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業務預算是制造企業成本管理的基礎和主要抓手,通過對制造企業業務預算管理現狀的分析,指出存在的主要問題,提出了以系統集成為基礎,以全面深入融合業務與財務信息為方向,建立信息化業務預算管理體系的總體思路和方法,為提升企業的成本管理水平和促進戰略實現提供了有效支撐。
關鍵詞:業務預算;成本管控;信息化
中圖分類號:F275 ??文獻識別碼:A??文章編號:
2096-3157(2020)16-0035-03
全面預算管理的實質就是企業進行資源配置過程中的一種平衡,是企業日常管理的財務綱領。制造企業的全面預算涵蓋了業務預算和財務預算,業務預算管理就是對企業的各項生產經營活動實行全方位規劃、全過程控制及全員參與考核評價的管理活動,主要包含銷售預算、采購預算及生產預算。在全球一體化市場環境下,企業的成本管理尤為重要,業務預算是制造業成本管理的基礎,企業的成本管理必須依靠業務預算來落實。通過業務預算管理對企業戰略和生產經營計劃的具體化和貨幣化,將成本管理嵌入業務的各領域、各層次、各環節,建立有效的成本控制及跟蹤體系,提升企業決策的科學性,管控產品成本,進而取得市場競爭優勢。
一、業務預算管理的現狀
1業務預算管理模式粗放,精細度不高
很多企業的業務預算僅僅為部門可控費用的預算管理,沒有建立材料、工時等各種耗費標準,無法實施產品成本預算;或未將產品的標準成本嵌入預算管理之中,僅根據歷史數據或經驗值簡單編制了銷售成本預算,無法實現全級別、全過程的預算管控;造成預算依據不足、成本數據不實、責任單位不清、成本管控乏力,屬于“先干后算、邊干邊算”的粗放管理模式。
2業務預算編制效率低下,業財數據不能共享
業務預算編制涉及內容多、部門多、預算指標的勾稽關系復雜,從目前已開展業務預算管理的企業所采用的方式來看,主要有手工編制、電子表格編制或者利用初級的財務軟件進行預算管理,缺乏統一的數據平臺作為支撐,業財數據不能共享,造成編制過程難以協調、大量數據難以處理,導致預算編制過程過長,浪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時間(陳虎,2017),而效果不理想,無法成為管控成本的重要依據,不能發揮業務預算統領成本管理的作用。
3預算實時監控難度較大
由于信息化手段的缺失,各部門及業務之間相互隔離,業務預算編制、執行、控制、分析等環節缺乏真實與完整的數據,無法掌握重要事項的執行偏差,不利于查擺成本管控的問題,提高成本決策的準確性和及時性。
業務預算管理全面實施的關鍵就是要有大量的財務、業務數據和信息作為支撐,通過建立信息化的業務預算管理體系,可以徹底解決財務、業務數據和信息的獲取問題,使支撐預算管理的相關信息在準確性、全面性、及時性等方面都得到了極大的提高,為預算管理發揮效應創造良好的條件,從而極大提升預算管理的價值,真正實現對產品成本的管控和企業戰略的有效支撐。
二、信息化業務預算管理體系的建立方法
1信息化業務預算管理體系建立的總體思路
建立信息化業務預算管理體系應秉承“四維一體”的思想,即將企業決策層的戰略規劃、經營部門的經營計劃、財務部門的財務預算與人力部門的績效評價整合為一體,以資源的有效配置和合理使用為主導,以計算機技術和網絡技術為手段,在企業內部統一搭建以價值管理為核心,以“企業戰略→經營計劃→預算編制→執行控制→業績分析→績效考評”為內容的全過程數字化管理體系。具體來講,就是通過預算信息系統與業務信息系統的集成,全面深入融合財務業務信息,以銷售預算為起點,在業務預算管理體系中編制全年的銷售、生產、采購、費用、債權債務等預算,自動化完成預算編制、審批、執行、分析、考評等預算管理活動,提升預算管理的精細化和效率,以實現公司價值的最大化。信息化業務預算管理體系的基本框架如圖1所示。
2信息化業務預算管理體系建立的路徑
(1)實施預算頂層設計、系統推進預算管理。
根據一般制造企業的日常生產經營活動可以將業務預算分解設計為銷售預算、應收預收款項預算、生產量預算、生產工時預算、物料需求預算、物料采購預算、應付預付預算款項預算、直接材料預算、直接人工預算、費用預算、廢品損失預算、包裝費預算、燃料及動力費預算、完工產品成本預算、銷售成本預算等15項一級預算,并可根據實際需要設計二級預算。業務預算管理的工作鏈條如圖2所示。
上述業務預算編制,基本覆蓋到了企業的各個業務部門,并按業務部門將預算指標層層分解和落實,實現了分級管理和控制;專業人員能充分參與到預算的編制中來,并明確了自己的成本管理內容和目標。其中,為保證銷售預算編制的質量,銷售部門需要獲取歷年銷售情況、最近的市場預測和外部環境的變化;生產量預算的編制依賴于銷量預估和產能測算,如果存在生產規模擴增,還可能涉及到資本預算;成本預算涵蓋了材料費預算、人工預算、動能預算、費用預算及廢品損失的預算,涉及部門較廣、數據需求較多,費用預算的項目應與會計科目保持基本一致,對信息化系統的協同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采購預算的編制依賴于根據產品生產量預算和產品構成、零件定額計算的各項物料的需求、當前庫存以及預計期末最佳庫存量的預測。
15項一級預算相互勾稽,層層遞進并能實現自動取數計算,如應收款項預算中的“本期增加”直接從銷售預算中“銷售收入和稅金的增加”自動生成。以產品的直接材料預算為例:
第一步,銷售量及生產量預算。銷售預算由市場營銷部門根據年度經營計劃擬定具體方案,主管考核部門負責平衡調整;生產量預算是在銷售預算的基礎上編制的,其確定還需考慮期初期末的存貨水平。
預計生產量(某項產品)=預計銷售量+定檢量-預計期初庫存產成品及在產品量+預計期末庫存產成品及在產品量
第二步,直接材料預算。直接材料預算是預算期產品直接耗用材料的預算。依據生產量預算、產品結構和配套零件的材料定額進行編制;因與定額及CAPP系統集成,故每項產品直接材料的耗用均由其配套零件耗用的材料逐項自動累加計算而得出。
第三步,物料需求及采購預算。按物料編號進行物料耗用的自動分類匯總,即得出預算年度的每一項物料的總需求。在此基礎上,采購部門要充分考慮安全庫存、價格趨勢、供應商交貨周期等多方面矛盾因素,以庫存最小化為原則,編制采購預算并進一步考慮資金支付情況得出應付預付款預算。
預計采購量(某項物料)=該物料的預計生產需用量-預計期初該物料庫存量+預計期末該物料庫存量
各項業務預算均由系統提供自動計算、自動匯總、自動取數、自動分解等功能,使得通過手工操作來完成的工作全部自動化,實現了全部預算表格編制、匯總、審批的自動化,并將成本預算精細化到零件級和材料級。達成了預算管理各業務環節的高效協同,使得編制過程更透明、預算數據更準確、預算分析更有效,提高了企業預算編制、控制及分析效率和管理水平。
3以業務牽引集成,高效快速實現預算管理
業務預算編制程序復雜、涉及數據眾多且相互勾稽關系復雜,如不采用系統集成的方法,單純依靠人工完成難度很大。因此,在實施業務預算時應當采用集中式的信息技術管理方式,合理有效地整合企業各項信息技術資源。利用先進實用的硬設備和網絡技術,快速、準確的采集和融合生產、市場、客戶信息,優化關鍵業務流程,建立“縱向透明、橫向協同”的信息系統架構。
(1)圍繞決策管理構建一個數據集成平臺。建立支撐決策管理的數據集成系統,以財務管理為基礎整合銷售管理、生產管理、質量管理、采購管理、倉儲管理等業務運營系統,建立一個從銷售管理、采購管理、生產管理、庫存管理到財務管理全面集成的業務預算系統,并將標準成本嵌入其中。
預算系統與銷售系統集成,獲取產品的基本信息及供應商信息數據,包括產品名稱型號、產品分類、產品價格等信息,支持銷售預算的形成;與 CAPP系統集成,獲取產品BOM結構數據,包括產品的零組件名稱型號、樹狀結構及配套數量,支持產品生產預算的形成;與材料、工時定額管理系統集成,獲取各產品及零組件材料定額及工時定額數據,包括對應零件耗用的物料編碼、物料名稱、物料規格型號、技術條件、定額等信息,支持生產預算的形成;與物資管理系統集成,獲取物料基本信息及庫存信息,包括物料編碼、物料采購價格及物料庫存等信息,支持物料采購預算的形成。
業務預算系統匹配以上系統推送的數據和信息,建立起業務預算基礎數據庫,實現業務財務數據的有效融合。首先,通過CAPP與定額系統中的零件型號匹配,每個零件可以獲取定額信息;再進一步,通過材料定額信息中的物料編碼與物資管理系統進行匹配獲取物料價格信息,計算出每個零件的標準成本,并匹配工時定額作為分配費用預算的標準;第三,通過CAPP系統中產品結構逐項將零件的標準成本按配套數量進行累加,可以計算出每項產品的材料成本;最后,再根據每項物料的消耗進行累加,也就相應計算出預算期的物料需求。
此外,與人力資源系統集成,獲取人力資源系統中的人員信息,實現預算系統中人員權限及角色的配置,保證人員信息的一致性;并通過獲取人員預算及薪酬數據以支持人工預算的編制。
(2)圍繞內部責任網絡打造一個內部管控體系。通過相關業務在系統中錄入和維護,依據各業務人員、部門承擔的預算管理職責,在系統中建立相應的業務流程,讓專業人員提出審核意見,實現核心流程在企業內業務相關部門、崗位間的業務協同,有效促進業財融合。
4增加預算過程管控,實現事前控制與動態考評
預算控制要對市場的占領或目標利潤的形成起到作用,其最直接的控制途徑就是控制成本,形成成本優勢從而形成市場優勢或利潤優勢。因此,成本控制成了預算控制永恒的話題(龔巧麗,全面預算管理案例與實務指引2011)。利用信息手段,前移預算管理關口,實施預算的事前和事中控制,而不是事后統計追責或秋后算賬尤為重要。
預算控制的最佳環節是在項目確定前,其次是項目發生過程及事后的差異分析(陳虎,財務就是IT2017)。業務預算管理體系通過與網上報銷系統、財務管理系統及物資管理系統的集成,向各系統推送預算目標,實現跨平臺的交流,在報銷申請、物料采購和領料環節進行預算控制,當申請數超出預算目標時拒絕執行或進行預警;同時,各系統將預算執行數反饋給業務預算管理體系,實現實時的穿透查詢和對比,在此基礎上分析預算差異形成的原因,實施動態的預算考評,確定責任歸屬。
信息化的業務預算管理體系可實現預算的事前控制、事中監控預警、事后分析考核的高度自動化和信息化,減少了人為干擾因素,充分發揮全面預算統帥資金流、業務流的導向作用和資源調控能力,有效提升企業的成本管控水平。
三、結語
建立信息化的業務預算體系,需要企業不斷完善產品的成本數據和業務信息系統,不是一蹴而就的。通過實施信息化的業務預算系統,不但可以提高業務預算編制的效率和精益度,同時促使企業改變了“先干后算、邊干邊算”的粗放經營模式,建立“以資金預算管理為核心,以業務預算為基礎和重點,從業務到財務”的預算管理模式,為企業規劃戰略目標、控制日常活動、建立成本優勢、優化資源配置,提供有力支撐。
參考文獻:
[1]陳虎,孫彥叢,郭弈,等財務就是IT[M].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17
[2]龔巧莉全面預算管理案例與實務指引[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11
作者簡介:
張靜,供職于航宇救生裝備有限公司,會計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