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玥琦

摘 要:近年來,我國許多企業順應資本市場迅速發展的潮流接二連三地上市,隨之財務造假在上市公司之間像“病毒”一樣無形地傳播著,而且愈演愈烈,毫無消失的跡象,造假的手段更是各式各樣。通過分析HR公司財務造假事件經過,深度剖析造假事件出現的原因,并針對財務造假所產生的消極影響提出相關治理方案,如提高違法成本,加強對股東、投資者保護力度,完善外部監督體系等,以達到促進我國資本市場完好有序運行的目的。
關鍵詞:財務造假;防范措施;虛增收入
中圖分類號:F832.51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20)20-0148-02
引言
隨著我國證劵市場的發展,資本市場上的財務造假現象愈演愈烈,造假的手段也是不斷創新(如欺詐發行、資金占用違規披露,偽造貨幣資金、銀行票據,借款債務等),究其原因是財務造假的處罰如蜻蜓點水,雖然有些直接被強制退市,但有些連警示函都沒有。
通過表1可以看出,僅僅在2019年上半年我國就有100家左右公司上市,雖然資本市場發展迅速、上市數量不斷提高,但上市的質量不斷下降。據調查顯示,在2019年1月份就有14家公司因存在財務造假的可能被立案調查;特別是在2019年5月23日至2019年5月27日,短短的5天內就有4家上市公司被立案調查。由于造假手段的不斷創新,使造假行為變得更加大膽并難以發現。
一、HR公司財務造假手段
(一)順利上市,收取豐厚利益
1.提前確認收入,虛增營業收入
HR公司為了滿足自身的上市條件,對財務報表進行了粉飾。該公司主要運用三部影視劇與其電視臺及其他公司簽訂協議的生效時間晚于該電視劇營業收入確認時間,來提前確認、虛增營業收入。而且在簽訂過程中,合同也存在風險。最終,該公司在2013—2014年間因為提前確認營業收入而導致虛增收入金額高達9 729萬元。
2.虛構收回應收款
該公司不僅虛增收入,還虛構收回應收款。從2013—2014年報中看出,在HR公司簽署的演藝人員代理協議中,其每年向固定演藝人員收取的傭金高達2 700萬元,但是在確認應收賬款時,回款的實際來源與所報告的來源人并不相符,因此,在報表記錄中直接虛構了收回的應收賬款。
3.推遲計提應收款項及壞賬準備
HR公司在2012年3月與同行業公司簽約合作,但是在2013年,該公司將簽訂協議中的520萬元從預付賬款轉入其他應收款,并且計提了壞賬準備,直到2014年才由相關會計人員將之前的款項進行調整并重新計提壞賬,從而直接導致了該公司三年內少計提壞賬260萬元。
HR公司通過虛增收入、虛構款項等行為,直接滿足了借殼上市的要求。
(二)為個人利益,私自占用資金
股東藝人私自占用資金,內部管控松散,看似完善、制衡的公司治理架構,卻掩飾不了內部監督機制虛晃,公司治理機制在形式上也存在缺陷。各個部門機構不能發揮其作用,不能各司其職,內部控制失效,最終導致從2013年3月至2017年2月股東及藝人累計占用HR公司資金1 200萬元,并且在2015—2017年三年間,控股股東及該文化公司利用向旗下藝人李某某借款事項,共計占用公司資金1 800萬元。
(三)外部監督部門“保駕護航”
外部監督部門是防止公司上市財務舞弊的最后一道防線,不僅僅有外部審計監督,還要有公司上市所需證劵公司的審批。但為何HR公司財務造假又能順利上市?在2016—2017年間,某證劵公司在審批HR公司上市條件時,對該公司年度業績承諾實現情況的意見中表示,利潤超過業績承諾水平,無須進行利潤補償;同樣,2018年該證劵公司在報告中仍表示,HR公司實現了業績承諾,凈利超過業績承諾水平。但與此同時,證監會對該公司進行了立案審查,認為有虛增收入、利潤以及股東私自占用資金的嫌疑。
二、HR公司財務造假造成的后果
(一)“蜻蜓點水”的證監會處罰
HR公司借殼上市后,被查出財務造假,連續四年的財務造假給該公司帶來了豐厚的收益。但對于該公司的處罰結果只是冰山一角。連續4年財務造假,金額高達1.3億元,為公司帶來的收益是極其豐厚的,市場占有率的提升,品牌知名度的提高,股東、投資者所獲取的收益更是不計其數。可最終的處罰,只是對公司以及相關涉事人員責令改正,處罰共計452萬元,對于涉事人員的處罰也就區區幾萬元。對于獲取非法收益上千萬元,證監會的處罰如此輕微,只會導致更多企業變本加厲造假。
(二)股東戶數下降,市值大跌
雖然證監會的處罰輕微,但仍然給HR公司帶來了消極的影響,品牌知名度、信譽度的下降,同時也失去了許多股東以及投資者。截至2019年末,HR公司的股東戶數較前期下降了近5%,并且在A股上市公司中,股東戶數均值為4.8萬戶,該公司股東數也低于市場的平均水平。
HR公司從2015年9月開始到2019年底,股價下滑的速度驚人,跌去了近九成,市值跌幅近400億元,并且財務造假被爆后,股價是每年都在遞減。HR公司要想維持未來的可持續發展將會困難重重,因為不僅要承擔公司內部經營收益下降的后果,而且由于信譽降級,股東誠信下降,外部融資也會更加困難。
三、如何有效遏制財務造假現象
(一)加強個人道德文化建設、提高企業內部控制質量
為了維持資本市場的穩定,要加強個人、企業的道德文化建設。所謂“以史為鏡,可以知興衰;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道德素質文化是維持好行業形象,社會穩定的基礎。在企業中工作,要堅守自己的道德底線,多加提倡傳統美德精神,有助于加強員工的道德自覺,培養自身的自律品格。定期審查員工工作質量,提高工作謹慎性、財務信息真實性,對工作優秀的員工可以增加員工福利,通過外部審查,福利發放的方式督促員工恪守誠信、提高道德素養。
針對內部控制質量的提高,需從高層管理人員入手,可以為企業員工分發相應的股份,派發股利,員工成為企業的一員,企業的利益亦是員工的利益,因此員工與高層管理人員可以互相監督,人與人之間互相牽制,可以有效提高企業業績數據真實性,防范財務造假行為的出現。其次,部門之間可以相互監督,定期輪換、選取員工進行企業內部控制監督審查,有效防范高層管理人員私自占用資金的可能。
(二)完善外部審計、提高違法處罰成本
外部審計監督機構的審查質量需要進一步提高。為了更好防范財務造假,避免審計人員受利益驅使,應制定相關激勵政策,刺激審計師能夠發揮專業的職業素養;并且加大對審計監督失敗以及違法人員的懲罰力度,以此完善外部的審計監管。
第一,加大處罰力度,增加違法成本,雖然造假可以粉飾報表、帶來收益,但罰款力度高于企業的收益,一經發現便會受到嚴重的懲罰。第二,公司內部董事會的有效性需要加強。建立完善的獨立董事法律法規政策,健全董事會激勵機制,合理分配股權,工資薪金,有效保障董事會的知情權,對違反法律法規規定的人員加大處罰,并且針對情節嚴重造假行為應負民事賠償責任。第三,證監會的處罰對于企業來講應客觀平等,一視同仁。某些大型企業財務造假最終承擔的處罰比起獲益來講,不值一提,但同等力度造假情況的企業卻受到重罰,甚至予以強制退市。公平處罰能夠有效避免企業想要投機取巧的思想,從源頭上遏制財務造假的可能性,穩定資本市場秩序。
(三)加大投資者保護力度
現有眾多企業對財務造假明知故犯,不僅導致資本市場秩序混亂,還嚴重影響到眾多股民、投資者的切身利益。其實長期維持企業可持續發展最重要的要素之一來源于投資者、股東股民的支持。目前,HR公司面臨最嚴峻的問題是眾多投資者巨額的賠償,我國法律法規也進一步完善了對投資者的保護制度,對于不同類型的投資者有針對性地作出投資保護制度,新證劵法探索了適應我國國情的證劵民事訴訟制度,規定投資者保護機構可以作為訴訟代表人,按照“名示退出”“默示加入”的訴訟原則,依法為受害投資者提起民事損害賠償訴訟。
結語
HR公司財務造假案在我國資本市場上只是其中之一,隨著時代的進步、科技的更新,財務造假的手段在不斷“升級”。在該公司這一財務造假案中,為了能夠使企業獲取更大利益,造假上市,最終不僅自身受到了處罰,還影響了資本市場的運營,對該行業整體的發展是百害而無一利,更嚴重地損害了股東的利益。因此,提高文化道德建設、加強企業內控管理、成為了首要防范財務造假的任務。與此同時,在大數據化財務分析、人工智能等先進的科技時代中,會計師事務所也可以通過更加便捷的方式做好審計程序。外部審計監督部門更像是金融行業的“人民警察”,堅守職業道德,不讓財務造假有機可乘,有效維護資本市場的有序運營。
參考文獻:
[1] ?張瑞.“二層面、四維度”邏輯分析在審計實務中的應用——基于證監會行政處罰決定書的思考[J].財會通訊,2019,(4):91-94.
[2] ?李克亮.高級財務造假的審計策略思考[J].財會月刊,2018,(6):164-167.
[3] ?黃世忠.康美藥業財務造假眼神問題分析[J].財會月刊,2019,(17):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