變化。具體分析來看,不同的款式不同的版型都是由于打版過程中尺寸的增加或減少形成的,因此外輪廓尺寸的變化是廓形元素量態變化的關鍵所在。其次是色彩元素量態變化,每種色系中不同的色相在明度和純度增加或減少的過程中均可形成新的顏色,且服裝設計中不同色彩的使用比例變化亦可改變服裝的整體視覺感。再者,面料所體現的不同質感,不同軟硬程度、不同薄厚以及不同的透氣性都是由面料成分量態百分比所構成,而每種不同的面料在整體服裝設計中所用面積與色彩比例同理,均可使服裝的整體設計產生不一樣的視覺沖擊。最后細節的處理也可通過對不同裝飾局部的尺寸改變來達到不同的設計點綴,如口袋的大小變化,數量的加減,袖口的收縮或擴張等都是通過細節元素的量態變化達到設計目的。
由此看來,一件服裝作品的設計成功與否,取決于對這些設計元素的靈活運用,只有通過對服裝設計元素中性質、形態、量態的層層處理,并合理結合當下流行廓型、色彩、面料、細節等元素本身的特點,才能更加精準地把握流行趨勢,以提高服裝設計創新研發的有效性。進一步而言,假設在把握流行趨勢的同時,通過改變不同元素來形成新的服裝設計點,使款式呈現個性化,豈不是可以吸引更廣泛的消費群體。因此流行與個性化皆是設計過程中增加美感的關鍵所在,二者互為表里,缺一不可。
二、流行與個性化在服裝品牌中的存在形式
服裝的品牌化是服裝設計的一種商業化存在形式,不同設計要以其品牌文化和品牌訴求為原則,以當下市場需求的變更為導向,結合市場流行并融入設計師的個人風格與特點,共同構成服裝設計作品的面貌特征。品牌服裝想要獲得消費者的認可,必須依靠認知上的連續性,而這種連續性只有通過品牌本身固有的設計元素才能體現開來。因此一個服裝品牌若想長久保持新鮮的活力,不僅需要結合當季的流行趨勢,而且更要注重自身品牌的獨特風格,以形成相對穩定的消費群體。
隨著時代的變遷,服裝流行元素也隨之改變,但不管如何變化,品牌服裝設計師都不會為了迎合流行趨勢,而摒棄自身品牌的風格與文化。因此品牌服裝設計的推陳出新并非等同于獨立設計中對于舊觀念完全打破后的全新更替,而更像是一種富有規律的蛻變過程,在此過程中,設計師將當季新興的流行元素與品牌本身一直存在并遵循的設計元素進行融合,保留部分原有的設計要點,并在此基礎上進行另一部分的創新重構,以形成經典與創新結合的設計款式。如知名品牌三宅一生的褶皺、范思哲的“美杜莎”logo、Burberry的格子及其大氣的職場風格等皆是品牌的靈魂所在。如圖1所示,為Issey Miyake2020秋季款式,整體為寬松連體衣,從帽子至衣身再到褲管皆由褶皺堆疊而成,無不展現著三宅一生最經典的特色。圖2展示的是Burberry2020秋季發布的服裝款式之一。整體以套裝形式展現,內搭上衣以及褲子均為經典大個子花紋,搭配皮質風衣外套,精致的小格子細線條與內搭大個子的粗線條形成對比,相互協調,完美詮釋了品牌經典。由此看來,不管流行元素如何更替,品牌設計師都將在把控流行趨勢的基礎上保留最經典的品牌特色,這些標志性文化皆是其品牌個性的靈魂所在。
三、流行與個性化在當下不同服裝品牌中的應用
不同服裝品牌存在于相同的時代背景下,但風格卻各有千秋,每種品牌在設計過程中皆會按照不同的方式體現其設計理念,以實現服裝設計元素的靈活運用。并在銷售過程中采用不同經營方式來吸引消費者,盡量做到流行元素與消費個性化的協調統一。如近幾年頗受歡迎的快餐時裝品牌ZARA、UR、H&M等,他們能夠吸引消費者并穩穩地立足于服裝市場,成功的關鍵就是能緊跟流行趨勢、快速更新。設計師主要對色彩元素進行把控,緊跟流行色趨勢,廓形多沿用基本款式,面料以及裝飾細節均以符合大眾審美為主。這種快餐品牌不同于經典大牌的是其不局限于獨立的風格,廣撒網式吸引不同年齡階段的消費人群,成為一種大眾流行品牌。再者一些運動休閑品牌的也多采用這種快餐式營銷,由此分析,這種模式最關鍵的設計點并非在于品牌自身個性化的突出而在于大眾流行趨勢中個性化的把控。
近幾年,街頭時尚成為年輕人追求的一大熱點,如Virgil Abloh 創立的街頭潮牌Off-White則獲得了一大批年輕人的青睞,據全球時尚搜索平臺對于全球頂級時尚品牌的報告來看,其熱度超越了Gucci、Fendi等奢侈時裝品牌。如圖3為Off-White2020春季發布的服裝款式之一,其款式為西裝版型,裝飾錯落分布著不同形狀的酒瓶、手掌等圖案,色彩多樣,卻又協調地融合于整體,為西裝整體的展示增添個性與活力。與此同時,國內也涌現出了一類相對小眾的個性化風潮,即國潮風,其特點是以運動裝為款式基礎,個性化文創圖案為主要裝飾,搭配點綴流行細節元素。國潮的出現為大眾運動服裝增添了個性化色彩,頗受消費者歡迎。
與之相對的還有一類風格突出的輕奢女裝品牌,如Dazzle、OCHIRLY等時尚女裝,這類服裝多堅持流行與品牌個性化結合,吸引的消費群體為不同年齡階段追求時尚的中青年女性,消費群體相對固定但也存在著些許跨度。進而還有一類獨立小眾新興品牌,如馬克華菲、樂町、妖精的口袋等,這些品牌服裝款式主打與眾不同,主要針對廓形進行夸張處理,色彩常采用明度高,純度高的對比色進行撞色拼接,整體色彩鮮明,裝飾也相對復雜,多吸引追求個性時尚的年輕女性。綜合這兩類時尚女裝,其實兩者都有著標新立異的小眾型特色,但因為追求個性化的程度不同而形成了不同的消費群體。
通過對品牌服裝的分析發現,當服裝設計元素與品牌結合時,服裝設計師只有將零散、初級、無序的設計元素根據當季所需形式進行有機的變化與整合才能投入市場,進而將設計產品化、社會化。雖然不同品牌的服裝擁有著不同的風格特點與營銷方式,但無一例品牌可以脫離市場流行趨勢而獨立存在,且不同品牌都在追求流行的基礎上運用不同形式體現自身特色以增加市場競爭力,進而體現了流行與個性化協同效應的重要性。
四、總結
通過對服裝本身的設計元素以及對服裝的品牌分析,得出結論:流行與個性化皆是設計過程中必備的條件,二者互為表里、缺一不可。一件好的設計,若想更好地把握消費群體,就必須以流行趨勢為主導,迎合市場需求,而想要更精準更穩定的鎖住消費者,就必須在設計中突出自身風格及個性化特點,以更好的吸引消費者目光。兩者看似相互對立,實則關系密切,若離開流行趨勢的指導,無目的性的服裝設計作品將不能符合產品化、社會化的基本條件,以至于無法有效的被投入市場;若作品只去一味地迎合流行趨勢而不具備任何的個性化特點,將會失去設計本身的意義,且無法滿足消費者的審美情趣。因此,作為設計師的我們既應該注意時刻關注流行趨勢、把握市場規律的同時,堅持個性化特色,協調流行與個性化的關系,以更好地服務于消費者。
參考文獻
[1]曹霄,潔李峻,劉曉剛基于服裝設計元素的流行趨勢優化模型[J].東華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01):38-40.
[2]李敏佳.服裝的流行要素及品牌服裝的設計研究[J].西部皮革,2017(21):91-92.
[3]韓億.流行設計元素的品牌風格細分設計方法研究[D].上海:東華大學,2013.
作者簡介:
于洪悅(1993-),性別:女,民族:漢,籍貫:黑龍江省大慶市,學位:碩士,職位:學生,研究方向:服裝設計程序與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