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源 張瑩瑩
摘要:思政教育直接影響我國年輕人才的價值觀塑造,進而對新時代的社會發展產生深刻影響,因此教學質量成為廣大學校和教師需要迫切關注的問題。針對新時代思政理論課面臨的情況和存在的問題,探析應用信息技術、優化過程評價體系、樹立問題導向新理念等多種不同方式對教學課開展有效創新,以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質量。
關鍵詞: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質量;對策
思政教學是高校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內容,對學生思想價值理念的傳遞和引導具有重要意義。然而從實際情況來看,新時代下高校在思政課程教學中普遍存在問題,致使思政課未能充分發揮其應有作用。針對這一情況,本文提出以下對策:
一、積極應用信息技術
教學主要包括“教”“學”兩個部分,二者時刻保持著互動關系。同樣,思政教學也十分注重互動這一理念,除了教師和學生要互動之外,學生之間同樣需要互動。由于當前我國已經進入了信息化時代,互聯網技術在各個領域之中均有所滲透,互聯網絡成為了人與人之間非常重要的溝通渠道。只有合理運用新技術和新方式,才能更好地引導學生從馬克思主義理論出發看待整個世界,引導其思想觀念[1]。因此,思政教師同樣需要與時俱進,在授課時積極應用信息技術,將其和教學活動全面融合[2]。一方面,教師能夠引導學生根據自身想法,基于網絡背景自主展開操作,嘗試搜索相關問題的答案,以激發其潛在積極性。另一方面,在教學工作中滲透信息技術之后,可以有效將“教”和“學”兩個方面整合在一起。這樣既能有效考慮學生彼此之間的差異,還能有效掌握學生內心想法,促使師生之間溝通效果得到提升。
二、優化過程評價體系
思政學習本身屬于一項動態性活動,其能夠從多個角度出發,對學習活動展開描述和分析。教育部門在對學??己说臅r候,不能單純從科研層面入手,而需做到長謀遠慮,全面把握學校的教育質量。此外,學校在對思政課程進行考核時,也不能僅評估教師的科研結果。思政課程自身涉及的內容十分廣泛,因此整個評價體系應當具有較強的動態性和多元性特色?;诹⒌聵淙说幕纠砟?,在進行進行教學考核創新的時候,主要可以嘗試從七個方面入手。
其一,對考試成績分數的重要性予以一定程度的淡化;其二,充分展現學習評價的作用,包括診斷、激勵和發展,促使學生們可以根據評價的內容,找出自身不足,進而能夠及時改進,做到不斷成長;其三,對學生的主體地位予以突出,學習是學生們的自主性活動,只有讓學生能夠積極參與,才能保證教學質量[3];其四,采取多元主體評價模式,早期的評價主體基本上只有教師一人,因此導致評價理念十分單一。只有在設置多個評價主體后,才能更好完成評估;其五,設置多元評價內容和標準,評價不能僅僅停留在分數層面,需要從整體角度出發對學生展開全面評估;其六,注重學生個體層面的差異,學生有各自的優點和缺點,因此在評估時,理應將這一部分考慮進來。關注其自己是否有所突破,是否有所成長,而不是盲目進行平行對比;其七,整個評價過程應當足夠公開,促使全體學生都能進行監督。
三、樹立問題導向理念
早期的思政教學中,教師往往偏重向學生進行知識灌輸。因此不但會對學生們遇到的問題有所忽略,未能及時向其回應,同時教師自己也缺少應有的問題意識,從而影響教學質量。[4]基于問題本身開展思政教學,就是將學科體系轉變為和學生思想問題相對接的問題體系,將教學和促進學生個人成長的內容全部聯系在一起。思政教師在授課時,為了有效滲透問題導向教育的理念,需要從三個層面入手。
其一,結合學生實際特點,時刻將問題意識作為基礎導向,充分把握學生遇到的各類問題,思考全新的思政教學方案,確保教學活動更具針對性以及個性化特色,進而打造更具實效性的全新評價體系。
其二,對學生進行全面引導,讓其對當前出現的社會問題予以有效關注,鼓勵學生積極評論社會熱點,根據自身想法自由發言,逐步讓其潛在的學習熱情得到激發。在這一過程之中,教育的主旋律就能得到有效傳播,使得學生可以逐漸形成良好的價值理念。
其三,通過應用問題式教學方法,對學生展開有效引導,從而積極聆聽學生真實想法,為未來教學活動的創新提供幫助。
參考文獻:
[1]李良華,廖春華.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范式轉變的探索與思考[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9,000(004):100-104.
[2]魏建克.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質量提升的四重合力[J].思想政治課研究,2018,000(006):10-15.
[3]孫楠.新時代高校優質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建設路徑[J].華北水利水電學院學報:社科版,2019,035(003):54-57,101.
[4]許東波,包曉娟,譚順.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發展有效路徑研究--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年度影響力人物為例[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9,000(008):60-64.
作者簡介:
宮源(1995—),女,漢族,山西忻州人,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高校思政,碩土研究生,助教;
張瑩瑩(1978—),女,漢族,山東濟南人,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高校思政,碩土研究生,高級工程師。
基金項目:
本文系“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20年度基本科研業務費人文社科類(思政、管理專項)重點資助項目,項目名稱《5G時代背景下的移動互聯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研究》,項目編號RW200165)”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