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少健
【摘? 要】中華優秀文化是在歷史進程中長期積淀下來的,是世界觀、價值觀養成的正確導向,是公民整體素養提升的催化劑,是不斷推進社會發展的正能量。中華優秀文化的傳承必須通過多方式、多渠道穩步推進。
【關鍵詞】中華優秀文化;校園大閱讀;有效嘗試
目前,許多學校在推行校園大閱讀,為優秀文化走進校園提供了便利的載體。許多教育工作者也有意識地在這個領域進行嘗試研究,并頗有成效。
一、中華優秀文化融入校園大閱讀的依據
一個國家的興衰在很多層面上可以體現在文化上的興衰,中華優秀文化的傳承不可忽視,已是我們的共識,因此加強在校學生對中華優秀文化的傳承更是迫在眉睫。在新的形式下,必須探究中華優秀文化進校園、進課堂的方式、方法。校園大閱讀的推行已有些時日,并初步形成一個較為科學的體系,漸漸成為學生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原因有二:
一是校園大閱讀的豐富性,易于優秀文化的滲透。目前的校園大閱讀已不僅僅局限于“讀”這個層面,而是在“讀”占鰲頭的前提下賦予更多的內涵,比如更注重讀的方式,讀的質量,讀的引導,也就是說“讀”不單單是學生個性化的自由閱讀,而是更多地融入有效的指導,表現在閱讀方法的有效引導,閱讀書目的科學推薦等,而學生的“讀”不再是數字的堆積,而是自身整體素養的提高,也就是說更傾向于讀書的質量。
二是校園大閱讀的開放性,易于優秀文化的推廣。校園大閱讀早已不囿于校園內的閱讀,可以延伸為圖書館、閱覽室,甚至是網絡閱讀,而作為深受學生喜愛的閱讀考級,就可以讓他們享受成功的喜悅。學生借助考級系統對自己看過的書籍進行檢閱,并從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而閱讀考級中的獎勵機制在一定程度上促進學生挑戰自我、超越自我。基于這種情況,“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專題閱讀”適時推出,讓學生通過交流、探討、辯論等形式,最大層面地助推優秀文化的傳承。
二、中華優秀文化融入校園大閱讀的現狀
(一)校園文化建設的表象化,造成中華優秀文化與校園大閱讀融合上的脫節
學校的文化內涵是至關重要的,說是學校的靈魂也不為過。透過轟轟烈烈的學校文化建設,我們不難發現許多校園文化雖然秉承了中華優秀文化的思想,但表面化的現象還比較普遍。我們暫且不對論述文化浸透的深度與廣度,單從方式上就有悖教育原則。也就是說,許多學校在引導、升華優秀文化,使之內化為學生認知體系的一部分時僅停留在表層上,更多的是直白式的教育、灌輸,沒有充分考慮到學生的特點,也恰恰忽略了校園大閱讀客觀的存在。這樣一來,優秀傳統文化、校園大閱讀“各自為政”,自成一體,根本談不上優勢互補。
(二)校園文化建設的盲目化,造成中華優秀文化與校園大閱讀融合上的背離
校園文化應該是一所學校長期實踐與積累中總結出來的,有中華優秀文化的影子,也就是說許多校園文化或多或少地融入了中華優秀文化。但令人擔憂的是校園文化建設多而雜,煩而亂,沒有形成一個有力的整體,中華優秀文化與校園大閱讀是相互背離的。我們知道,閱讀經典、討論經典等僅憑課堂這一渠道是完成不了的,也是不現實的。必須借助校園大閱讀這一平臺,實現中華優秀文化、學生、課堂閱讀、課外閱讀等方面的多維互動。
三、中華優秀文化融入校園大閱讀的途徑
研究過程中,我們選取了6個樣本學校,包涵中小學及城鄉學校,推進的方式也更有側重點。鄉村學校主要立足于本土資源的挖掘,進而以地方優秀文化進校園為抓手,螺旋上升;城區學校主要以主題閱讀為主,通過形式各異的活動讓學生樂于參與,廣泛參與。同時,我們充分考慮到學生的特點,考慮中小學學生、城鄉學校的學生的異同,精心制定了方案,做到有章有節,循序漸進。
(一)完善校園文化
一方面必須從傳統優秀文化中獲取正面的力量,精心選擇那些彰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適合學生認知規律的主流文化,精心融入校園文化之中,讓學生在感受校園文化的同時傳承中華優秀文化。這樣一來,學生易于對照自我,獲得參照,懂得明辨是非,正確地評價自己;另一方面必須對校園文化精心提升,也就是說校園文化不單單是一本冊子,一面墻,幾個標語幾首詩詞。如,優秀文化可以滲入學校的規章制度,在管理制度時注重人文關懷,避免蒼白的說教,既能體現以人為本的文化思想,又能有效引導學生自覺遵守,讓學生獲得濡染又處處突顯優秀文化的浸染,化有形為無形,效果也更具有持久性。
(二)精心開展主題活動
主題活動要精心設計就是說要講究活動的質量,如果流于形式、做做樣子應付檢查等不如不要。
首先,精心把握校園文化與中華優秀文化的契合點。如,一所學校的校園文化以“誠信”為重點,而“誠信”作為中華優秀文化之一,可以查找的資料應接不暇,如果不加選擇地全部生搬硬套肯定行不通。可以從小處著手,比如可以看看家鄉的歷史上曾出現過哪些有關“誠信”的人和事,再看看近階段家鄉“誠信”方面的道德模范、先進個人,甚至是校園中守信的典型事例,再把這些人和事進行綜合、比較,加以提煉和利用。這樣一來,校園文化的內涵提升了,中華優秀文化也賦予新時代的精神。
其次,準確把握中華優秀文化開展的時間節點。中華傳統節日代代相傳,這些傳統節日早已不是單純的節日,而是流露著民族文化精髓。以中秋節為例,我們可以通過開展近期火遍全國上下的詩詞大會,讓學生在關于“月”“中秋節”的詩詞中盡情遨游,學生通過比賽了解到中華文化的精深,深化對優秀文化的認同感并產生閱讀興趣。同時,在校園大閱讀平臺推出專題考級,如模仿“詩詞大擂臺”的形式,產生周冠軍、月冠軍、年度冠軍等。用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融入中華優秀文化的滲透,樹立熱愛中華優秀文化的情感。
(三)注重實踐
借助校園大閱讀這個平臺,學生對優秀文化的認知度、接觸面、感受力等方面都有了深層變化,但優秀文化的傳承還需要走出校園,參與實踐。以我縣的“夢龍文化”為例,通過校園閱讀大部分學生對馮夢龍的生平事跡、文學作品等有了一個粗淺的認識,也就是說學生對“夢龍文化”的認知還停留在閱讀層面。我們不妨這樣做:一是帶學生走出去。去參觀馮夢龍紀念館,通過生動直觀的物件,翔實的史書記載還原馮夢龍其人其事,從書本上獲取的知識和實踐認知產生碰撞、相融,獲取再認知。二是把優秀文化帶進來。課堂上可以有關“夢龍文化”的導讀課;舞臺上可以表演馮夢龍治縣的典型故事、課本劇等;閱讀考級平臺上,可以穿插馮夢龍文學作品的考級專題。這樣一來,學生對“夢龍文化”的認知就有了質的變化。
相信,只要堅持開展健康的校園大閱讀,通過校園大閱讀這個有效載體,中華優秀文化將會不斷深入并最終實現有效傳承。
【參考文獻】
[1]余守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校園文化的路徑探析 [J].教學與管理,2016,(3):41-43
(福建省壽寧縣教育局,福建 寧德 355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