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鐵志
摘要:階段性發生的金融危機一旦爆發就會對企業的經營管理帶來嚴重的影響,更會對企業的經濟發展帶來一系列嚴峻的問題,與此同時,對企業培訓活動的開展而言也是一個重大挑戰。對此,本文主要結合經濟危機下企業在抵御經危機同時對培訓活動開展的態度以及培訓開展的重要性進行分析,進而探究在此背景下企業經濟高效開展培訓的措施,以期為企業在經融危機期間培訓活動的開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經濟危機;企業;經濟高效的培訓;措施
在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中,企業是最為核心的部分,也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動力來源。尤其在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企業在社會經濟市場中也逐漸發揮了更大的作用,極大促進了我國的經濟發展,對此,企業于金融危機下面對經濟發展問題及激烈市場上競爭時,就更需要從提高培訓的經濟高效性方面人手,全面提升企業抵御金融危機的能力,以促進企業的穩步發展。
一、經濟危機下開展企業培訓的重要性
就目前新冠肺炎在全球的肆虐之勢,對于企業經營管理者來說,必然要慎重考慮企業在特殊時期的發展之路。從這一點上來說,盡管當下疫情形勢尚未導致金融危機形成爆發之勢,但仍需企業經營管理者立足當下以長遠的發展眼光看待企業的發展,要將“成本降低”“金融危機”等詞匯與實際企業經營發展情況相結合Ⅲ。同時還要將經融危機時期項目投資的延緩、固定資產的停買、宣傳工作以及品牌建設等活動的叫停等重大影響因素進行綜合分析,進而將企業發展的視角轉向企業內部的構建與危機抵御方面來。在面對這一情況的同時,作為企業人力資源開發主要途徑的培訓工作也必然要成為企業在發展中必須思考的問題之一,尤其是如何經濟高效地開展人才培訓,更成為了企業在金融危機時期必然要思考的主要問題。就企業培訓活動而言,人才對于企業的發展來說是促進其管理與技術更好面對市場變化的主要動力來源。對此,盡管在金融危機的背景下,企業培訓活動的開展也應該正常進行,以滿足企業在嚴峻市場形勢下的人才需求,為企業的穩步發展提供動力。這也是金融危機下,企業需要科學開展培訓活動的關鍵因素。
二、經濟危機下企業培訓現狀
在經濟危機的經濟大環境下,現金流對企業來說是最為關鍵的,量人為出,節省開支也成為了企業在經營管理中需遵守的基本原則。而企業培訓自然需要一定的支出加以支持,因而其必然也要作為一項資金內容被納入到企業經營管理者針對縮減開支的相關決策項目之中。通過對金融危機下企業對待培訓的態度來看,盡管不同企業在具體對待培訓的態度和方式上存在一定的差異,但一般可總結為以下兩種態度:
其一是一刀切,即將企業之前開展的所有培訓項目同時暫停,將所有培訓預算全盤取消。這一方式一般出現在企業經營效益嚴重下滑且經營運行困難的企業中;與此同時,一些平常管理中對培訓開展的關注度較低或培訓隨意性大的企業也普遍抱有這一態度。這種態度普遍是由于缺乏對培訓價值的衡量與評估體系,導致缺乏證據能夠證明培訓的作用與價值而導致。其二是有所為、有所不為的態度,即將部分培訓預算縮減,僅選擇經濟高效的項目進行投資,這是在金融危機環境下大部分企業會采用的一種方式。采用這一方式的主要原因在于大部分企業在對現金流進行高度關注的同時,也致力于苦練內功。在大部分企業的發展中,其運行管理等部分都可能存在薄弱環節,經濟環境良好時則忙于發展壯大,疏于培訓,而在經融危機期間反而能有更多時間針對薄弱環節加以研究,以作出突破與成績。這些內容都說明,在金融危機下的企業同樣需要開展培訓,但同時也不能盲目開展培訓,而要加強規范化管理,從而以更加經濟高效的形式達成培訓目的。
三、經濟危機下企業經濟高效開展培訓的措施
(一)精心選擇培訓項目
面對經濟危機的大環境,企業培訓活動的開展也必然要受到成本的約束,在這一現狀下,要想合理利用培訓資源,經濟高效的開展培訓就必然要精心選擇培訓項目,尤其是需要更大投入,或需要利用外部力量實施的培訓項目,更需要進行精心選擇與挑選,從而以有限的成本做最有價值的培訓。在經濟危機環境下,針對培訓項目的精選需堅持如下原則:第一,注重對關鍵人才的培養,尤其針對企業中高層管理者,更要培訓其在危機中的表現與技能;第二,針對核心技能的培訓要繼續保持或加大,尤其是與企業效益息息相關的技能,例如銷售人員的銷售能力等,這是確保企業能夠更好渡過難關的重要舉措;第三,增強培訓過程的系統化,也就是說不再簡單將培訓定位于對受訓人能力的提升,更要建立相應的培訓機制,來促進企業組織能力的提升,例如培養企業自己的培訓師。
以下就這三方面做具體分析:
首先,針對中層管理者的培訓。在社會持續變化的過程中,現代企業的發展也必然面對著行業競爭、快速增長、體制改組以及客戶需求不斷提高和變化的發展中,這對于企業的中高層管理人員來說必然是一個較大的挑戰。也就是說企業中高層人員面對這些問題時所能夠表現出來的處理速度與能力是非常關鍵的,所以說,打造一支能夠應對經濟危機影響的中高層管理隊伍,是企業必然要思考的問題。其次,針對銷售人員的培訓。在經融危機下,現金流及存活使企業最為關注的問題,尤其在經常競爭慘烈的危機環境中,賣多少、拿回多少就成為企業最為關注的問題。對此,就更需要企業充分關注自己銷售團隊的能力。對此就需要針對銷售人員積極建立有效的培訓體系,以“談判技巧”“銷售技巧”“回款技巧”等培訓內容進一步加強銷售人員的專業技能。最后,針對企業培訓師的培訓。針對經融危機的到來,企業內部培訓師能夠有效為企業節約一大部分培訓費用,因而這一方式業業逐漸受到了更多企業的認可。對此,就需要結合企業實際發展情況以及人才培訓需要,在企業內部積極構建內部講師機制,并在配備育留制度外進一步加強對講師授課技巧與課程開發技巧的培訓,全面促進內部講師培訓能力的提升,為企業培訓活動的開展提供基礎保障。
(二)巧妙運用培訓方式
除了培訓項目的精心選擇,培訓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培訓費用的支出,對此就需要企業結合實際情況采用合理的培訓方式,以促進經融危機形勢下培訓活動的高效經濟開展。首先,可嘗試不同的培訓形式。相較于平常情況下由人力資源部門將所有受訓者組織在同一個教室或機構中參與培訓的正規、傳統形式,在金融危機情況下,企業也可以結合培訓目的、人員的不同選擇更加經濟的形式展開培訓。例如借助網絡平臺或企業內部論壇開展培訓,涉及到企業文化理念部分也可以組織企業員工結合實際案例進行交流分享,全面提升企業員工參與培訓的積極性;同時也可以采取買書自學、函授以及借用培訓資料等方式開展培訓活動,以經濟有效的形式提升企業員工的實際能力。其次,可有效發揮內部講師的作用。在企業培訓機構中,內部講師相較于外部培訓人員更加了解企業現狀及企業經營發展方向,而且采用內部講師進行培訓也能有效節約大部分培訓費用。對此,企業可以嘗試將以往的培訓內容進行整理,有講師進行創新開發;或有項目負責人整理需求量較大的項目,在整理后由講師結合相關行業內容進行開發,即經過講師結合企業實際吸收轉化后再針對相關崗位人員進行培訓,為企業員工提供更具針對性的培訓計劃與內容。最后,還可以采用顧問式培訓模式,即打破“盲目跟風”“哪疼醫哪”的培訓弊端,而是深度挖掘企業培訓的實際需求,通過與合作企業、機構的深入交流,有針對性的結合企業發展問題及行業發展現狀定制培訓課程,以促進培訓效果的提升。
四、結語
綜上,在經濟困難階段,企業經營管理必然面對兩難抉擇,尤其在培訓支出與投資回報方面,更需在深思熟慮后做出決定。對此,就需要企業結合自身的實際發展情況以及經濟市場的變化情況,合理選擇培訓項目,并以經濟高效的培訓手段促進培訓費用使用率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