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友妹
【摘要】隨著新課程改革全方位展開,作為一個語文老師,筆者認為自己更應該靜下心來,認真梳理自己面臨的各種問題,努力在實踐中探索,在探索學習中提高,找到真正適合本學科的、適合學生學習需要的、適合自己的路子,而不是對所有新的教育教學理念照搬硬套。下面就本次省優質課聽評課活動,談一些自己的心得體會。
【關鍵詞】新課程標準;語文;課堂;學習體會
【中圖分類號】G633.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992-7711(2020)24-119-01
一、重視語文課對學生價值觀的導向作用
在語文教學中,我們不僅要重視語文基礎的學習,以實現基本交際,還要重視語文課程對學生在文學、情感、審美諸方面的熏陶感染作用。也就是要在使學生逐漸掌握語文工具、培養學生語文能力的過程中,同時受到傳統文化、文學素養、思想觀念、審美情感的熏陶。我們經常聽到很多家長說:“我們不要求孩子一定成才,但一定要成人”,而我們的語文課堂對學生價值觀的導向作用是舉足輕重的,我們既要教學生學好語文,也要引導學生學會做人。
就《阿長與<山海經>》一課而言,授課教師從一個嶄新的角度來解讀文本,通過對關鍵詞的理解、品析,挖掘教材更深層次的東西。而我們平時的授課過程中,往往只注重了對阿長性格特征的總結概括,學習作者通過典型事例體現人物形象地寫作方法,這些當然有必要學,但我們卻都忽視了阿長,一個連自己的名字都沒有卻安之若素的千千萬萬舊式婦女的代表。我們沒有考慮過作者用了那么多筆墨來寫一個保姆,難道僅僅是要表達對她的懷念之情嗎?而在今天的這堂課中,我恍然,之前對文本的解讀是多么膚淺。“我的長媽媽,沒有名字;我的長媽媽,沒有自由;我的長媽媽,地位很低……”是啊,就是這樣的長媽媽卻讓魯迅深深懷念,這份懷念里還有對其不幸的哀嘆,對其不爭的憤怒,愿我們借著這節課去重新解讀阿長,走近魯迅吧,了解他在這篇文章里賦予的情懷。
只有老師對文本有深刻的解讀,才能更好地發揮語文對學生“成人”的熏陶作用。透過這篇文章我們該教給學生的東西應該還有很多。類似的文章還有很多,比如楊絳先生的《老王》。在解讀這篇文章之前,我們不妨先探究一下當時楊絳一家的遭遇,就是在文革十年浩劫中飽受磨難的他們一家,在給予了老王如許的關懷的情況下,楊絳還深感愧怍,這該是怎樣的憫人情懷?反觀我們身邊形形色色的生活在社會底層的人,又得到了我們怎樣的對待?我們是不是該反思些什么?
二、靈活運用“探究性學習”
現在,很多學科都倡導“探究性學習方式”。就語文學科而言,我覺得,探究性學習還可以讓學生在特定學習情景中,通過發現問題、角色扮演、辯論交流等探究性活動,獲得知識、提高能力、熏陶情感。這也是新形勢下對語文課的基本要求。
在《我的叔叔于勒》中,授課教師設計了這樣的一個環節“我看菲利普夫婦”。在這個環節中,小組同學合作,通過為文本寫畫外音的方式深入探究文本,小組展示學習結果。結果每個小組通過這種形式的探究不僅實現了對文本的深入解讀,而且有很多創新的見解,展現形式靈活多樣,表述流暢。這種合作探究式的學習如能長期堅持下去的話,相信同學們的語文綜合素養自然能得以提升。
還有一位老師在《枯葉蝴蝶》一文的課堂教學中,設計了辯論賽的環節。針對這篇文章的人文精神主題,老師問:“如此美麗的枯葉蝴蝶,為什么要偽裝自己的美麗?為什么求生的偽裝反而讓他瀕臨滅絕?為此,作為人類你有什么話想說,如果讓你為枯葉蝴蝶代言,你又想說些什么。”課堂氣氛因為辯論而異常活躍,在同學們思想的碰撞中,文章的主題呼之欲出,老師順勢引導,學生自然也就理解了“自然界的一切都有其原本的樣貌,顯示真相即順其自然.而對于人類,則是要卸下表面的偽裝,活出最真的自己!”
三、做好語文課堂的導演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這是我們對傳統教師角色的認知。現在我們不應該再僅僅局限于此了,老師首先要從觀念上改變主動喂食的“填鴨式”教學模式,其次要充分認識到教師不應該僅僅是是教學內容的設計者、課堂上的控制者和支配者、檢測試卷的制定者,更應該是引導者。一個好的老師就是一個優秀的導演。那么,我們要備的不僅僅是課文這個“劇本”,還備學生這群“演員”。學生在這一個個活動的參與中解讀文本,走進人物內心,同時在自己的內心也播下一顆“善”的種子,進而得到情感的熏陶,完成思想的升華。語文文本的人文情懷自然地體現了其價值觀的引領作用。
四、選好文本的切入點
在《阿長與<山海經>》的導入中,教師選擇的切入點是“在迅哥的眼里阿長僅僅是一個保姆嗎?”學生的回答是否定的,也就自然地跟隨老師的思路進入了對長媽媽的不同身份的解讀,她是“媽媽”,她是“老師”……而在《我的叔叔于勒》一文的導入中,老師則選擇了“我心里默念道‘這是我的叔叔,父親的弟弟,我的親叔叔”這句話的朗讀,情感理解,進而進入問題“我為什么會產生這樣的情感?我看到了一個什么樣的于勒?”兩節課的切入點選得都是那么自然,而又切中主題。
作為老師要想引導學生準確而深入的解讀文本,激發興趣是必要的,而要激發興趣,文本切入點的選擇又是至關重要的。總之,在語文教學探索與實踐的過程中難免會出現這樣那樣的疑點,但有一點是毋庸置疑的,那就是要以文本為依據、學生發展為根本。
【參考文獻】
[1]黎玲.網絡時代小學班主任德育管理對策[J].魅力中國,2019,(16):179.
[2]戴雪冰.網絡時代小學班主任德育管理對策[J].科學咨詢,2019,(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