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浩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當代青年處在一個信息發達的時代,信息渠道廣,可以接觸到多元化的信息。然而青少年正處于自身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面對多種機遇和挑戰,很容易受到社會和網絡上的各種言論的影響,我們要建立一個凝聚力強的共青團,在共青團內營造良好的成長氛圍,向青少年傳播正確的思想觀念,幫助青年一代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
共青團組織的組織形式。組織是人們為了實現一個共同的目標,完成一個共同的任務,相互合作結合在一起的一個集體,共青團是由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先進青年組成的群眾組織,是青年學習共產主義的地方,也是黨的得力助手和后備力量。共青團屬于群眾團體,無論是政治思想還是組織上,都接受黨的領導,然后根據青年一代的特點獨立開展團組織工作,先進性和群眾性特點明顯。共青團作為擁有著300萬基層組織和6000多萬團員的組織,根據民主集中的組織原則,從中央到地方建立了完整的組織系統,依次是:共青團中央、共青團地方各級委員會、共青團的基層組織。民主集中制是共青團組織的組織原則,所有的團員和團干部都必須遵守六大原則,一是團員個人要服從組織,少數服從多數,下級服從上級;二是團的全國領導機關是全國代表大會和它產生的中央委員會;三是團的各級領導機關由選舉產生;四是團各級委員定期向代表大會或者團員大會匯報工作;五是團各級領導機關要認真聽取下級組織和團員的意見;六是團各級委員會實行集體領導與個人分工負責相結合的制度。
組織協作的概念。西方管理理論中社會系統學派創始人巴納德認為,我們日常生活中的政府機構、軍隊、企業、學校和醫院這些組織實體是由物質、技術、人和社會關系組成的協作系統,組織即協作系統,由人和人之間的互動組成的系統。組織要發展就要有明確的組織目標和方向,組織內部要保證溝通順暢,上下級間沒有溝通障礙,信息要流通。組織內部要建立信息流通渠道,組織成員進行了有效的溝通,才能保證組織的運行,實行信息公開制度,要能夠做到組織成員之間信息交流的便捷迅速,這樣組織成員才能更好地理解組織的目標,積極參與到組織活動中,組織的凝聚力就更強。
凝聚力的概念。凝聚力是指群體成員之間為了實現共同的目標團結協作的程度,凝聚力表現是群體中的個體的行為對群體目標是否具有依賴性和服從性。組織的凝聚力對組織成員的態度和行為有著很大的影響,凝聚力的產生需要群體成員們自覺執行和參與到群體的任務和活動中,群體中每位成員的自覺性很重要。只有組織中的成員有共同的信仰和同一個目標,對組織的各項原則和要求高度認同,組織的凝聚力才能有保障。
共青團是一個非典型的組織形式,包括內部環境和外部環境,團內部的發展目標與團員對團組織的認同十分重要,影響著團組織的凝聚力,作為聯系黨和青年群眾的橋梁和紐帶,共青團的發展應該是為弘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心價值觀,為黨提供助手和后備軍,志在聚集全國的優秀青年。除了樹立正確的發展目標,共青團應該支持幫助青年團員們,讓他們感受到團組織對他們的關心,此外,共青團還可以通過安排一些具體的服務和工作,增加團員之間的團隊協作能力,加強團員對組織的認同,有助于提升團凝聚力。
共青團凝聚力建設存在的問題。首先是受到外來文化和互聯網文化的共同影響,許多青少年價值觀混亂,對共青團組織的依賴性低,沒有強烈的歸屬感;其次共青團作為黨的后備軍,具有特殊性,必須對團干部提出嚴格的要求,團干部要具有較強的業務能力,綜合素質要高,而且要有堅定的信念和政治觀念,但是許多團組織的工作不到位,許多基層團組織的干部對共青團的工作缺乏了解,不具備專業能力,對團員的引導工作不到位;再者是共青團缺乏激勵政策,團干部面對繁重的工作和任務沒有動力。
在思想上加強對共青團員的引導。共青團在開展基層工作時,多開展一些馬克思列寧主義和毛澤東思想的活動,可以是舉辦講座、進行相主題的演講比賽、組織共青團員觀看紅色電影等,讓青少年在這些活動中加深對共產主義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解認識,積極擁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青年一代有了共同的理想,就能增強共青團的凝聚力。
加強對共青團團干部的培訓工作。多組織一些團干部培訓活動,讓每個干部都有機會繼續學習,強化自身的業務能力,多培訓一些干部人才,投入到團隊中,提升團組織的綜合能力,最重要的是建立起一個系統的培訓,讓團干部在工作過程中有規律的不斷學習,提升自我,用先進的理念武裝自己的頭腦,然后學以致用,把創新型的思想傳播給團員,在團組織內部形成統一認識,凝增強凝聚力。
在共青團內部建立激勵機制。要在共青團內部形成強的凝聚力,首先是要肯定團干部的工作,建立完善的激勵機制,鼓勵團干部形成奉獻精神。首先是給團干部一些政治權利,讓他們享受一定的薪酬,然后要完善團干部的晉升渠道,讓每個團干部都有晉升機會,提高了團干部的工作積極性,還要關注團干部的個人發展情況,關心團干部的工作和學習科研,幫助解決團干部的一些發展問題,讓團干部在工作和個人能力發展上兩不誤,這樣團干部更樂于奉獻自己,更有信心也更愿意組織團內活動,呼吁團員們廣泛參與,增強共青團的凝聚力。
[1]鄒艷輝.組織協作視角下的共青團凝聚力研究[J].中國青年研究,2019(06):4-10,107.
[2]陳炳吉.共青團組織參與社會管理的問題及對策研究[D].湖南:湘潭大學,2013.
[3]皇娟.青年社會組織參與社會共治的模式分析[J].社會科學家,2019(11):56-60.
[4]無.各方協作落實改革 多管齊下實現引領[J].中國共青團,2018,000 (003):P.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