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娟
【摘? 要】小學是培養、塑造與發展人格品質的黃金時期。這一階段的人格養成,關系著學生今后的發展。自我效能感是學生對自我人格的認同,更是其人格特征的核心標志。因此,本文主要論述了如何借助課堂提升小學生自我效能感的相關策略。
【關鍵詞】小學生;自我效能感;人格;課堂教學
自我效能感,指的是一種心理信念,對學生的學習、行動以及生活都將產生重大的影響。自我效能感高的學生,更加積極向上、并且勇于迎接挑戰,對未知領域的探索充滿自信。但是,與之相反的是,自我效能感處于較低水平的學生通常低自信、低期待值、心態較為悲觀。因此,本文從課堂教學的角度,深入分析了提升學生自我效能感的相關策略。
一、營造和諧環境,奠定效能基礎
自我效能的提升,是多種因素互相交織促成的結果。其中,環境是最容易為人忽略的因素。環境,主要分為物質環境與心理環境兩大類型,而此處強調的正是心理層面的環境,即氛圍。和諧輕松愉快的教學氛圍,能夠降低學生的心理防衛,讓學生以更加自如、積極的心態應對學習,而這正是學生自我效能感產生的基礎。由此可見,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的首要任務就是營造教學氛圍,用和諧、民主、自由的教學氛圍,拉近師生間的情感距離。只有這樣,才能增加學生的心理效能值。
在傳統的班級教學中,教師是絕對的主宰者,學生只能聽命、服從。而且,在應試教育背景下,多數教師都更加偏愛成績優異的學生,反而忽略了班級中的后進生。久而久之,這些學生因為感受不到集體的歸屬感,自我效能感會日益下降。因此,教師需要在教學中營造和諧的氛圍,讓學生感受集體的溫暖。如,學生A的成績一直在班級中下游,偶爾還會曠課,性格較為內向。在教育這個學生時,教師不能只用批評的方式,而是需要分析學生的問題,和學生耐心溝通,看看他們內心深處缺乏的是什么、需要的又是什么。在分析中,學生透露出很多教師不曾注意的細節。原來有一次提問,因為A答不出教師的提問,所以遭到了教師的嚴厲批評,自尊心受到傷害。從那以后,學生A就變得排斥學習。通過師生間的深入溝通,教師意識到自己的教學態度出現問題。在教學過程中,每個學生都會出錯,但是教師需要保持一顆寬容的心,允許學生出現錯誤。只有寬松、自由的教學氛圍,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自我效能感得到提升。
自我效能感提升的前提條件,是營造出真正民主、輕松、自由的氛圍。不同的氛圍,會帶來不同的學習狀態,而自我效能只能在放松的心理環境下才會產生。由此可見,營造環境是提升學生自我效能感的最基礎的環節。
二、增加成功經驗,激發內心期待
根據影響因素可知,學生對成功及失敗的體驗,將直接影響到其自我效能感的產生。通常而言,成功的經驗會提升學生的內心期待值,讓學生對自己的能力更加自信,從而提高其自我效能感。反之,如果學生屢屢碰壁,失敗的經驗多過成功的次數,那么學生很容易喪失自信,進而導致自我效能感的低下。我認為,唯一的解決途徑是,增加學生的成功體驗,那么學生的自我效能感必然會大幅度的提升。
在班主任日常管理中,不能只關注班級事務,還需要關注學生。自我效能感就像其他任何一項能力,都不是憑空得到的,而是在日積月累中逐步形成的。當學生擁有足夠的成功經驗,其自我效能感當然水漲船高;但是反之,學生的自我效能感會不斷下降,最終將學生變成一個膽小懦弱、毫無自信的人。因此,在教學工作中,教師需要有意識增加學生的成功經驗。比如,教師可以增加一些集體活動,讓學生在活動過程中體會成功的快樂;教師還可以在教學中設計一些課堂練習題,既檢測學生的掌握情況,還能讓學生從小小的測試中積累成功經驗;不僅如此,教師還可以開展一些比賽活動,如作文大賽、演講比賽等,鼓勵“有才之士”參加,讓學生體會更多的成功經歷。在這個過程中,當無數次的成功體驗進行疊加,其自我效能感自然會得到促進。
自我效能感,和學生的成敗經驗密切相關。當教師為學生提供展示的舞臺,學生必將積累到更多的成功經驗。久而久之,學生的自我效能感將會隨之提高,促使其變成自信、陽光的人。
三、發揮榜樣作用,激發效能形成
在小學階段,為了提高學生的自我效能,教師還需要發揮榜樣的作用。小學生看似年齡小,但是他們的內心世界極為豐富。外界的一草一木,他人的一言一行,都會對其內心產生波動。根據影響因素可知,小學生的自我效能期望多半來自于對身邊同伴的觀察替代體驗。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有意識為學生樹立一些良好的榜樣,用正向的品質、態度激勵學生,學生就會在無形中受到影響,進而提升其自我效能感。
例如,在小學課堂教學中,教師需要增加優秀學生的展示機會。這些優秀學生,指的不全是平時學習成績優異的學生,而是一些具有進步表現的學生,尤其是班級中的后進生。當他們在學習中取得一些成績,教師需要大力表揚,并將其作為全班學習的典范。這樣一來,這些后進生將會成為其他同學競相學習的對象,從而營造出良好的班級風氣。比如,學生a平時的成績一直處于班級下游。但是,最近一段時間,學生a不僅成績顯著提高,而且變得樂于助人、團結同學。那么教師就可以將他樹立為班級的典范,同時召開班級班會,鼓勵學生a進行演講,分享自己的學習心得。通過這樣的一個教學舉措,能夠營造出和諧、積極的班風,學生的自我效能感也會逐步提升。
榜樣,就是在某方面表現突出的人。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需要具備一雙慧眼,及時發現學生的優點,尤其是班級中本來表現欠佳的學生。這樣一來,通過樹立榜樣,能夠帶動整個班集體的班風建設,提高學生的自我效能感。
四、推崇賞識教育,樹立學生自信
恰當的言語勸說,對學生自我效能感的形成具有鞏固的作用。根據實踐研究表明,恰當的教學語言、及時的賞識教育,將有助于學生自信心的形成與建立。在課堂教學中,一些教師急于求成,往往缺乏教學耐心,對一些后進生的關注度不足,常常用不耐煩的態度對待他們。久而久之,學生的信心將會不復存在,其自我效能感也會降低。但是,改善這一局面并不難,只要教師用善意、溫和,充滿激勵性的語言肯定學生,對學生施加賞識教育,自然可以提升學生的自我效能感。
例如,軍軍是班級中出了名的“搗蛋分子”,喜歡捉弄同學,無視班級紀律。不僅在上課過程中頻頻插嘴,甚至還故意不帶書,發出很多噪音。而且,軍軍特別不喜歡學習,考試成績也是班級倒數第一。從上述現象可知,軍軍的確稱得上是“問題學生”。但是,作為班主任應該如何引導這樣的孩子呢?我認為,批評教育只會適得其反,讓軍軍更加變本加厲,甚至還會讓軍軍產生破罐破摔的想法。因此,教師可以利用課上、課下、周末的時間,觀察軍軍的日常表現,和學生進行溝通,看看軍軍有哪些值得肯定的地方。在這個過程中,教師發現軍軍雖然在校表現不好,但是課下回到家卻像變了一個人,非常孝順父母,對鄰居也很有禮貌。而且,軍軍甚至還幫助過受到欺負的女同學,表現非常勇敢。當教師了解了這個事實后,可以在班級中公開表揚軍軍,甚至可以贈予一個光榮“稱號”——“正義小勇士”。通過這樣的處理方式,軍軍最終轉變了性子,不再調皮搗蛋,成為了一個人見人愛的好孩子。
上述案例中,軍軍為何改變?因為教師對軍軍實施了賞識教育。通過賞識教育,軍軍意識到教師對自己的關愛,其自我效能感得到有效提升,所以才會改頭換面。
總而言之,自我效能的提升,是一個需要長期堅持、逐步累積的過程。作為教師,必須時刻謹記用愛關懷學生,關心學生的內在需求,用積極、肯定的態度對待學生。
【參考文獻】
[1]瓦志宏.淺析小學班主任工作中的德育管理[J].才智,2019(36):102
[2]王杰.如何做好小學班級德育教育工作[J].好家長,2019(96):81
(江蘇省南通師范第三附屬小學,江蘇 南通 226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