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職語文教學應是以就業為導向、以全面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為目的的。最新的《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在中職語文課中,教師不應該僅是理論上的講授,更要重視教學的實踐性。基于此,本文重點闡述了增強中職語文教學實踐性的重要性,并從四個方面闡述如何有效增強中職語文教學的實踐性。
【關鍵詞】人文素養;中職語文教學;實踐性;策略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1270(2020)18-0045-02
中職教育不同于普通教育,具有較強的特殊性,主要表現在教育內容比較注重職業性和專業性,學生和家長選擇中職學校往往是因為學生文化課基礎較差,希望學生在中職學校學到一技之長,以便學生可以順利進入社會完成就業。所以在中職教育中,無論是教師、學生,還是學生家長都比較注重專業課程的學習,在一定程度上忽視了相關文化課的學習,尤其是忽視語文課程的學習。再加上語文學科較其他基礎學科內容比較枯燥乏味,又是之前學生在初中基礎較差的學科,所以有很大一部分學生放棄了語文知識的學習,也從心理上認為語文這門學科在今后的就業工作中不那么重要。那么在中職語文教學中,該如何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語文教學的實踐性、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質,是中職教師必須要探討和深思的問題。只有采取有效的教學措施,才能增強語文教學的實踐性。
一、增強中職語文教學實踐性的重要性
近年來,我國職業教育快速發展,成為我國教育體系越來越重要的一部分,它不僅完善了我國的教育體系,更為國家的發展輸送了大批職業技術人才。職業教育更側重于專業性和職業性教育,讓學生掌握專業技術。因此,中職教育更加重視學生的專業課,而以語文為代表的基礎學科則成了職業教育的副科,導致大多數學生認為語文這門學科對于他們今后的學習生活起不到任何作用,語文學習不被重視[1]。而事實并非如此,語文這門學科的作用不僅僅是識文斷字,它還能培養其他方面的能力與素質,如閱讀理解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口語表達能力和寫作能力。這些都是學生在今后的職業發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能力。假如一個學生專業成績優秀,在面試中卻答非所問,不能把自己的優點和長處用良好的口才和豐富的簡歷表現出來,那么他就會錯失很多機會。一個專業技術再強的學生沒有相匹配的語文素養,他也會很快被時代淘汰。所以,語文這門學科在職業教育中不能作為教學的副科,它更應該承擔起提升學生語文綜合能力和人文素養的重擔。為實現這一目標,語文教師更應該想辦法來增強自身語文教學的實踐性,幫助學生提升語文綜合素養,為他們爭取更加光明的未來。
二、增強中職語文教學實踐性的策略
中職語文教材明確指出要利用語文課來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素質,這其實是中職語文課程的職業性功能。學生進入中職學校更希望學習相關專業知識,以便今后就業,所以中職教育更重視專業課,是可以理解的,也是必要的。這與讓學生學好語文課其實并不沖突,語文課可以和專業課相結合,來輔助專業課,進而提升學生的整體素質,為學生今后更好的就業生活增添籌碼。以下是筆者總結的四個增強中職語文教學實踐性的主要策略,希望對今后的語文教學有所
幫助。
(一)結合具體專業,實現語文課程安排目標化
職業教育的本質就是讓學生掌握相關的專業技能從而更好就業,因此,教師可以以學生將來的就業為導向來安排相關的語文課程。這要求語文課程安排應該盡量做到目標明確、內容具體,讓學生增強語文的應用和實踐能力,從而提升教師的教學效果。以服裝設計專業為例,服裝設計專業要求學生應該具備更好的閱讀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具備一定的閱讀能力有助于他們更好地閱讀服裝設計的相關材料,幫助學生進行自我提升;良好的口語交際能力則可以讓學生用更加富有說服力和感染力的表達方式去闡述自己的服裝設計理念和相關的靈感來源,用優美的、富有感染力的描述為自己的設計加分。因此服裝設計專業的語文課就可以側重于學生閱讀能力和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與訓練。又比如物業管理、幼兒教育、美容美發等相關專業都需要學生有良好的溝通技巧和較高的口語表達能力,依此類推,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專業特點與需求,有側重性地對學生的語文課進行具體安排,讓學生學有所用[2]。
(二)提供實踐機會,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
現階段的中職語文教學更偏向專業性,和九年義務教育中的語文課堂有些不同,這對于并不擅長此類學習的中職學生其實是一大困擾。因此,教師可以設計一些教學情境和活動,盡可能地為學生提供相關訓練和掌握具體語文能力的機會。中職教師不應該用傳統的講授法來教導學生,而應該根據學生自身的特點有針對性地訓練學生相關的技能,以此來區別于之前初中的語文課,為那些原本基礎較差的學生找回自信。同時,可為學生提供一些他們專業課的資料,讓學生在有效的時間內進行歸納總結,再由其他同學進行補充、點評,最后由教師總結其中的問題。這樣既豐富了學生的專業知識,又提高了學生的閱讀能力,還可以鍛煉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更重要的是,這樣可以幫助學生找回中考失利后喪失的學習語文的信心。久而久之,學生便可以養成良好的閱讀思考習慣和擁有解讀專業知識的思路。
(三)運用合作交流模式,提高教學的實效性
合作交流模式是語文教學中常用到的學習模式,可以在相互溝通和交流的過程中,幫助提升學生的語文知識和語文素養。同時它也是學生很喜歡的一種學習模式,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引導學生彼此學習、彼此協助、共同進步。合作交流模式主要以任務型學習為導向,教師給學生布置相關任務,然后學生以小組或團隊為單位完成任務。如教師可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介紹某一種工業產品,并給他們提供相關的參考資料。然后讓他們進行閱讀資料、提煉有效觀點、撰寫總結等環節的分工。最后讓他們以團隊為單位展示完成的作品。展示時,可以引導學生簡要對產品的性能、特色、市場需求以及營銷策略進行敘述分析,再讓他們彼此提出相關建議等,之后還可以由學生和教師共同打分。這樣不但提高了學生的學習勁頭,鍛煉了他們的歸納、總結、展示等相關的語文能力,拓展了他們的專業知識,還促進了學生之間的相互合作,增強了他們的團隊協作能力,有利于為他們將來步入社會打下基礎。
(四)合理運用案例教學法,提高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案例教學法有助于幫助學生提高自主探究能力。近年來,案例教學法在社會上越來越受到廣泛關注,不僅因為案例教學法本身更容易帶動學生學習和探究的積極性,提高課堂教學效果,而且案例教學法能夠多方面促進學生的智力和能力拓展,滿足學生全面發展的需求。這種方法是以案例為研究對象,以探究為基礎,以問題為導向,通過讓學生對案例進行分析,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思考能力和研究能力[3]。在剖析案例過程中,學生要不斷地閱讀、思考,不斷反思,在反思中深入理解案例,體會知識的應用。案例教學法的運用過程中,知識學習的過程不再拘泥于教師上面講,學生下面聽;案例教學法把課堂教學融于辯論和學習的過程之中,在實踐中讓學生自己去理解和記憶知識,讓學生學會獨立思考并積極參與自主實踐。需要注意的是,這一系列的學習環節,學生必須通過自學完成,在必要時教師需要進行相關的指導。這種方式可以達到提高學生自學能力和探究能力的目的。從本質上看,案例教學法把教學變成了一種特殊的探究活動,師生共同對同一案例探討、研究,在探討、研究中不斷地發現教學問題,并及時解決這些問題。案例教學法的應用雖然彰顯了課堂氛圍的輕松和融洽,但是并不意味著課堂不需要去組織和引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首先給學生制定明確而可達的學習目標。在這個過程之中,學生永遠是主體,而教師只是學生的引導者,引導學生去發現、去討論、去解決問題。學生不再只是像以前那樣被動地接受學習,而是主動地去發現學習、探究學習[4]。
綜上所述,在中職教育中,語文教學不是可有可無而是至關重要的,只有增強中職語文教學實踐性,有效培養學生的各項語文技能,才能保障學生的專業課程的學習和今后的就業。所以,在中職語文教學中,教師應結合學生的專業課程,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踐機會,合理開展合作交流,并采取案例教學等多種教學方法,以有效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素質,促進學生更好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孫建.行為導向教學在中職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中外
企業家,2019(36).
[2]柴文楷.基于核心素養的中職語文有效教學策略[J].文
學教育(下),2019(12).
[3]陳明枝.中職語文教學滲透情感教育的策略摭探[J].成
才之路,2019(31).
[4]郭維峰.中職語文教學中滲透創新文化初探[J].文化創
新比較研究,2019(30).
【作者簡介】
魯琳(1987~),女,漢族,遼寧人,本科,講師。研究方向:漢語言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