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園園
摘 要:跟隨社會的進展,大家對于傳統藝術的重視度越來越大,比如戲劇、書法、國畫、版畫等已經比較寬泛地融入我們的日常生活的很多層面,并在不經意間影響到我們對藝術的審美觀念。當代的平面設計,一定程度的對傳統平面設計要素的傳承。本篇從平面設計的角度去解析、整理傳統版畫的藝術含義,最多限度地找出版畫的藝術價值,來對平面設計的創造有一定的啟發。
關鍵詞:平面設計;傳統版畫;藝術價值
一、版畫藝術和平面設計擁有著千絲萬縷的關聯
王受之在《世界平面設計史》中說:“所說的‘平面設計,說的是在平面空間當中的設計行為,其關乎的內容大多是二維空間中每個要素的設計以及這些要素構成的結構設計,之中包含字體設計、排版設計、插圖設計、攝像的使用,而且全部這些內容的中心是用于傳遞消息、指引、規勸等等,而且其表達形式是用當代印刷技能完成的。”在平面上完成設計不是在具備當代的印刷技能之后開始進行的,最初的甲骨文以及商周時期青銅器上面的徽章、文章,都能看做我國最初的平面設計。在我國傳統的藝術類別當中,版畫藝術和平面設計之間有著密切的關聯。
《辭海》當中如此說明版畫藝術:“在木、竹等之上進行繪畫,或者雕刻木版進行繪畫,都被叫做版畫。”1960年,在維也納進行的會議上,對版畫進行了限定,分為以下三點。第一點,進行版畫的創造,可以運用石頭、木材、金屬、絹布等材料,進行制版,把自身心里的畫面用版畫的形式呈現在畫面中。第二點,在親自、或者是在他人的監測指引下,用原版作品印刷得到的版畫。第三點,在已經繪制完成的版畫作品上,畫家具有簽名的任務。這些看法是西方人對版畫的創造所完成的概述以及結論,但是并不全是吻合我國的版畫藝術。在版畫藝術中可以詳細分成復制版畫、創造版畫,而且也有古代版畫和現代版畫的分別。在我國,之前是沒有版畫這個講法的,古人大多叫它為刻板、雕版、刻圖等,從這樣的叫法可以看出,我國古代傳統版畫大多是用書中插圖的方式呈現的。魯迅對于我國的版畫藝術具有非常明晰的認知,他曾經提出:“所說的創作版畫的人,不仿照,不復制,拿著刻刀的手向著木頭,直接刻下去,因為是自己創作的,所以其中包含的風格和技術,每個人都會不一樣,已經與復制的版畫分離開來,變成了真正的藝術。”本篇所討論的傳統版畫說的是我國古代版畫當中的復刻版畫,這些版畫經常以書中插畫以及年畫的方式出現在人們的視野當中。
二、平面設計對版畫創造的意義
平面設計當中具備的創造觀念,對與顏色的條件比較高,原因是色彩最能輕易吸引住大家的目光,并且對人們的視覺發生互動。一個好的平面設計通常會在顏色的選用和應用上先發制人,為欣賞的人帶來生理和心理的雙重快樂。像是我國的道家派別當中具備符號意義的太極圖案,將一個圓圈奇妙地分成兩個部分,一邊是黑色,一邊是白色,這兩個部分虛實共生,整個又融合在一起長流不息,表示宇宙的精神。這種顏色的應用適合我國傳統美學的原則,具備充裕的傳統文化含義。在這之中能獲得啟迪,其實最好的進展就是傳承古代優異的傳統藝術,并且提取出為用于當下。在對平面設計進行創造時,設計師可以多多的使用空間的留白來增強整個的色彩,并運用黑色線條和其產生相應的比較,留白是平面設計創造當中一個不能忽視的手法。留白能營造出一定的意境,是大眾想象力可以展現的視覺基本,一層面能更加展現出作者想要表述的主題,另一層面又可以留出許多空間給大眾加以想象,既能突出主旨,又能供予想象的余地,以此提高平面設計的藝術深度以及品位。
在明清之前版畫上會有畫畫來進行修飾的狀況存在,木刻版畫在顏色的應用上除去黑、白兩種顏色,也寬泛應用許多色彩,之中是以木刻年畫為首要介質。王伯敏在《中國版畫史》當中提出:“木刻的佛像之上,也有添加彩色的,相比于朱墨印成更加秀美。有些會用淡墨印成的佛像,一層面用濃墨寫下名字,另一層面再用顏色添加色彩,一些會六七種顏色,比如儲、青、黃、朱等這些顏色。這些顏色并不是木刻成套的顏色,但這樣的方式是受到大眾喜歡的。具備木版印成的特點,也展現了顏色秀美的優勢。”傳統木刻版畫的顏色通常給大眾的印象是紅色、紫色,顏色的飽和度較高,給人的印象是歡喜的。這樣的對顏色的選用,形象地映照出大眾的嗜好,是大眾心里所想看到的,表現出淳樸的勞動民眾對美好生活的憧憬以及期許。民間的版畫大多是將紅、綠、黃、紫、藍、黑做為基礎的顏色,經過冷暖之間的比較,來形成充足的視覺成效。然而,這樣多個顏色的結合,在平面設計的創造當中也是比較困難的一個問題。
在對平面設計進行研究時,對顏色的選用和較好的配合非常關鍵。在平面空間中,設計師對顏色的應用既要具備個革新意志,設計出具有文化內涵的作品,也要滿足設計的法則,遵守平面的藝術創造規則。這就要從傳統版畫當中來吸取知識,在應用傳統顏色要素時,將中國傳統的色彩,比如紅、黃、綠、藍等給予新時代的特征,依據每次不一樣的主旨,將傳統顏色的明度或是飽和度進行相應的調整,但也要注意能留住傳統顏色的感覺以及視覺效果。經過獨特的藝術手段把設計師心中想要表述的意思經過各種顏色直接地傳輸出來,援古證今,既包含傳統又不失創新。
三、結論
在平面設計逐漸變成當今社會一部分的如今,很多作品要被給予新的時代意義,又不能太過拘束在向西方的學習當中。藝術作品不是抽象靈感的物品,它具備的文藝性、觀念性、價值性總是經過文學家、藝術家對于歷史、年代、社會、生活、角色等各方各面的掌握來表現。在對平面設計進行創造時,應該要將我國的傳統藝術當中的審美觀念以及思想放進到作品當中并加以表現,從傳統版畫的藝術當中來吸取價值,讓其添加文化的厚重感以及深度,不斷創造出滿足藝術審美需求的好的平面設計作品,符合當代的需求。
參考文獻
[1]王受之.世界平面設計史[M]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01.10.
[2]孔國橋.關于版畫特性與制作的一點思考比[M].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2002.170.
[3]孔國橋.世紀中國版畫文獻[M].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2002.56.
[4]魯迅.魯迅全集·第七卷·集外集拾遺[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336.
[5]張仃.張仃談藝錄[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5.28.
[6]王伯敏.中國版畫史[M].上海: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6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