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珊珊
摘要:數字化的盛行帶來了今天的財務共享服務,財務共享服務造就了財務管理的轉型,財務管理的轉型推動了財務人員角色的轉變。電子發票、會計電子檔案、人工智能等新形式的不斷涌現,使傳統的財務工作方式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機遇和挑戰并存的變化中,財務人員要緊跟時代的步伐,及時調整,做好企業的管理顧問及合作伙伴。
關鍵詞:財務共享;財務轉型;角色轉變
一、財務共享服務的發展
全球財務共享最早源于20世紀80年代初的福特汽車公司,而我國財務共享起步相對較晚。從2005年開始,部分金融企業,如海爾、蘇寧等大型企業才陸續建設財務共享系統。自2012年開始,又迎來了財務共享建設的熱潮。各大型多產業的集團公司意識到財務共享的必要性,陸續開始搭建平臺。目前過半的跨國企業及大型公司均已上線財務共享服務。
二、傳統財務工作的不足
(一)價值性工作少,重復性工作多
傳統財務人員就是記賬員,專注于如實的記錄。每月報銷、收款、付款、結賬、報稅、出具報表、作出分析,均為常規性工作,月度之間重復性的工作多。以記賬為例,如果公司沒有新的經濟業務發生,下月憑證就是對本月憑證的復寫。
每月對外報表,一般是固定的機構要求上報固定格式,專項性、臨時性任務相對比較少。只要第一次填表的人將規則梳理清楚,今后一般就是傻瓜式的填鴨。而對內的報表,如果領導沒有臨時性的需求,也會有報告模板,取數也是有規律可循。財務人員的時間往往在上報填寫這些重復性工作中流逝,而很難給企業創造新價值。
(二)關注數字本身,脫離業務實質
傳統財務一般是對結果的記錄,而對于整個業務開始和過程卻知之參與甚少。這是因為一直以來財務與業務相離較遠,財務人員接收到的信息有限,僅局限于結果本身,根本不了解業務經過。以項目投資預測為例,領導要求財務對項目進行分析,如果財務根本不了解業務,又如何能做出正確的分析與判斷呢。財務需要與實際業務部門及人員進行溝通,了解業務對象、業務開展形式、業務發展方向以及業務成果呈現,在這樣一個基礎上才能做出相對準確的分析與判斷。
(三)數據不及時,缺少標準化
一般集團公司權屬單位較多,涵蓋的行業也相對豐富。根據傳統的財務方式,根本無法及時有效的對整個集團經營狀況作出全面了解。傳統方式就是自下而上對數據匯總,不僅耗費時間,而且很難保證數據準確性。數據既無法保證準確性,也無法做到及時性,致使拿到了數據也失去了它應該有的作用。財務無法給領導管理方面提供診斷書,也致使領導開出的藥方與實際存在的問題存在偏頗,不利于企業良性發展。
三、財務轉型及財務角色轉變
(一)財務管理轉型
1.由傳統財務向業財融合轉型。財務工作僅停留在財務工作表面,不了解業務本身,則會“一葉障目,不識泰山”,無法解碼出數字背后的故事,更不用說從財務角度為公司創造效益。財務人員要深入到業務中去,了解業務實質,從源頭對結果做到預知、預判,再由結果對業務流程進行重現,找出業務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為新業務提供預判、指導,助力企業價值最大化。業財融合對財務崗位要求更加精細化,使財務崗位不僅有出納、核算、報表、稅務等崗位,根據業務的需要,還產生了費用財務、市場財務、經營分析財務、運營評價財務等,使財務工作嵌入到具體的業務環節中,真正實現財務與業務的融合。
2.由事后向事前、事中轉型。事后真實的反應固然重要,但沒有事前、事中的參與,僅對數字排列組合,則事后反應的結論就缺少認知及靈活變通。事后僅是一個結果,結果是由事前、事中事項決定的,俗話說: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如果沒有將過程管理好,那么結果本身即使使出渾身解數也無法決定自身命運的好壞。所以,做好前期預判、預知,加強過程管控,才是財務工作的核心。財務工作作為公司管理的一部分,僅事后參與,已經不能滿足公司管理的需求,順應公司需求,財務管理工作要從事后反應的狀態前移,通過對過程的把控,順其自然地帶來好的結果。
3.由記錄、統計向財務分析轉型。重復性的、有章可循的工作交給財務共享之后,財務人員騰出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財務人員可以有更多的時間放在更有價值的財務事項中,其中財務分析就是其中一項。財務要關注數據整合之后得到的結論,而不是對數據進行簡單疊加的呈現。根據已有的數據,對公司的償債能力、營運能力、盈利能力、發展能力等方面進行分析,通過分析為公司的進一步發展提供切實合理的建議。
(二)財務人員角色轉變
1.由財務會計向管理會計轉變。核算作為財務工作的基礎,仍有它不可撼動的地位。但是財務共享服務的到來,讓費時耗神的核算變得智能、快捷,大量財務人員從勞繁的核算中被解放出來。此時,隨著財務模式的變化,財務人員需要重新定位財務工作的重心,即向管理會計轉型。管理會計不同于過去的核算會計,它更注重對公司價值的挖掘,更偏向于公司戰略、決策研究、規劃預測、概算預算、資金管理、稅務籌劃、控制評價等更能創造企業價值的活動中來。
管理會計離不開財務會計,財務會計缺少管理會計也會黯然失色。就好比建房子,財務會計好比是地基,管理會計好比是地上建筑物,地基打不好,地上建筑物做的再花哨都不穩固。但是如果僅有地基沒有地上建筑物,房子和沒建一樣,根本看不到工作亮點。因此,兩者需要相互支撐,共同搭建財務工作體系。
2.由單一人才向復合型人才轉變。過去出納就是收付款,會計就是核算,總賬會計就是負責報表。而現在,信息化為財務工作提供“一條龍”服務,從附件單據錄入,到報表生成,財務共享系統都可以“一站式”完成。那出納需要干什么呢。出納除了看好各個網銀,保證資金安全,還需要做好資金計劃,提高資金使用效率;那核算會計和報表會計做什么呢,不僅能看懂核算和報表,還需要通過數據分析準確的完成企業預測、評價、建議。無論從資金管理的角度看,還是從財務分析的角度看,對財務人員的要求是進一步提高了。不僅要求財務人員會財務的知識,還需要財務人員能運用財務的知道為企業創造價值,這是一種質的提升。因此財務人員在豐富理論知識的同時,要注重實踐的應用。將財務知識靈活運用到企業發展中,做好企業的財務顧問和專家。
3.由被動執行到主動參與轉變。之前的財務人員就是坐在辦公室里等著別人送數據往電腦里敲數字的人,最重要的品質是仔細、謹慎。至于數據怎么來的,數據反映公司何種狀況,僅僅是上報什么數據,就呈現什么數據,在呈現的數據基礎上就數據分析數據。如果數據本身不準確,財務人員很難辨別,那通過數據分析得到的結論也就與實際不相符,影響公司決策。為了改變財務脫離實際的現狀,財務人員需要主動的走出去,加強與各業務部門、各職能部門的交流、溝通,了解各條線真實情況,將收集到的數據與實際進行比對,才能確保基礎數據的準確性,保證數據分析的有效性。
四、結語
企業的競爭不僅是產品的競爭,也是市場的競爭,更是管理的競爭。財務人員作為數據信息的收集者,僅停留在如實統計、記錄的角色,根本無法適應瞬息萬變的市場以及企業戰略規劃及管理思路。財務共享的到來為財務轉型、財務人員角色轉變打開了新思路,帶來了新活力,是對傳統財務轉型的推動,是對財務人員的重新定位與要求,財務人員要及時做好轉變,當好企業的“軍事參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