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龍
【摘 要】初中物理實驗需要教育云平臺的高效介入,如憑借云平臺,故事實驗成為助力;憑借云平臺,微型實驗更加入微;憑借云平臺,宏觀實驗成為可能;憑借云平臺,和諧關系成為常態;憑借云平臺,正向評價多彩紛呈。初中物理教師應該是教育云平臺的積極建設者、高效應用者和深度拓展者,以此引領學生演繹物理實驗的精彩、多姿和厚實。
【關鍵詞】教育云平臺;高效介入;助力;和諧關系;正向評價
針對初中物理實驗中的一些難點重點,對于一些僅憑肉眼無法看清的物理原理,對于在常規條件下無法窺得真相的教學現實……教育云平臺適時、高效的介入顯得不可或缺。的確,云平臺那“立體、快捷、入微”之特點,能夠為實驗教學助力,為學生思維的淬煉助力,為課改的縱深挺進助力。
一、憑借云平臺,故事實驗成為助力
物理學習中有時需要一些物理故事的點綴或印證,關鍵就在于這樣的故事是通過口述干巴巴地呈現出來,還是通過現代化信息技術活潑潑地演示出來?實踐證明,通過教育云平臺逼真、精確、高清晰的演示,創設活潑逼真的故事實驗情境,能夠盡快地幫助學生理解故事中所蘊含的物理原理,能夠為初中物理課堂增值,能夠為物理教學的高效大面積助力。
例如在教學人教版八年級物理第五章透鏡及其應用知識點時,先由教師口述幾個人困在荒島而無法生火的故事背景,然后拋給學生一個問題:假如是你會怎么辦?“車到山前必有路”,紛紛獻計獻策之后,這些遇難者利用懷表的玻璃表殼和太陽光成功地點燃了柴火……但是,這樣的講述雖清晰卻仍有缺憾:玻璃表殼和太陽光為何就能產生高溫?如何聚集于一點?此時此刻,運用教育云平臺,借助現代化的技術手段真實演繹其細微的過程,那么,學生不僅僅是歡呼雀躍,更是心頭恍然大悟:原來真相竟是這樣……
其他諸如“海市蜃樓”、“飛行員抓子彈”等故事實驗都可以在口述的基礎上通過現代化信息技術進行真實地還原。想想:以前,故事都通過“聽”這一環節,而現在,卻通過教育云平臺“聲光色”的耀眼呈現出來了,學生該是多么的興致勃勃。可見,云平臺如果能夠恰如其分地介入到故事中,不僅使故事熠熠生輝,也使課堂熠熠生輝。可見,故事中的新技術就是孩子們聚精會神的心理動因。課堂中如此的故事情境多了,學生的眼界洞開,視域在擴大,興趣在聚焦,思路在漸漸清晰,自然,課堂教學也就朝著有趣、多姿、厚重的方向挺進。
二、憑借云平臺,微型實驗更加入微
一些微型實驗,僅憑學生的肉眼是無法窺得真相的,孩子們常常在模糊、大概、粗略中“走馬觀花”,且“觀”過無痕。其中的“微”需要現代化教育技術才能顯現出來,需要教育云平臺才能露出“廬山真面目”。對此,我們的做法,是充分地運用教育云平臺,由“粗枝大葉”到“細致入微”,以此讓微型試驗擴大化,讓學生在其中流連忘返,當然,更重要的是在高效、輕松、便捷的實驗中獲得多方面的淬煉和鍛造。
比如,“磁生電”的實驗中,由于磁場是看不見的,其中的更多細微的地方無法“大白于天下”,那么,孩子們的不明真相和半知半解也就在情理之中。此時此刻,如果利用教育云平臺將磁場用虛擬的磁感線呈現出來,并運用云平臺把導體向各個不同方向運動的現象表現出來加以對比,孩子們很容易就理解了導體只有“切割”了磁感線才能產生感應電流的原理。
不僅僅是磁生電,其他諸如摩擦力、電阻的測量、電磁波、分子熱運動等微小的、局部的實驗無不需要教育云平臺的高效運用。利用云平臺的先進性、便捷性和高效性,打開一扇更幽微、更細小的物理的窗戶,以此窺見物理的另一重鮮活的新天地。或許,打開的窗戶的大小已不再是唯一重要的,其間學生視域的洞開、物理經驗的建構、創新意識的萌芽、思維方法的積累,才是物理實驗教學中所更加需要的境界。
三、憑借云平臺,宏觀實驗成為可能
微型實驗如此,宏觀實驗亦然。更廣闊的時空內蘊含著無盡的物理科學的真相和密碼。而其中的“探究活動要給予學生廣闊的時間和空間”。廣闊的時空僅憑肉眼無法窺得全貌,而借助云平臺就可輕松地、直觀地、便捷地了解“真相”。
比如,有關太陽能,有關宇宙運行,有關動能和勢能,單憑手工材料無法模擬其真實過程,而借助教育云平臺演示則可達到理想的效果。想想,當現代化信息技術展示出細膩的、真實的、寬廣的實驗過程時,教學效果怎能不事半功倍——不僅僅是技術上的彌補,時空上的拉近,更重要的是精神意義上的擴展——興趣在成倍地增加、視域在不斷地擴大、信心在百倍地重建,而這不正是初中物理實驗教學所孜孜以求的理想境界嗎?
呈現“大”,使之濃縮在一個方寸之地;呈現“遠”,使之拉近到眼皮子底下;呈現“高”,使之通過平視目睹到更為幽微的細節,能夠成為教育云平臺介入到初中物理實驗教學中的基本視點和應有之義。
四、憑借云平臺,和諧關系成為常態
教育云平臺背景下,物理實驗不再是教師高高在上地進行演示實驗,而是師生共同觀看,共同在教育云平臺的介入中進行分組實驗,實驗結果也不再是由教師單項灌注,而是通過教育云平臺“聲光色”的展示而自然而然地顯現出來,因而教師不再是頤指氣使,不再是牢牢把控著話語權和實驗操控權。相反,我們更加關注了不同學生進行實驗時的操作實情,更加關注了不同學生的學情、氛圍和師生關系。
在這樣的“場域”中,師生是平等的、融洽的,是合作者、參與者,共同實驗,共同成長,以此締造和諧的、融洽的實驗“共同體”。在這樣的“共同體”中,師生關系得到了靜悄悄的改變:師生是朋友、合作者、參與者,有“私誼”,能分享,必要的時候巧設懸疑,引發猜想,及時發問,恰當提示,融入探討的全過程……一切都在云平臺的保駕護航中改變了,而這種改變無疑對物理教學是有益的、有價值的、有推廣意義的,值得師生去改變。而一旦改變,師生都將有所不同——在一種更為和諧的關系中推動物理學習,演繹物理新可能、新景象、新精彩。
五、憑借云平臺,正向評價多彩紛呈
不可否認,既然教育云平臺為初中物理實驗教學打開了一扇更大的窗戶,展示了更多的創造性和可能性,那么,單一的評價、粗糙的評價、以偏概全的評價就是應該予以擯棄的。憑借教育云平臺,教師應該多一些正向評價,使之成為學生學習的源動力、希望源和催化劑。
“如果沒有教育云平臺,你還有什么方法?”“你從教育云平臺中搜集到的物理資料可真多,給一個贊?”“哇,僅僅借助了新技術,實驗的效果竟然如此之好。”……還可以把諸多評價要素整合到表格中,通過教育云平臺顯現出來,讓學生互評,讓家長督評,讓老師總評;或通過QQ、微信家長群把實驗過程和結果第一時間予以發布,讓更多人欣賞、點贊、評論、轉發,把實驗或學習延伸到更博大的時空內。
實踐證明,注重趣味性、啟發性、科學性、綜合性、實踐性、創造性較強的初中物理課堂評價,必將開拓生機盎然的實驗教學新時空。
要做到這一切,離不開物理教師理念的轉變、視域的洞開和方法的改變。教師,應該是一個熱情的鼓勵者,鼓勵學生不僅僅掌握物理實驗操作技能,同時也從操作中重新活出“嚴謹、質疑和理性”等科學精神;教師應該是一個大膽的“放權者”,讓探究精神伴隨在學習的每一個細微處,充分放權給學生去利用云平臺進行課外實驗、去自主實踐、去大膽探索,去物理實驗的深處收獲沉甸甸的物理的枝枝葉葉花花果果。
【參考文獻】
[1]劉武達.基于教育云平臺的初中物理高效課堂例談[J].數理化,2019,(8):69
[2]陳智峰.追求教學之“趣”[J].教育科學研究,2017,(4):19
(甘肅省金昌市永昌縣第六中學,甘肅 金昌 737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