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方丹
摘 要:2020,別樣的年華,奮斗的歲月。因為疫情,暫停了我們線下課堂教學的進程,但是卻阻擋不了我們前行的腳步。特殊時期,我們開展了“停課不停教”的線上教學,由于只能通過網絡進行“空中課堂”,不能全方位的關注到學生的學習狀態,所以才要在課堂內容上下功夫,激發學生的興趣,有激情的開始也有回味無窮的結束,讓線上教學的精神融入到每一堂課中,那就需要從課堂的情境創設入手。
關鍵詞:停課不停學;語文;情境創設
從疫情開始到進行網絡教學,搜集了大量和“疫情”和社會其他熱點相關的文章視頻的素材,每節課之前和每節課之后都會進行觀看,同時也從央視新聞客戶端和《經典詠流傳》以及《主持人大賽》《朗讀者》等相應的主流媒體和節目中選取能夠激勵和激發學生學習動力的視頻進行欣賞積累。旨在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和責任擔當,同時讓學生能夠做到的不僅是作文素材的積累還有關于青春和奮斗的思考,對于高三學子來說,更應該進行勵志教育和培養家國情懷。所以在進行課堂內容設計的時候,便對素材的積累進行了分類。
一、關注疫情厚植家國情懷
歌曲視頻《出征》詩歌朗誦《中國阻擊戰》(2020元宵晚會)《逆行》(河北廣播電視臺傾情演唱)《世界為你醒來》《夜空中最亮的星》(合唱版)《四季的問候》《你的模樣》《山河無恙在我胸》《英雄的背影》
文章視頻《向黎明出發》《熱血出征》《等春來我們好好擁抱》《愿得此身長報國》《天使的逆行》《風雪中的堅守》《為生命而戰》《春天已在路上》《武漢保衛戰》《湖北保衛戰》《你還在我身旁《中國加油》《決戰武漢》《英雄的城市》《戰武漢》《“破”疫》《烈火鑒真金》《致敬她力量》《戰役者一起站一定贏》《這個春天他們光彩奪目》《巾幗英雄戰疫魔》《攜手戰役》《春到武漢城》《謝謝你,英雄的武漢人民》《謝謝武漢》《白衣執甲》《經此一役·成長》《武漢守夜人》《陽臺里的武漢》《武漢如約而至》《76天,我們一起走過》《回家了》《中國之諾》《共同戰役》
二、關關于時政熱點
《時政微視頻》《非常日歷》《命運與共》《戰·國策》《幸得有你民安泰來》
《命運與共,全球戰疫》《中國答卷》《環球同此涼熱-迅速行動》《綠色之變》《“眾”植希望,“樹”立信心》《環球同此涼熱--萬里為鄰》《決勝-為人民而戰》《大黨擔當》《人民至上》《開放海之南》《超燃動漫·對疫》《何為承諾》《清明連谷雨》《環球同此涼熱--力所能及》《勇立潮頭》《春回大地長安依舊》《直上云霄九萬里》《穿越千年的凝眸》《非凡足跡》《最是深情暖人心》《全面小康一個都不能少》《為決勝脫貧而戰》《風雨無阻》《精準之舉》《這就是中國》《勇者為峰》《中國必勝》《決戰時刻》
三、關于知識積累
《望岳》《涼州詞》《千年一聲唱》《竹石》《草》《江雪》《一江水》《行香子》《琵琶行》《岳陽樓記》等《經典詠流傳》上的經典篇目,在音樂的旋律中掌握背誦的篇目。《主持人大賽》以及感動中國的人物和朗讀者的素材積累。《見字如面》《信·中國》
四、關于課堂總結
每節課都會進行總結和情感升華比如一兩句話送給大家,或者讓學生寫讀后感。從疫情的關注中理解了什么是“山川異域,風月同天”的情誼,從歌曲欣賞中理解了什么是“為夢想,有朝氣,再出發”的奮斗,從素材的積累整理中明白了什么是“總結”意義,從每節課的感受中體會到了“青春的價值”保持少年初心,擁抱彩虹。等待的日子里養的深根,日后才能枝繁葉茂。
學習的過程就是積累的過程,積累的過程就是內在加工塑造的過程,內心的感受與轉變才是學習動力的源泉,課堂畫面感的記憶是符合直觀教學方法的,同時也能夠形成形象記憶,在學生理解和接受的范圍之內,同時課堂的效果也會達到最大化。
五、關于課后反思
充分利用一切網絡資源,融入音樂元素,打造高效語文課堂,培養學生的情感素養才是當下語文教學應該著重關注的層面,作為網絡信息代的踐行者,才能無畏前行,讓學生樂學語文,愛學語文,體現教師的和課堂的雙重魅力。
同時課堂情境的設置,是為了營造一個可以身臨其境的意境,讓學生自己投入。這不僅僅能夠幫助學生進行知識性的學習還能體會到學習中的樂趣。不同類型的積累是為了拓展不同層面的視野,不能局限學生認知世界了解社會的渠道。興趣是學生的入門必備要素,為了讓學生能夠給從內心的真正喜愛這門課程,就要由內而外的讓學生喜歡,讓學生信服。
尤其是對于雪域的學子來說,枯燥的講解知識點遠遠比不上看視頻素材所得出的效果。這一系列的素材積累,不僅僅讓學生對作文的寫作有很大的提高,同時也明白了作為一名中學應該具備的素質,家國擔當,青春是用來奮斗的,知識的積累方法。還充分利用了流行的電視劇中的片段來理解知識點,如《清平樂》中理解“梓宮”的含義,學生有畫面感的掌握便會比較牢固;如《慶余年》中理解“侍郎”“鴻臚寺”等表示官職的名稱或者變動的方法,學生便是很有興趣的接受的。
六、結語
人總有一段自己默默付出的時光,這段時光也許枯燥,但是總有一天會為自己的努力而感動,學生就是處在這樣的階段,所以更需要作為老師的我們進行情感上的引導和精神的上的陶冶,讓智、力、情并行。
參考文獻:
[1]高中語文教學中如何做好情境創設[J].趙耀香.甘肅教育.2018(02).
[2]情境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作用與創設途徑[J].蔡小英.甘肅教育.201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