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唐縣王京鎮東沿村小學,河北 唐縣 072350)
不斷更新的微技術的應用,有利于語文教學方法的創新。微信、微課、微作文等滲透到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使教學活動克服了傳統教學中方式單一、生動靈活性欠缺、時間和空間的局限性等缺點,為師生教學活動提供了新的教學途徑,豐富了傳統教學的方法和內容,對改善教學效果和質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促進作用。本人是一名小學語文教師,在平時的教學活動和聽課過程中,見證了一些有效的實踐,并對此有一些思考。下面就一些比較成功的教學方法進行分析、歸納、總結,希望能為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注入新的活力提供一些參考。
隨著信息技術的推廣,微信越來越普及,微信的普及使用克服了傳統溝通渠道的不便,極大地提高了教師和學生家長溝通的效率,使傳遞信息具有多樣性和及時性,最大程度的實現多主體互動。因此,微信在語文非課堂溝通交流中是重要的橋梁,二者的結合能夠給小學語文教學帶來諸多益處。當小學生來到學校后,家長對學生的了解便出現了“斷層”。筆者通過在微信平臺展示課堂教學過程,家長們能夠看到學生在課堂中的各種表現,對學生學到的知識也有了更為全面深刻的了解。自身也可以通過學習微信平臺推出的各種知識,和學生共同進步,了解學生興趣,增添共同話題等。
考慮到教師和學生在時間與空間的限制,傳統面對面的個別化指導難以實現,因此采用現代化的技術手段,借助微信平臺作為指導的方式,學生在家也可以進行學習,與教師及時溝通交流從而滿足自己的學習需求。比如,繪制一張思維導圖來梳理文章脈絡,將分散的知識點串聯起來,利于學生構建清晰的知識脈絡圖,從整體上把握文章內容,培養學生分析理解能力。但繪制思維導圖相對耗費時間,因此不能僅限于課堂時間,可借助微信公眾平臺向學生推送思維導圖,指導學生的學習技巧與方法,有利于學生理清文章順序、構建框架、記錄重點等,也為日后重讀復習提供參考。教師還可以利用微信引導學生制作整本書的思維導圖,培養學生的理解能力、發散思維能力。教師初期可以為學生提供示例,當學生掌握方法后,讓學生發揮想象力自行繪制。對于語文基礎相對較差的學生,教師可以在微信平臺中推送不同類型文章的思維導圖示例,例如下圖所示的敘述性文章的框架圖,在閱讀書籍、梳理文章內容時都可以應用到。
小學生基本上處于具體運算階段,在解決問題時需要聯系具體的事物,缺乏一定的概括能力,即不能進行抽象思維。而小學語文課本中的古詩文晦澀難懂,對于小學生來說這一類學習內容可謂學習的難點內容之一,因而需要利用微課對知識點進行更為細化的分析處理,把抽象的知識點變為更加具體的教學內容,能夠更加有利于學生理解詩歌的內容。比如,在學習《望洞庭》之前,先利用自習課播放《望洞庭》的預習篇。《望洞庭》的預習篇主要介紹洞庭湖的由來,并讓學生完成學習單和古詩的預習。播放后并把微課視頻發到班級群里,學生可以重復觀看。在進行《望洞庭》課堂教學時,首先讓學生回顧預習篇微課的內容,以及介紹自己搜集到的與洞庭湖或者與詩人劉禹錫有關的其他資料。教師根據教學需要播放微課視頻,讓學生通過觀看視頻,體會詩古的整體意境及詩人的思想感情。在課堂教學完成后,把課后拓展微課發送到班級群中,由學生回家自主完成學習任務,復習今天所學習的內容,并對所學的知識進行拓展。同時,跟家長進行溝通,以便學生更好地完成學習任務,教師第二天進行微課學習效果的檢查。這樣可以很好地提高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和學習成績,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寫作是小學語文教學的一大難題。小學寫作是學生開始嘗試創作的起點,培養小學生寫作興趣對學生今后的語文寫作有著重要意義。而微作文訓練是提升學生寫作水平的有效方法之一。教師在作文教學時,利用微作文訓練,可以形塑學生寫作思維,提升學生寫作水平。比如,在講授《晏子使楚》時設計微作文訓練,選取課堂演繹的微作文教法。先讓學生根據文本對話編寫文本中人物對話的潛臺詞和人物的心理活動。在寫的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先理清人物關系,分析人物性格,選取合適的詞語,運用心理描寫和語言描寫將人物的鮮明個性勾畫出來。最后學生根據自己所寫劇本和臺詞將自己塑造的人物演繹出來,激發了學生的寫作興趣,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快速進入學習狀態,而且學生在實踐的過程中也掌握了微作文的寫法,了解了微作文訓練的突破口與入門技巧,學會了如何進行微寫作,如何構思微作文,為寫作能力的提升奠定了基礎。
結語:微信、微課、微作文都是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提高語文學習效率的有效因素,因此,小學語文教學要巧妙結合這些“微”元素,降低課程難度,喚醒學生的學習思維,促進其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