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春華
摘 要:近年來,各地新入職教師數呈井噴式增長。面對新形勢下的教育政策和教師培訓要求,湖南省湘潭縣積極探索新入職教師“塑型工程”的實施策略與途徑。文章以問題為導向,從高度、梯度、溫度、力度、深度五個維度簡要介紹近兩年來開展該項目的一些做法與思考:明晰政策和現狀,加強對象和需求意識;呈現流程的“五階段”和“兩融合”;突出課程的實用性和實戰性;從部門配合、紀律要求、導師引領、督導考評等方面強化保障;從顯性成果、研修影響等方面再現培訓效果。
關鍵詞:新入職教師;塑型工程;“五度”策略
中圖分類號:G451.2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20-02-27 文章編號:1674-120X(2020)13-0121-03
2018年印發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中指出:興國必先強師。面對新形勢下的教育政策和教師培訓要求,教育工作者要靜下心來重新審視,堅持以問題為導向,積極探索新入職教師培訓的策略與途徑。
(一)認識要準
2014年,習近平總書記發表重要講話,強調“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勉勵廣大教師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的“四有”好老師。2018年,教育部印發的《教師教育振興行動計劃(2018—2022年)》中提出:“加強教育行政部門對新教師入職教育的統籌規劃,推行集中培訓和跟崗實踐相結合的新教師入職教育模式?!?這些重要講話和文件精神,既讓人們充分認識到教師培訓的重要意義,同時也為開展新教師培訓工作指明了方向。
近年來,湖南省湘潭縣(以下簡稱“我縣”)基礎教育師資隊伍面臨著日益嚴峻的挑戰。中小學教師的來源日趨多元化,2017年在全縣新入職教師中,非師范類畢業生占比54%,2018年占比67%,2019年占比更高,許多新教師在沒有學校實習經歷的情況下就直接走上了講臺,師資隊伍的壯大迫在眉睫?;A教育發展對教師教育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不僅要會教書,還要會育人,新時代教師的行為規范和基本能力,有必要在新教師入職之初就傳遞給他們,讓他們站在更高的起點上攀登職業發展的高峰。
(二)意識要強
要有對象意識。縣師訓股出臺的《湘潭縣2018年新入職教師“塑型工程”培訓項目實施總方案》中明確:我縣2018年新入職教師“塑型工程”培訓項目是一個專門為我縣2018年新入職教師量身定制的培訓系統工程,是2018年我縣成為湖南省第四批國培項目縣的一項教師培訓重要改革,更是為了進一步加強我縣教師隊伍建設,推進我縣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舉措。“塑型”,即塑造新教師入職的良好形象,這是培訓的初心。經過兩年遞進式培訓,引導新教師堅定職業理想,夯實專業基礎,補齊履職短板,扣好職業生涯的“第一??圩印保瑸榻逃松旎P陆處熍嘤枌ο鬄槲铱h當年招聘的中小學、幼兒園、高中全學科教師,2018年的新教師合計348人,其中幼兒園教師占比2.4%,小學教師占比54%,初中教師占比35.8%,高中教師占比7.8%;師范類教師占比33%,非師范類教師占比67%。這些數據的統計,讓培訓可以有的放矢。
要有需求意識。堅持“從學員中來,到學員中去”,是培訓應遵循的基本原則。聚焦真實“問題”與需求,才能更好地聚焦專業成長問題。結合實際情況,我們主要采用問卷調查和座談交流的方式進行培訓需求的調研,特別是學員在教學工作中的問題困惑和對培訓內容、形式及師資的期待與建議,以便準確定位培訓目標、篩選培訓內容,有效設置培訓課程、選擇培訓方式,合理組建培訓團隊、安排培訓時長時段等,為制訂培訓方案提供很好的事實依據。如針對學員“讓經驗豐富的教學一線骨干教師加強課堂教學技能和教學方法的指導”的迫切要求,我們在課程設置和師資選配方面都有側重考慮,在滿足學員需求的同時也培養了一批本土培訓師,可謂一舉兩得。當然,滿足學員需求還應與其專業發展現狀相吻合。如非師范類學員的課程增加了“教育理論與專業補償”的培訓內容,力求完善知識結構,回應其“補短”訴求。同時,我們還加強了對新教師成長規劃的引領,不斷提升其實踐能力和主動發展意識,有效促進“三年教學入格”培訓目標的實現。
為完成遞進式培訓的目標任務,基于《新教師入職培訓指南》,我們有借鑒也有創新,在流程設計上做到了如下兩個“梯度”:
(一)“五階段”梯度培訓
根據實際需要,我們設計了集中研修—“送教下鄉”融合培訓—跟崗學習—返崗實踐—總結提升的兩年遞進式培訓。
(二)“兩融合”梯度培訓
即“送教下鄉”二級研磨與新教師“塑型工程”融合的兩年遞進式培訓?!八徒滔锣l”二級研磨階段,我們要求本鄉鎮片區的新教師必須全員參加融合培訓,在新教師上完“亮相課”后,“送教下鄉”二級導師要進行“結對”幫扶指導;“跟崗學習”階段,新教師在縣級導師的指導下,結合“兩融合”培訓所得上展示課、匯報課,培訓效果更是有了質的飛躍與提升;“總結提升”階段,我們還安排配套課程促進兩者的深度融合。這種從鎮級到縣級的自下而上的兩年全員遞進式培訓,不僅方便管理,也能有效整合利用資源,同時為新教師提供了科學、系統、持續的培訓內容和形式,為他們成長為鄉村教育事業的生力軍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參照《新教師入職培訓課程設置建議》,遵循新教師成長規律,以師德為先導、能力為核心、需求為前提、發展為導向,聚焦新教師專業發展核心素養和教育教學基本能力,課程設置應突出實戰性、實用性和實效性。
(一)“實用”當先
有溫度的課程,首先要實用。基于規范化課程任務驅動,我們創造性地設置了多樣化、有針對性的培訓課程和授課形式。集中研修階段圍繞“職業導向與師德修養、教學常規與教學實踐、班級管理與育德體驗、反思意識與發展能力”四個模塊展開,重點在前三個模塊;“總結提升”階段則進一步遵循按需施訓、補足短板、深入推進的原則,全面考慮與規劃,重點在第四模塊,同時增加了“教育理論與專業補償”這一非師范類課程模塊內容。另外,我們將四個模塊課程內容進一步細化為18個要點,每個要點都有具體的培訓目標、培訓方法、培訓過程和結果記錄的要求。授課形式主要包含專題講座、案例分享、觀摩學習、研討交流、帶教指導、專題學習等。這些為新教師量身打造的實用課程,很大程度地提升了其學科素養和教育教學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我們借鑒產生于20世紀80年代的OBE理念,以結果為導向,從學習產出入手對教師培訓課程進行反向設計,較好地推動了對培訓課程體系的持續改進。如在頂層設計上,我們要求“送教下鄉”與新教師“塑型工程”實現“兩融合”,“送教下鄉”二級研磨階段就有了針對新教師的培訓要求(之前有述說),結合實施情況對遞進式培訓課程體系也有了持續改進。2019年新入職教師集中研修階段,為達成“所有參培學員都能備出一堂合格課”的要求,我們邀請了國家級專家陳大偉(授課1天)和本土名師張凌君就這一主題進行針對性授課,學員當晚即學以致用,分學科組在規定時間內完成指定的備課任務(統一“備課任務單”),再請專家評閱反饋,較好地保證了預期培訓效果的實現。
(二)“實戰”為重
有溫度的課程,要突出實戰性。這個主要集中在“跟崗學習”階段,我們采用“規定動作”與“彰顯個性”相結合的課程設置方式,“規定動作”以進修學校出臺的總方案為準,課程設置必須包含升旗儀式觀摩、成果展示考核、布置返崗研修任務等;“彰顯個性”則充分發揮基地校的優勢與特色,從學員實際出發設置課程,不斷提升其學科素養和教育教學能力。這些基地??梢哉f是湘潭縣教育系統的幾面旗幟,其選定的跟崗學科代表了我縣該學科的一流水平,其精心設計的課程也讓學員們在真正的實戰中得到了歷練,收獲了成長!
另外,每一階段的成果匯報考核都是對新教師核心實戰能力的檢測。如“總結提升”階段對每個學員的綜合考核內容涉及教育教學理念、微課、片段教學、三筆字等。為了讓學員在競爭比拼中有更多收獲,我們還聘請了專家評委當場評分或點評,并對表現優異的學員進行表彰。實踐證明,這些綜合考核不僅促進了兩個培訓項目的深度融合,也有效挖掘了新教師的發展潛能,充分展現了個人和團隊的風采,真正助力新教師站穩講臺。
(一)各級部門協力配合
我們形成了“縣局領導高位統籌、進修學校全面實施、送培單位扎實推進、基地學校用心組織”的協同培訓局面,各級部門高度重視,精準發力,真正為新教師成長保駕護航。王金澤教授說:“培訓就是為教師學習服務?!北局@一服務宗旨,我們實施分班分學科組學習模式,既有同一地點的集中研修,也有班級小組的自主研討,更有基地校的跟崗實踐?!案鷯弻W習”階段,為緩解學員面臨的工學矛盾,我們決定將原來的一批次培訓調整為兩批次;為了讓學員獲得全方位的關注與督促,我們推行“1+1”班級管理模式(工作校一個聯絡員+基地校一個班主任)。事實證明,這是明智之舉。
(二)紀律要求強力推動
“無規矩,不方圓?!币恢币詠?,我們用“三嚴”“三強”來嚴明紀律,強力推動培訓的順利進行?!叭龂馈奔磭栏窨记谥贫龋瑖栏駮黾o律,嚴格生活要求;“三強”即強化學習態度,強化跟崗任務,強化安全意識。同時,紀律要求與學員考評緊密掛鉤,有效加強了過程管理,提升了培訓實效。
(三)導師團隊致力引領
培訓期間,我們為新教師安排了多位導師,包括學科教研員、學科帶頭人、骨干教師、項目縣培訓者團隊成員、基地學校與工作學校學科導師和班主任導師等。一方面,導師組負責學員的日常研修工作,如確立主題內容、明確目標要求、落實實施評價等;另一方面,針對不同主題模塊組建相關學習共同體,開展有針對性的研究指導。這種導師制培訓模式極具示范引領性,在“結對輔導”中真正做到了為新教師排疑解難,較好地實現了共性主題研修與個性問題求解的協同。另外,我們以任務為驅動安排授課,不僅聘請了一大批本土專家名師,還邀請了一批縣域外知名專家,讓新教師在名家的致力引領下得到更長足深遠的發展。
(四)督導考評助力成長
為達成預期的培訓效果,縣局、進修學校相關領導分組深入到培訓現場和各基地校進行不定期的督導視察,通過聽匯報、看資料、進課堂、作指導、與學員共進晚餐等形式為學員安心參培注入了無窮動力。對照“評優細則”,結合督導視察,我們從不同維度對學員、班主任、導師、基地校、送培單位五類對象進行量化式考評,每一階段都評選出了一定比例的先進團隊和個人,對整個培訓起到了強有力的激勵推動作用。如“跟崗學習”階段的“12345”任務清單(一份成長感悟、兩份任務單、三份稿件、四份聽講座筆記、五分鐘成果展示)就是學員量化考評的重要依據。
(一)顯性成果頗具匠心
為有效整合資源,實現培訓效果的最優化和最大輻射,我們總會按要求及時整理各項資料?!案鷯弻W習”階段,各基地校都編印了研修成果集,有的還將優課展示、專家講座等刻錄成光盤,發放至學員手中,做到人手一份,以給學員留下美好的珍藏,也使培訓期間智慧與成長的結晶的惠及面更為廣泛深遠。為打造縣級精品培訓項目,我們還精心制作了規范的模板,讓資料整理更有章可循,有的放矢。
(二)研修影響廣泛深遠
縱觀每一階段的“項目滿意度測評”數據,學員認可度挺高。到目前為止,這兩批新教師的流失率相比往年來說也是最小的,這與培訓中的激情點燃與專業引領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湖南在線“科教新報”專題報道了本培訓項目的情況與特色,跟崗學習相關內容也在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上刊登,我們還先后接待了三批外省、縣域同仁來我縣觀摩交流,在擴大我縣教師培訓項目影響力的同時也帶來了新的機遇與挑戰。
在每一階段培訓后,我們都布置了返崗研修任務,如執教校級公開課,參與教研組研討或網絡研修,撰寫教學反思或論文等,要求學員將培訓所得靈活運用到教學實踐當中,在鞏固研修成果的同時也有效帶動校本研修??h師訓股、進校學校在及時總結、評估培訓情況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強訓后跟蹤指導,有效促進了新教師在教學實踐中的專業成長。
參考文獻:
[1]楊永軍,馬 若.中小學新入職教師培訓課程設計研究[J].教育實踐與研究,2019(36):8-11.
[2]滕 飛.反向設計:教師培訓課程開發的有效路徑[J].中小學教師培訓,2019(8):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