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繼光


【摘 要】對話教學是小學英語課堂教學的主要形式。開展小學英語對話教學時,教師采取梳理文本主線、補白文本等教學策略,在真實的主題語境中建構語言,有利于發展學生的思維品質,有效提升學生的語言能力。
【關鍵詞】對話教學;教學主線;真實情境
【中圖分類號】G62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1270(2020)18-0182-02
人教版小學英語教材每個單元都安排了圖文并茂的對話學習版塊,該板塊在第一課時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在情境中建構與運用語言,對學生語言能力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但在實際教學中,不少教師對文本的解讀還停留在淺層的理解和分析上,具體表現為教學主線缺失,學生語言學習碎片化;教師過于關注知識的傳授,忽視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對話教學與學生真實生活缺乏有效結合。長此以往,勢必影響學生英語水平的提高。本文以一節市級教學展評課為例,探討提升小學英語對話教學效能的策略。
一、凝練主題,理清邏輯關系
語言的學習需要依托一定的情境,人教版對話教學一般由多個教學版塊構成,在文本解讀的過程中,老師應注意理清各個版塊之間的邏輯關系,讓學生在一個整體的情境中感知語言、學習語言。情境的創設在一節課中應該保持完整,前后一致,使教學過程自然、順暢[1]。如人教版《英語》三年級上冊Unit 5 “Clothes” Lesson2(下同)中共有三個教學活動(見圖1),Part A中,Ann向媽媽詢問自己應該穿些什么;Part B中,John和Lily在談論如何根據天氣搭配衣物;Part C是核心句型的書寫練習。如果不理清活動之間的邏輯關系,整個教學過程就是零散的。通過深入地解讀文本,筆者以“如何根據天氣搭配衣物”為整個情境的主線進行創設:首先,Ann向媽媽詢問如何根據天氣搭配衣物,媽媽啟發Ann要學會自己解決問題;其次,Ann請她的兩個朋友John和Lily一起幫助她梳理應該如何根據天氣搭配衣物;最后,Ann在到成都旅游,請學生以書信的方式告訴Ann到成都應該如何根據天氣搭配衣物。整個教學活動始終圍繞“如何根據天氣搭配衣物”開展,學生始終在一個統一的、完整的大情景中理解和運用語言,將語言的學習和應用情境相統一。
二、挖掘留白,創設真實情境
人教版小學英語教材的對話部分大多只呈現核心語句(見圖1),教材處處留白,和真實的交流對話相差甚遠。如果僅照搬教材,則難以在真實情境中使學生準確運用語言的能力得到提高。
Part A沒有交代對話的時間、地點、人物等背景要素,而是直接開始對話,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補白。教師可以帶領學生觀察情景圖,利用who、 where、 what等關鍵詞回憶第一課時的學習內容,結合圖片細節,補充對話情境,如“Ann and Mom are at home in the morning. They are talking.”,同
時,對話文本中的人物之間缺乏打招呼的過程,母親回答了Ann的問題后,對話就戛然而止了,不符合真實的對話情境,不能達到教會學生恰當、得體地運用語言的目的。教師可以在教學中抹去文字,并在對話的開頭和結尾加上空白的對話框,啟發學生結合生活常識在對話開頭加上相互問候的禮貌用語,并在對話結束時加上“Thank you.”等語句,表達對媽媽的感謝,以此創設真實有效的對話情境,激發學生的表達欲望。
三、搭建語言支架,提升思維品質
對話文本是教材提供的話語范本,學生需根據教材提供的范本創造性表達。因此,教師應利用圖片、上下文線索等素材合理搭建支架,激發學生進行有意義的互動,從而提升其思維品質。在本課的對話教學中,教師可以“挖空”部分句子,請學生在圖片的提示下,填上符合邏輯的話語(見圖2)。
教師先提醒學生觀察問號——表示Ann提了一個問題,同時提供衣柜圖片作為支架,使學生能比較容易地說出“What can I wear today? Can I wear…?”等符合語境的問句。然后再請學生聽原文音頻。接下來教師提供天氣的信息,并詢問學生:“Whats mums suggestion?” 隨后呈現一些語言支架,如“Q:Its cold and snowy outside.______.”。如果學生不能回答,則繼續呈現“You should _____.”等語句以引導學生,使學生在此情此景下能說出大量符合邏輯的表達。這樣不僅能激發學生的表達興趣,還能促使學生發散思維、創造表達,為之后的輸出活動作鋪墊。
四、鏈接真實生活,感知文本內涵
語言源于生活。語言教學不只是教授詞匯和語法等語言知識,更重要的是使學生學會運用語言交流思想、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2]。在教學中,教師應該有意識地鏈接學生的真實生活,培養學生用英語說話,做事的能力。本課的主情境是Ann向媽媽尋求穿衣的建議,實際上折射了一個真實的問題——由于現代父母為孩子包辦過多,很多孩子缺乏基本的生活常識與健康生活的能力,仍不具備為自己或他人合理搭配穿衣的能力。教師在教學中可以抓住這個生活中的真實問題,利用情境教學,引導學生解決這個問題。如在Part A完成后,教師可以媽媽的口吻說:“Ann, you always ask me about what you should wear today. Can you solve this problem by yourself ?”然后引導學生討論應該如何進行穿衣搭配。這樣會有學生很快提到可以根據天氣來搭配衣物,于是教師就順勢請學生完成Part B的口語練習。接下來,教師繼續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深入討論——還有哪些因素影響穿衣搭配呢?學生會積極回答問題:還可以根據場合、身材等因素進行穿衣搭配,并舉出一些真實的例子,如在學校要穿校服,上臺表演節目要穿演出服等。在整個討論中,學生始終積極地使用本課所學的知識進行思考和表達。這樣教師在教學中既鏈接了真實的生活,也達到了學科育人的目的。
總之,在小學英語對話教學中,教師應注重分析文本、分析學生,在整體的語境中有計劃、有步驟、創造性地開展口語交際活動,引導學生學會用語言解決身邊的真實問題。
【參考文獻】
[1]錢林艷.小學英語教學中情景創設的若干問題[J].中小學外語教學(小學篇),2010(4).
[2]張淳.培養思維品質:高中英語閱讀教學的核心價值[J].江蘇教育,20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