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均興
【摘要】 ?新時代基礎教育階段英語教學的新目標是以學生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情感態度、學習動力和文化意識的發展為基礎,培養學生的英語綜合運用能力。英語新課程標準實施以來,經過新課程教學的實踐和研究,英語教師對課程改革有了較深刻的認識,教學觀念也在逐步改變。他們在推行小組合作學習、任務型教學等先進教學方法中,收獲了許多值得借鑒的經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英語課程改革走上了良性發展軌道。然而在山區的英語教學中,由于經濟發展、文化氛圍、教師資源、學生基礎等多方面原因,存在以下不足。
【關鍵詞】 ?新課改 高山區 英語教學
【中圖分類號】 ?G633.41?? ? ? ? ? ? 【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992-7711(2020)21-015-01
0
1.設備落后、學生人均師資少,是山區推進新課改的最大硬件阻力
由于社會經濟發展水平限制,山區學校教學設備落后,缺乏先進的現代教學工具,與大城市的豐富資源無法比擬。英語教師雖然努力推進新課改,卻因現實硬件條件限制大打折扣。例如英語教師想通過新的教學方式提高課堂效果,卻因缺乏相應教學設備而難以實施;每個班級學生人數超標,甚至多達60人以上,課堂上老師要跟每個學生都用英語交流顯然時間不允許,更不可能通過設置場景讓學生自由交流、甚至輔導到每一個學生。
2.教師專業水平和綜合素質不高,是山區推進新課改的最大軟件阻力
山區的很多英語教師是“半道出身”,非英語專業畢業,沒有接受過專業系統訓練,發音、聽力、語法等各方面都存在很多缺陷,特別是自身口語表達能力有限,很難組織有效的對話場景進行教學,無法培養學生的語感。同時,對英語國家的文化、表達習慣等也了解不深,只能告訴學生“是什么”,卻很難跟學生解釋清楚“為什么”。
3.重知識傳授、輕語言技能訓練,是山區英語教學最常見的方法問題
很多教師過分重視“教”,花大量時間講解知識點,語言實踐活動的時間則少之又少,向學生“填鴨式”灌輸英語知識;或者把課文分解得支離破碎,過多地進行語法分析,沒有形成語篇整體教學的概念;或者把對話當成知識點反復講解,缺少情景的創設和語言技能訓練活動。這些方法導致學生“死記硬背”知識點,卻很難形成真正的語言能力,“啞巴英語”普遍存在。
4.場景單一、信息閉塞,是山區英語教學最主要的“環境問題”
山區學生對英語的接觸場景很少,除了課本和輔導書之外,幾乎沒有其他場景,而聽、說英語的時間也僅限于晨讀和英語課堂,幾乎沒有任何實際應用的場景。這嚴重影響了學生對英語的學習興趣,也降低了學生活學活用的能力。很多學生盡管英語考試成績不錯,卻在實際對話中連最基本的時態都經常出錯。從教師的層面,由于缺乏足夠的教學交流、英語知識和教學方式的獲取渠道,導致教學觀念和教學方法難以與時俱進,進一步限制了場景設置能力。
5.針對以上問題,本文提出以下建議,以提高山區英語教學成效
(1)租、贈、買相結合的方式,解決硬件問題。采用“共享”的方式,購買/租用少量關鍵設備,各個班級輪流使用,既可適當發揮先進設備的效果,也能相對節約成本。與大城市學校之間建立聯系,充分引進他們“退役”的設備,雖然可能不夠先進,但是可以解當前之困。當然,最根本的解決方法只能靠政府部門提高教育投資,豐富教學設備,讓電子設備、網絡媒介等提高課堂效率,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增加學生獲得知識的渠道;擴建校舍,劃小班級,讓學生和老師在課堂上有足夠時間、空間進行互動交流;增加師資,減少教師教學班額,使每個老師有充分時間輔導到每一個學生。
(2)加強培訓+引入“外援”的方式提高教師質量。通過政府部門、學校加強英語師資培訓,形成以政府投入為主、學校和教師出資為輔的培訓經費保障機制,并把教師培訓納入對學校、教師的年度考核范圍。通過崗位培訓等形式,對在職英語教師進行新理念、新課程、新方法、新文化的培訓,同時鼓勵教師積極進修。通過培訓,轉變教學觀念,掌握科學的教學理論和方法,自覺適應英語新課程改革和發展需要。此外,還要加強思想引導,客服不思進取的思想,倡導積極向上的風貌。與此同時,積極引進知名大學英語專業的學生前來實習、鍛煉,這些學生的口語、見識、文化既可開拓老師和學生的視野,也可以豐富教學方式。
(3)因地制宜革新教學方式。新課程標準強調以人為本,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要重新審視自己的角色定位,認識到教師是教學的組織者,教學過程的參與者和合作者,學生學習的引導者、促進者,教學的研究者,課程的開發者和實施者。教師在不同的教學活動中扮演不同的角色,而且隨著教學活動及教學目的的變化,教師的角色也要起著相應的變化。教師只有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對不同層次學生采用相適應的教學方式,方能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果。
(4)加強城鄉交流,豐富教學場景和信息渠道。一是加強政府領導力度,積極探索教學新模式,整合教育資源,構筑新的城鄉交流協調機制。二是構建城鄉教師教學交流的平臺,通過城鄉校際之間集中聽課、評課、說課、課題研究、網上交流,促進城鄉教師教學交流,提高鄉鎮中學教師的綜合素質;三是“走出去”,加強與其他教育強市之間的教學交流,學習他人成功的英語教學經驗和方法,促進山區中學教育的均衡發展;四是充分利用網絡資源,通過全國“名師”提高整體教學水平。
總之,山區中學英語教學應吸取新的教育理念,加強教師培訓和教學交流,大膽實踐探索有利于提高學生英語學習的新教法,博采眾長,結合實際,靈活運用,只有這樣才能全面地提高山區英語教學質量,推進山區英語的新課改進程,更好地實現新課改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