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玉林
摘要:新時代生態文明思想是站在人類可持續發展的全局高度提出來的,對自然、人類的發展規律有著深刻的認識和把握,以其豐富的內涵成為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理論指南。其具體內涵涵蓋在政治、經濟、文明、民生、全球化等多方面,本文著重從這五個方面對新時代生態文明思想的內涵進行淺析。
關鍵詞:新時代;生態文明;思想內涵
一、新時代生態文明思想“生態政治論”
對于生態環境建設與政治建設的關系問題,習總書記曾指出,當前嚴峻的環境問題不僅僅是重大經濟問題,也是重大社會問題,更是關系黨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問題。而黨和國家怎樣使生態文明建設的成果惠及普羅大眾,這里面有很大的政治。在這一方面,習總書記強調制度保障的作用,認為環境保護中的一些突出問題一定程度上與制度的不健全有關,因此首要的是要建立健全我國在生態建設方面的制度和法治體系,在這一理論的指導下,近年來一系列環境保護及治理的文件措施相繼出臺,一方面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另一方面將制度實施問題具體落實到領導干部,實行責任制。這是根據我國生態建設的現實情況和實踐經驗而做出的準確判斷,只有著力打破制約生態文明建設的體制機制,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才能促使我國的生態建設順利進行。以政治制度保障生態建設的順利進行,而生態建設的攻堅克難客觀上又促進了黨和國家政治能力的提升。
二、新時代生態文明思想“生態經濟論”
“我們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寧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而且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1]這一論述是習總書記在總結我國歷年來經濟建設經驗的基礎上對經濟建設與生態環境關系深刻認識的體現,“綠水青山”代表著良好的自然生態環境,“金山銀山”代表著經濟社會的有序發展,他認為自然環境和經濟社會本質是相同的,是能實現互惠共贏的。并從歷史唯物主義角度出發,圍繞經濟建設和環境保護這一辯證關系,強調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認為生產力的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不應該是對立的,而是相輔相成的。“兩山論”的提出是對傳統的將人與自然相對立的“征服論”的糾正,集中體現了對新時代經濟發展方式的深刻思考,為新時代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方向。
三、新時代生態文明思想“生態文明論”
對于生態環境與人類文明延續的關系,習總書記用“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2]這句話進行了高度概括,闡明了生態環境對人類文明存在與發展的意義。“美索不達米亞、希臘、小亞細亞以及其它各地的居民,為了得到耕地,毀滅了森林,但是他們做夢也想不到,這些地方今天竟因此而成為不毛之地”,習總書記引用恩格斯《自然辯證法》中的一段話進一步論述了生態環境對人類文明延續的決定作用,同時也進一步豐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生態文明觀,闡明這些地方發于資源豐富、環境優美的富饒之地,依傍環境優勢這些地方也曾在歷史上繁榮一時,但由于過度開采,打破生態平衡,無視環境發展規律,最終走向毀滅,文明也隨之敗落。回觀國內,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樓蘭文明依傍于水草豐美的羅布泊而得以繁榮,而羅布泊因沙漠化而迅速干涸,最終也直接導致了樓蘭古城成為人跡罕至的沙漠戈壁。這些因生態問題而產生的悲劇,無時無刻不在提醒著我們,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
四、新時代生態文明思想“生態民生論”
進入社會主義新時期以來,生態問題諸如環境污染、資源短缺等已經成為影響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主要問題之一。本于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習總書記指出“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3]這一論斷將人民群眾的利益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指出良好的生態環境是人民群眾的公共利益,將生態環境納入改善民生的行列,既符合新時代人民群眾對生活的高質量要求,同時也豐富創新了民生內容。從唯物主義的歷史觀出發,將人民群眾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的主體力量,其成果自然應該惠及普通大眾,符合馬克思主義將人的自由而全面的發展作為最高理想和終極目標的價值追求,是新時代黨和國家根據環境變化和人民生活質量提升而提出的準確理論判斷。
五、新時代生態文明思想“生態全球論”
“山水林田湖是一個生命共同體,人的命脈在田,田的命脈在水,水的命脈在山,山的命脈在土,土的命脈在樹”,[4]一方面習總書記從唯物辯證法整體與局部關系的角度來闡明了生態系統內部各要素的關系,警示生態系統是一個相互聯系的整體,在進行生態建設時要站在全局高度,統籌各部分協調發展,不能將各部分隔開來單獨治理,體現了新時代生態文明思想的整體系統觀。另一方面,“生命共同體”這一論述不僅僅適用于生態系統內部,習總書記強調,人類是一個命運共同體,一國的生態出現問題,相應的必然會波及到其他國家,即在生態建設上世界各國儼然也是一個生命共同體,強調在應對全球氣候變化、資源短缺等生態問題上,世界各國都不能置身事外,積極面對共同挑戰,攜手建立一個清潔美麗的地球家園才能實現共贏。在推動全球生態文明建設的進程上,我國根據自己的實踐經驗,積極為各國提供中國方案與中國經驗,堅持遵循“生命共同體”理念,共謀全球生態建設之路。
本文對新時代生態文明思想的內涵進行了簡要概括和分析,從社會主義政治、經濟、文明、民生及全球化五個角度來闡述新時代生態文明思想的內涵。本著尊重自然、關愛生命、綠色發展、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宗旨,新時代生態文明思想以其豐富的內涵和科學的先導性,對新時代中國乃至全球的生態文明建設起著不可替代的引領作用。
參考文獻:
[1]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N].人民日報:海外版,2013-09-09(1).
[2]生態興則文明興:推進生態建設打造綠色浙江[J].求是,2003(13):42-44.
[3]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基本國策努力走向社會主義文明新時代[N],人民日報,2013-07-21(1).
[4]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習總書記關于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論述摘編[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