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紅云 王 霞
作為挑戰性學習的支架,項目書是指導、規劃、實施、評價學生項目學習的有效工具。一本完善的項目書包含可供學生選擇的學習項目、學生進行項目學習的方法和路徑以及激勵學生完成學習任務的評價手段。根據任務的特征,項目書可分為結構性項目書、主題式項目書、開放型項目書三種類型。
有結構的挑戰性任務指的是學生的學習有明確的目標,完成的作品要符合一定的標準(使用特定的材料、能發揮特定的功能并達到規定的質量標準)。為這樣的任務設計的項目書就是結構性項目書。
《“尋跡”——紅色之旅》研學手冊,就是一個典型的結構性項目書。在這個項目中,教師為三至六年級學生設計了這樣的挑戰性任務:聽一段戰斗史,走一段紅色路,宣傳紅色故事,學習紅色文化,傳承革命精神。以下是六年級項目書中的具體任務(★號越多任務難度越大):
★任務:《沙家浜》是八大樣板戲之一,前身是滬劇《蘆蕩火種》。今天我們觀看了其中的選段,一起來交流一下(話題:我最喜歡的內容、印象最深的情節、我的感想)。
★★任務:根據沙家浜風景區的路線圖和自己行前搜集的資料,按照自己的研究內容和興趣設計一個本組成員的參觀路線圖。要求:(1)線路設計合理,不走回頭路。(2)在重要區域標示▲,并提示相關參觀注意事項。(3)廣泛聽取小組成員的建議,完善路線圖。
★★★任務:行走在沙家浜革命歷史紀念館,我們仿佛走進了時空隧道,仿佛看到郭建光、阿慶嫂、沙奶奶等英雄人物。作為新時代的小學生,經歷這一次紅色之旅,你有什么收獲?你覺得應該向這些英雄學習什么?請以“沙家浜軍民伴我行”為題寫一寫自己的感悟。
從以上項目書中可以看出,任務分解路徑基本包括以下三個方面:活動前搜集相關信息,活動中記錄所學知識,活動后寫一寫自己的感悟和收獲。活動結束后,教師可從學生的研學手冊中清晰地看到學生的學習成果,且可以評價學生的學習情況。
主題式項目書有助于學生對單元學習進行整合拓展,主題由學生自主選擇或教師提供。學生要搜集與主題相關的資料,然后對資料進行整理、分析、綜合,最后形成一份書面報告。在書面報告中,學生記錄自己學到的知識以及心得體會。
例如:統編語文教材五上第七單元“四時景物皆成趣”的挑戰性學習項目書,就是基于教材中的寫景單元,將“動靜之道”這一概念,進一步分解為語文學科中的概念“動靜結合”,并用“如何處理動與靜的關系”這個基本問題重構課文,同時用“設計生活美景觀察師的私人手賬”這一挑戰性任務,引導學生進行主動學習。
任務:設計生活美景觀察師的私人手賬。
生活美景觀察師是網絡環境下催生的新興職業,主要任務是挖掘生活中的美景,并通過網絡將美景以圖文、視頻的形式分享給他人。現在,你就是一名生活美景觀察師,你的職責是以你獨特的審美視角發現生活中的美景,并制作一本風景手賬。
個人作品:選擇手賬中你覺得最有意思的畫面,并附上500 字左右的說明。說明包括你選擇的畫面是什么?這個畫面中包含哪些景物?這些景物有什么特點?這些景物是如何組合、變化的?動與靜的關系是什么?如何描寫這些景物?你從本組課文的作者賈平凹、巴金那兒學到了什么?
團隊作品:小組合作制作一份手賬,可以從時間、空間、天氣等要素對景物進行具體描寫,只要富有意趣,能吸引人即可。
主題式項目書除了要有具體的任務要求外,更重要的是要為學生提供完成任務的支架。在這個項目書里有手賬主題及說明、手賬內容及表現形式指導,還有詳細的學習流程、過程性評價以及作品整體評價標準等。主題式項目書能引導學生自主完成挑戰性學習的全過程。
開放型項目指的是那些鼓勵探索、創新的項目。教師和學生可以通過討論來確定項目的指南以及如何完成最終的產品,在開放型項目中學生的學習是開放性的。
我校“覓島——成長體驗周”綜合實踐活動是一個典型的開放型項目。該項目的項目書由學生和教師共同完成,且在活動中會不斷生成新的內容。該項目書充分體現了開放型學習項目的特點。
“覓島——成長體驗周”的主題源于一場即興演講會。在演講會中,有一名學生講述了他的煩惱:地道的揚中人卻不會講揚中話。由家鄉話引發了學生關于家鄉話題的小調查。調查結果顯示,學生對家鄉的認知比較貧乏。于是教師發現了項目的源點:讓孩子們對家鄉的熱愛真實而豐盈。
項目名稱:尋覓揚中島,簡稱覓島;項目內容:用一周時間,組織五年級學生按照興趣分組,追尋家鄉的歷史足跡,發現家鄉的風土人情,學生給自己的研究項目取了好聽的名字:島城味道、島城風貌、島城印象和島城智造。
學校邀請學生、家長、專業人士一起參與項目的決策和規劃,逐項討論項目的細節。從學校層面大的項目確定,到每個班級小主題的設立甚至學生小組的小研究主題的確立,我們都一遍一遍地反復斟酌,努力基于兒童的視角來開發項目資源(項目框架見文末表1)。
在這一類項目中,學生可以經歷從確立主題到確定實踐路徑到形成最終產品的全過程,可以學會從不同的角度看待事物,并發展發散性思維能力。

表1 “覓島——成長體驗周”項目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