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理華
今年4月下旬至6月上旬,筆者分別前往江門、陽江、茂名、湛江、云浮等市的62個縣(區、市)開展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建設情況調查研究,發現各縣(區、市)在推進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建設過程中以及鎮村污水處理PPP項目中,自然村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存在諸多困難與問題。這些問題該如何破解?
三種投資模式的優劣比較
從調研的情況來看,目前廣東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建設,通常采取三種模式,即PPP模式(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EPC模式(公司受業主委托,按照合同約定對工程建設項目的設計、采購、施工、試運行等實行全過程或若干階段的承包)、以獎代補模式(事后給予財政資金獎勵,重在鞏固和提高治理成效),從調研情況來看以獎代補模式更有優勢。
2019年,廣東所有縣的鎮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建設都有PPP項目。PPP模式在鎮級污水處理設施建設方面的推進比較快,但在農村污水處理設施及配套管網建設方面的推進卻非常遲緩。主要原因在于PPP項目公司更多是從自身經濟利益出發,對于一些難啃的項目缺乏動力。例如自然村生活污水不易集中、污水集中收集管網建設投資較大,有些PPP項目只愿意做收集主干管網,不愿意做次支管網,而只建主干管網是無法收集到農村各戶排放的生活污水的;對于沒有通水泥道路和人口數量少于300人,或者施工不方便的自然村項目,很多公司都不接。
加上PPP模式的投資風險較高,政府已經明確不再批準上新的PPP項目,于是EPC模式又成為政府采購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設計與施工一體化的一種模式。目前雖然看不出該模式有什么弊端,但是,走EPC招標采購程序至少需要花3~6個月的時間,很難滿足現階段污染防治攻堅工作的需求。而且EPC項目不包括設施的后期運行維護,如果有縣(區、市)采用EPC模式采購自然村生活污水人工濕地處理技術及設施,建議采購“高效復合垂直下行流人工濕地處理技術”,即便是在后期運行維護管理不到位的情況下,仍然可以獲得高質量的出水水質和較長使用壽命,而且不容易發生堵塞現象。
相比前兩種模式,以獎代補模式的優點是,不用走政府采購招標程序,遍地開花建造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可以在今年底前快速達到40%自然村建設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的考核目標。為了保證工程質量和處理出水水質達標,建議采用“八個統一”(統一規劃設計標準、預算標準、質量監督、水質檢測、獎補標準、建管標準、驗收標準、運管標準),建管與運行維護管理并重,以及落實長效運行機制的模式,整縣推進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在當前各縣(區、市)農村生活污水處理建設項目資金尚未落實的情況下,建議采用以獎代補模式,按整縣推進計劃,讓農民工匠利用今年冬季干旱季節遍地開花進行施工,1~2個月時間就可以完成施工,年底前可以先完成考核目標,然后再進行獎補??h級以上財政資金都可以用于獎補。
污水收集管網與處理終端建設及處理工藝選擇
農村生活污水處理項目建設主要包括污水收集管網建設和污水處理終端建設。其中,投資最大的當屬污水收集管網的建設,它投資的可能是污水處理終端建設好幾倍以上。
目前,農村生活污水收集管網建設普遍采用全村建造集中的統一收集管網這種大管網集中收集污水模式,不僅成本高,而且沒有充分考慮到農村的實際情況,也是導致工程進展慢的原因。
結合農村地形地貌和地勢高差不等的實際情況,筆者認為分片建造污水集中收集管網和分片建造污水處理集中處理模式更有優勢。它既可以節省雨污分流管網的建設投資,又可以減少終端處理設施建設的征地困難,就地建造無動力的人工濕地生態處理終端設施,同時還可以避免選擇最低洼的地方建設終端系統而被洪水淹沒的風險。
廣東省農村生活污水處理排放標準今年開始實施,農村生活污水處理排放要求相對于一級B標準來說是有所放松,有利于采用不需要長效除磷的人工濕地處理工藝以及不需要投加藥劑和排泥除磷的一體化處理設備。綜合考慮粵東西北自然村人口數量不多等因素,在處理工藝上,筆者建議采用“厭氧水解+復合垂直下行流人工濕地”和“厭氧水解+垂直流與水平流復合人工濕地”這兩種高效的自然好氧的復合人工濕地處理工藝,以及“厭氧水解池+缺氧-好氧垂直流人工濕地”單級處理工藝。
采用“厭氧水解池+復合垂直下行流人工濕地”模式,具有很強的好氧分解能力和氨氮硝化與反硝化脫氮能力,處理出水水質穩定達到一級A排放標準,從2019年開始已經在梅州市五華縣進行整縣推進2000余座。而“厭氧水解池+垂直流與水平潛復合人工濕地”工藝,具有較好的好氧分解能力和氨氮的硝化與反硝化脫氮能力。經過清遠市清城區1000多座采用該工藝的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的運行檢測,絕大部分出水水質能達到一級A標準?!皡捬跛獬?缺氧-好氧垂直流人工濕地”處理出水水質可以穩定達到一級B排放標準,此處理工藝的性價比最高,在政府投資有限和土地面積不夠的情況下可以采納使用。
建設管理與運行維護管理問題
從去年全省各地的省定貧困村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建設EPC項目來看,由于中標企業大部分是建筑工程公司,大部分未做過污水處理工程設計與施工,委托的設計部門也并非專業的污水處理工程設計單位。
由于工程設計本身不夠科學和規范合理,因此,已經建成的省定貧困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五花八門,處理效果良莠不齊,大部分處理設施都存在設計缺陷等問題,給后續運行維護管理留下隱患,特別是有些處理設施采用水泵提升或者微動力曝氣供氧都會因農民不愿意支付電費而有可能停止運行。
因此,建議EPC模式的建設項目采購高效的復合人工濕地處理技術,并在項目建成運行一年之后,再走政府采購流程招標運行維護管理供應商。
目前廣東已經實施整縣推進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建設以獎代補模式的有清遠市清城區、梅州市五華縣以及韶關市新豐縣,以獎代補按照“八個統一”模式,“建管”并重,整縣推進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建設。
“建”就是“統一建管規程”,即加大對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建設的日常督查力度,引導建立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管護隊伍,做到從規劃、設計、施工、運行以及后期維護管養等“全過程管理”以及由政府建設方、設計方、施工方、監理方以及運營維護管養方等的“多方共同管理”。
“管”則是“統一運管標準”,即制訂《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設施施工要點及維修養護規程》,明確后續運營與維護管養的工作內容,并分鎮打包給專業服務公司,建立健全的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和運營保障長效機制,確保全縣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系統建設持續推進。
由于各地農村污水處理工程的建設資金有限,且缺乏運營補助資金和專業運營單位運營維護,導致許多工程建成后運行效果不佳。不少地方存在重建設輕維護、輕運行管理的問題。但實際上,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三分建設、七分管護”。因此,農村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和運行過程中存在的重建設輕維護的問題必須得到解決,即從建立長效運行維護管理機制,落實責任主體,運管費到位等方面強化農村污水處理設施的運行維護管理。
由于今年全球突發新冠肺炎疫情,對國內經濟社會發展也帶來前所未有的沖擊,影響了各地的經濟建設、社會發展以及生產和生活。各縣(區、市)恢復生產和保障民生方面投入了一定的財政資金,以促進國民經濟穩健運行,但在農村污水處理設施建設方面的投資需求缺口較大,從而可能會影響到考核目標的完成。
因此,建議廣東省人民政府像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十年投資1600億元財政資金一樣,設立農村污水處理設施建設與運行維護管理“補短板”資金,促進農村污水處理設施建設與運行維護管理。
綜上所述,鑒于目前廣東大部分縣(區、市)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建設資金沒有到位,PPP項目覆蓋的自然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建設的進度又非常緩慢,因而今年底達到全省自然村建成40%或55%農村污水處理設施的考核任務的完成有很大的難度。因此,建議各縣(區、市)政府部門采用以獎代補模式,采用分片收集集中處理污水模式,采用農民工匠遍地開花的施工模式以及采用“八個統一”,建管與運行維護管理并重,以及落實長效運營機制的模式,多快好省地整縣(區、市)推進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建設。(作者系華南農業大學資源環境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