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守偉 王曉媛
摘要:制造型企業生產成本控制關乎企業盈利能力,如何有效控制制造型企業生產成本以獲取最大利潤,對于企業的發展至關重要。本文針對該內容,介紹生產成本的定義,淺析制造型企業如何做到高效的生產成本控制,為本企業的發展提供新思路,也可為同行業生產成本控制方面提供參考。
關鍵詞:制造型企業;生產成本控制;標準成本法
制造業是我國的支柱產業之一,為我國的經濟建設做出了巨大貢獻,但隨著我國經濟轉型,第三產業發展飛速,我國制造業的發展顯現出飽和局面,面臨著轉型。如何有效控制制造型企業的生產成本,顯得格外重要。同時,企業為盈利而存在。降低生產成本,進行生產成本控制,可以增加利潤;也可降低產品價格,以較低的價格占據市;也響應了國家號召,做到了節能減排,為社會可持續發展做出貢獻。因此本文以目前建筑業需求量較大的水泥制造企業(A水泥廠)為例展開研究,旨在通過降低企業生產成本,達到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的目的。
一、生產成本及生產成本控制
生產成本是指產品在制造過程中所發生的各項成本。一般情況下,將生產成本劃分為直接材料、燃料和動力、直接人工和制造費用等。
生產成本控制是指以生產成本作為控制的手段,通過對企業生產成本進行預測、計劃、控制、核算、分析、考核、報告和決策等工作,預先制定生產成本標準,并在生產的過程中,將實際發生的費用嚴格控制在限額標準之內,并分析生產成本差異原因,消除生產中的浪費。是一個監督的過程,也是一個發現薄弱、挖掘潛力的過程。
二、A水泥廠生產成本控制問題
A水泥廠主要經營水泥及水泥制品。年營業額超過1億元人民幣,員工超過1000人,企業發展較快。但是近幾年來,該企業的生產成本不斷提高。該企業生產水泥需要用到熟料、石灰石、石膏等材料,其中熟料的占比最大,而熟料又與煤耗直接相關。能源產品的價格不斷走高,特別是電耗和煤耗,導致水泥企業在生產成本方面也不斷提高。該水泥廠規定每年兩次定期機械檢修,機器設備故障頻發,檢修的次數較多,維修耗時多,這直接導致企業機器的開工時間減少,一方面降低企業產量,另一方面也會產生如檢修費、停產損失費等成本。該企業采用定額成本法來控制成本,這種生產成本控制方法適用于小企業的生產成本管理,無法做到精準把控每個環節,無法得到相對應的變動成本數據,實際工作中,常有材料的實際成本與材料定額成本不一致的情況發生。因此該方法顯得時效性不高。該水泥廠雖然有相關的績效考核制度,但無考核細則,加上并未建立監控組織,企業生產成本控制制度形同虛設,原材料浪費多,同時員工也多認為生產成本控制與己無關。
三、A水泥廠生產成本控制措施
(一)降低生產能耗。水泥制造過程中,電力和煤炭是必不可少的。一方面可使用變頻調速以節約電量,也可定期維修電路降低損耗,也可改進水泥生產工藝以節約能源。另一方面可采購質量合格的煤能,可使煤炭充分燃燒,并在生產過程中采用新設備,加強密封工作防止漏氣等,通過多種方法降低能耗以降低生產成本。
(二)采用標準成本控制方法。從根本上解決企業的生產成本控制中產生的問題,還需采用能使得生產成本管理更為精細化的標準成本法來取代定額成本法。標準成本法涉及企業生產成本的各個因素和環節,并且能夠做到精細記錄相對應環節的各項成本。不僅可做到核算有依據,還可及時發現差異,并能夠迅速查找出問題所在,為企業制定生產成本目標方案和預算提供依據。
(三)明確績效考核內容。企業要想控制好成產成本,還需要在生產成本控制制度與績效考核相結合的前提下為員工提供動力。不僅應該嚴格要求員工按規定作業、按標準生產,同時出現生產成本過大后,還必須輔之以相應的績效考核制度對員工或者部門進行績效獎懲。例如在針對原材料使用情況時,應與生產車間的具體情況相結合,以便了解企業是否存在材料浪費行為或者違規行為,并根據原材料利用率,制定相應的人員績效考核方案,對于利用率較高者,予以獎勵,對于利用率較低者,予以懲罰。再如,針對機器設備故障頻發所產生的生產成本的增加,可加強對操作工人的監督和培訓,不僅使其具備正確使用該器械的能力,減少設備因操作失誤所產生的故障,而且要重點監控維修情況,防止出現消極怠工現象。并將機器設備故障率與操作工人、維修工人工作狀態相結合,如有因其消極怠工或者操作失誤導致的機器故障,則予以懲罰;如有故障率較低,則予以獎勵。通過給予壓力和責任,激勵員工的生產成本控制意識,提高機器設備使用率,使員工切實的感覺到成本控制的重要性,最終進行生產成本控制。
(四)做好生產過程的事前,事中和事后控制。制造型企業要想控制生產成本,僅有生產成本控制制度是不夠的,還必須嚴格執行、嚴格把控、嚴格監督。因此必須要對生產成本建立起事前、事中和事后控制。
在事前階段,以制度的制定為主。生產成本控制標準的制定部門,必須要結合生產和維修部門的一線員工工作情況,并結合產品的特點和原料配比的詳細數據來制定生產成本控制的標準。并要采用標準成本法精細確定出各個不同型號產品的標準成本,輔之以相應的績效考核方案,同時也需設立明確的權責歸屬和問責制度,明確生產成本控制中的責任人及其具體的職責,從源頭杜絕權責不明和互相推諉現象『引。
在事中階段,一是按規執行,通過個人向生產部門反饋,生產部門向財務部匯總,財務部上報生產成本控制部,形成一個專業的生產成本控制鏈。再是要建立起生產成本日匯總制度,將每日的生產成本的使用和支出情況通過逐日填報的方式,匯總在生產成本日報中,并與在事前階段所制定的標準成本表進行比對,如有差異,需要注明原因,找到責任所在環節,并解決差異。以求通過規范化的運行,來控制企業的生產成本狀況。
在事后控制階段,要做到及時反饋,以便合理改善企業生產成本的結構,來修正生產成本中的誤區,使企業的生產成本控制更加切實可行。如該水泥廠可通過每月或者每周進行成本控制部門例會的方法,通過和其他生產部門、維修部門、財務部們等進行數據交流與生產成本控制心得經驗交流,重點討論日常產品成本差異較多環節或數額較大的環節,究其原因,制定合理的解決方案和規避方案,并嚴格按照績效考核方案進行績效獎懲,使企業的生產成本控制能夠規范化、合理化、公平化。
(五)提高員工的生產成本控制意識。制造型企業的生產成本,與員工自身息息相關。員工如有較強的生產成本控制意識,那么將事半功倍。反之亦然。要想提高員工的產品生產控制意識,一方面,企業的生產成本控制部和人事部等部門,要定期聯合一線生產和維修部門,開展關于生產成本控制意識的員工培訓,強調生產成本控制的重要性,宣傳生產成本控制的方法,形成一支共同學習型團隊,使員工能夠樹立良好的生產成本控制意識;另一方面,企業領導需關愛員工,了解員工的需要,將員工個人與企業發展聯系起來,使員工樹立主人翁意識,提高員工的生產成本控制意識,最終達到生產成本控制的目的。
四、結語
本文通過以A水泥廠為例,通過闡述成本控制的概念、調查該企業生產成本控制現狀,發現其生產控制存在的問題,并給出了降低生產能耗、標準成本控制法、明確績效考核內容、做好生產過程的事前事中和事后控制、提高員工的生產成本控制意識等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