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艷,張 維
(1.蘭州文理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甘肅 蘭州 730000;2.甘肅中醫藥大學經貿與管理學院,甘肅 蘭州 730000)
創新創業教育(下文簡稱“雙創”教育),是指以培養具備創新、創業的基本素養和開創型、創新型特性為目的,不僅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創業意識、創新創業技能為主的教育,而且也是面向社會,針對打算創業、正在創業、成功創業的群體,進行階段性地、層次性地創新思維培養和創業技能訓練、鍛煉的一種實用教育[1]。其核心要求是具有創新性、實踐性。
教育部《關于大力推進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和大學生自主創業工作的意見》(教辦 〔2010〕3號)提出:“創新創業教育是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和國家發展戰略產生的一種教學理念與模式,高校大力推進對促進教育科學發展,深化教學改革,提高人才質量培養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長遠的戰略意義[2]。”
教育部《普通本科學校創業教育教學基本要求(試行)》(教高廳[2012]4號)明確提出了高校創業教育的教學目標、原則、內容、方法、組織等內容,并指出開展創業教育是服務國家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建設創新型國家和人力資源強國的戰略舉措,也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學改革、提高人才質量培養、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途徑[3]。
《教育部關于中央部門所屬高校深化教育教學改革的指導意見》(教高〔2016〕2號)也強調,高校要堅持把深入推進創新創業教育作為教育教學改革的突破口和重中之重,以支撐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為導向,全面提高人才培養的質量,有效增強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意識、培育創新精神和提高實踐能力[4]。
隨著高校教育教學的深化改革,“創業基礎”課程成為高校教育的必修課,使得“雙創”教育再次成為教育領域的焦點。聯合國青年就業網絡中國示范項目CDEP平臺上開通的創新創業系統,也標志著我國“雙創”教育的實踐探索與世界是接軌的[1]。
綜上所述,高校開展“雙創”教育,提倡大學生創新創業,不僅是高校提高人才培養質量適應當前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也是推進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的重要路徑。
面對空前各行業的飛速發展帶來的機遇與挑戰并存的局面,各行業需要創新型人才。因此,高校深入推進“雙創”教育的改革,提高“雙創”教育的實效,不僅能增強大學生對創新創業的意識、勇氣、素質、技能、踐履能力等,滿足學校的改革發展需要,也有利于培養出新時代發展所需的創新型人才,還能更好地服務于社會經濟的發展。
蘭州文理學院嚴格按照國家的創新創業教育教學的要求,結合學校實際情況和創新創業的實踐,從教學目標、意識培養、校企合作、平臺建設、制度完善、創新政策、院校聯盟等方面,積極探索和創新“雙創”教育工作,提出系列切實可行的做法:
1)制定“創業基礎”教學大綱。內容主要包括:課程性質、課程情況、教學目標、學情分析、教學方法、課程內容(理論教學+實踐教學)、教學要點等。
2)開設“雙創教育”基礎課程。該課程是面向全校學生開展的“雙創”教育的必修課程,總學時32學時,學分為2學分。
3)教學目標明確。通過“創業基礎”課程教學和“雙創”教育的專題講座,在教授“雙創”理論、提升“雙創”能力、培養“雙創”精神等方面,要求學生達到以下能力目標:
(1)熟悉開展“雙創”活動的理論知識。認知“雙創”的內涵、原則、要素(市場分析、機會分析、資源分析、項目定位、發展戰略、競爭分析、經營安排、項目團隊、資金規劃、財務需求、風險分析等)、能力要求、“雙創”活動的特殊性等,辯證地認知和分析“雙創”的諸多要素。
(2)具備必要的“雙創”能力。要求學生通過系統學習,掌握“雙創”資源的分析與整合,掌握創新的特點與方法,掌握“雙創”計劃書的撰寫方法,熟悉企業的創辦流程、運營、管理等流程,具備管理企業的綜合知識與素質,提高管理企業的能力。
(3)樹立科學的“雙創”觀。引導學生樹立科學的“雙創”觀念,使學生清晰地認識到創新創業是緩解就業壓力的需要,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是創建創新型國家的需要。因此,要引導學生遵循創新創業的規律,積極踐履創新創業。
4)教學內容體系科學。為提高我校“雙創”教育質量,其教學內容體系設計的主要板塊如下:
(1)意識培養。教師在課程目標、課程設計、課程講授中,重視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業意識、“雙創”素質、“雙創”精神等方面,使學生了解“雙創”的概念、特征、要素、特殊性等,使學生具備開展“雙創”活動全面的知識、過硬的技能。
(2)思維提升。通過項目模塊教學法、專題思維導圖法、課內實踐頭腦風暴法等教學方法,詮釋和訓練學生的發散性思維、批判性思維、創新性思維,以提升學生的觀察能力、組織能力、協調能力、領導能力、綜合分析能力、決策能力、思路策略等“雙創”的素質,使學生具備優秀的“雙創”思維。
(3)環境認知。引導學生認識目前的就業形勢、創業形勢、相關政策、行業環境、商業模式、企業環境等問題,掌握“雙創”實踐的SWOT分析的方法、思路與技巧,引導學生要重視“雙創”中可能出現的風險等。
(4)實踐模擬。為提高學生的“雙創”素質與技能,教師指導學生撰寫“雙創”(商業)計劃書之后,進行評比、分析、點評與進一步完善計劃書,并且根據計劃書有效開展模擬的創新創業實踐活動等。通過實踐模擬,不僅使學生加深了對理論知識的認識,也提高了實踐的能力與技巧,也為將來的創新創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5)教育實踐形式豐富。除了“雙創”的理論教育,各高校也十分重視“雙創”的實踐教育。因此,各高校在國家相關主管部門和地方政府的大力引導、支持之下,進行了卓有成效的“雙創”教育的教學改革與實踐的探索。我校為探索“雙創”實踐教育的內涵式發展道路,主要做法如下:
(1)以國家級、各地方舉行的 “挑戰杯”(The“Challenge Cup”)中國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創業設計類競賽、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等中的獲獎作品和優秀作品為載體,開展“雙創”教育;
(2)以有些高校創建的特色創新創業學院為依托,結合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大學生創新創業課程等相關系列慕課、線上、線下課程,開展內容充實和可操行性強的“雙創”教育;
(3)以地方或高校創建的大學生(創新)創業基地、大學生創業園(區)、大學生(創新)創業孵化園(基地)等為平臺,開展“雙創”教育;
(4)已成立專門組織機構、就業處、雁苑微林眾創空間等“雙創”教育的管理和實踐機構,以此為保證推動“雙創”教育的有效開展;
(5)以人才培養教學改革創新模式為契機,推動“雙創”教育培養創新型人才;
(6)不斷完善“雙創”教育的人才培養方案、教學大綱、課程體系、教案等,以全面有效地實施“雙創”教育。
我校和相關主管部門始終堅持“強基礎、補短板、搭平臺、促引導”的原則,為創造良好的“雙創”教育環境,健全“雙創”教育制度,營造積極的“雙創”教育氛圍,著力打造面向全校學生的“有體系、分層次”的創新創業教育體系,提高雙創教育的實效性,我校“雙創”教育的實踐情況見表1。

表1 蘭州文理學院“雙創”教育實踐情況
高校雖然在“雙創”教育體系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但“雙創”教育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在于:只有大學生接受了“雙創”教育,增強了意識,具備了“雙創”的素質和能力,并勇于去踐履,才能說“雙創”教育具備了實效,也是落實以創業帶動就業,促進學生充分就業的重要舉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