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中凡 王曉敏
人工智能是引領未來的戰略性技術,語音識別、自然語言處理、知識圖譜、機器學習等技術的迅猛發展,促使社會各領域從數字化、網絡化向智能化加速躍升,人工智能技術的商用已成為未來的大趨勢。作為新一輪產業變革的核心驅動力,人工智能將進一步釋放歷次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積蓄的巨大能量。當前我國銀行業智能化起點低,銀行業本質上是一個數據密集型行業,人工智能在這一領域的應用空間非常廣闊,將極大改變銀行業的整體面貌,在未來變革中將起到關鍵性引領作用。
一批科技企業經過大量的研究實踐,已經掌握了較為成熟的人工智能技術,積累了豐富的應用場景,能夠為銀行人工智能審計建設提供必要的技術支持。一些國際先進銀行已經開始在量化交易、投顧、安保、客服等方面應用人工智能,如,蘇格蘭皇家銀行用智能顧投取代傳統理財師、瑞銀用亞馬遜的數字助理負責客戶服務、匯豐銀行用人工智能識別洗錢等。德勤、安永等知名會計師事務所也開始在審計領域應用人工智能,并已經顯現出較好的效果。
當前,銀行的內審工作仍建立在大量人工操作基礎之上,審計人員不僅要審閱大量的文檔,從中搜集所需的關鍵信息,還要分析海量業務數據,查找違規問題。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不僅可以大幅減少審計人員在重復性工作上的投入,降低審計差錯率,還可以挖掘非結構化數據在風險研判方面的價值,從而使審計人員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提升審計質量上。
雖然人工智能在銀行內審工作的應用方面具有廣闊的前景,但受技術發展和銀行自身條件的制約,人工智能在銀行內審的應用場景還受到諸多因素制約,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人工智能發展對現有審計體制流程會形成沖擊。人工智能是影響面廣的顛覆性技術,可能導致審計作業模式的重構,沖擊現有管理模式、改變審計人力結構,將對內部審計組織架構產生深遠影響。在發展人工智能的同時,必須輔以配套的管理機制和流程,加強前瞻引導,順利實現人機共同協作審計。
二是銀行人工智能的發展水平與科技公司存有一定的差距。主要是在關鍵設備、高端芯片、重大產品與系統、基礎材料、元器件、軟件與接口等方面差距較大,缺乏系統的研發布局,缺乏人工智能的專家人才;適應人工智能發展的配套機制、審計流程、標準體系亟待完善。
三是人工智能可能會存在偏差和失控的風險。人工智能的應用建立在大量可供“訓練”的數據集的基礎上,如果數據不充分,就會影響模型的準確度,應用效果就會受到影響。審計將得到基于人工智能所作出的錯誤分析結果,對預測分析和風險管理將難以做出準確的經營決策。
目前人工智能技術尚處于弱人工智能階段,只能完成特定的、單一的任務,無法像真正的審計人員那樣進行專業判斷。因此,當前人工智能審計仍應立足于減輕重復作業活動,著眼于提高審計作業效率、降低審計差錯,通過人機協作的方式為審計工作賦能,而不是以人工智能完全替代審計人員的職業判斷。在具體推廣過程中,具體要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一是加快人工智能審計高端人才培養。要把把高端人才隊伍建設作為人工智能發展的重中之重,重視復合型人才培養,重點培養貫通人工智能理論、方法、技術、產品與應用等的縱向復合型人才,以及掌握“人工智能”+信貸、財務、營運管理等知識的橫向復合型人才。
二是加快人工智能審計基礎軟硬件部署。要引入GPU、FPGA等加速硬件和神經網絡芯片,為深度學習提供硬件基礎;要根據特定審計場景,配置適用的傳感器設備,對圖像、語音等內容進行智能感知,作為重要數據輸入。要使用云計算資源和服務,以分布式網絡為基礎,提升計算效率。
三是探索與人工智能配套的審計工作流程和模式。要盡快根據人工智能特點制定相關的管理機制和監管體系,做好相應的處置預案,以避免人工智能技術在運用過程中發生安全事故。
四是建立人工智能審計技術標準和知識體系。需要針對目前人工智能審計應用的技術和場景進行分析,研究提出人工智能標準體系,并不斷根據技術、業務和場景的變化需求進行修訂。
五是建立人工智能信息安全保密制度。國家相關部委高度重視個人隱私信息的安全和保護。在審計場景運行人工智能的過程中,采用各種加密技術,以及防泄密手段,提供全面安全漏洞防范,避免信息安全方面的風險。
[1]陸岷峰;虞鵬飛.金融科技與商業銀行創新發展[J],銀行家,2017-04-05
[2]李佳,錢晨,黃之豪.大數據時代:人工智能與商業銀行創新,新金融,2018-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