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春美
(山東省濱州市鄒平市臺子鎮衛生院,山東 濱州)
宮頸糜爛也叫宮頸柱狀上皮異位,是慢性宮頸炎中常見的病理改變,其發病原因與年齡、性生活、雌激素水平有關,早期階段患者不會出現明顯癥狀,但隨著病情的加重,則可能出現陰道出血癥狀、腰背不適等,嚴重者不但會引發患者出現不孕不育,甚至還會誘發癌變,嚴重影響患者的身心健康[1]。目前,隨著我國醫療技術的發展,針對宮頸糜爛治療的方法包括很多種,如何選出有效的治療方法,是治療宮頸糜爛面臨的主要問題[2]。為觀察不同治療方案在宮頸糜爛患者中的應用效果,本研究選擇我院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188例宮頸糜爛患者參與實驗,取得了較為滿意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選擇我院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188例宮頸糜爛患者參與實驗,根據隨機抽簽法將患者分為兩組,其中94例對照組患者年齡24~57歲,平均(35.67±6.59)歲;病程2~30個月,平均(7.33±2.64)個月;重度宮頸糜爛30例,中度宮頸糜爛33例,輕度宮頸糜爛31例。94例觀察組患者年齡23~56歲,平均(34.33±5.92)歲;病程2~30個月,平均(7.56±2.37)個月;重度宮頸糜爛31例,中度宮頸糜爛32例,輕度宮頸糜爛31例。對比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P>0.05,有可比性。入選標準: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月經規律;能夠配合本次研究;患者均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符合宮頸糜爛診斷標準。排除標準:合并其他婦科疾病者;臨床檢查資料不齊全;伴有嚴重精神障礙患者。
所有患者在月經結束后7 d內進行治療,對照組患者進行20~90 W的微波治療,將微波治療儀的電極置入病灶處,按照順時針順序進行3 s。觀察組患者進行高頻電波環切術治療,首先選擇適合型號的高頻電刀,再從病灶約5 mm處開始治療,最后切除病變組織,在治療過程中可用電凝刀止血。
分別比較患者的手術指標,如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陰道流液時間。觀察兩組中的不良反應,包括膀胱癥狀、出血、白帶增多、宮頸管粘連等。對比兩組的應用效果,效果分為顯效、有效和無效三類,顯效為患者宮頸糜爛面積消失;有效為患者宮頸糜爛面積明顯縮小;無效為患者宮頸糜爛面積未變化或加重。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100%。
數據采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統計處理,計量資料、計數資料分別用t檢驗和χ2檢驗,并分別用(±s)(%)表示,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陰道流液時間比對照組患者更有優勢,差異較大(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詳細見表1。
表1 分別比較患者的手術指標(±s)

表1 分別比較患者的手術指標(±s)
?
對照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率(13.83%)如膀胱癥狀、出血、白帶增多、宮頸管粘連等均高于觀察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率(5.32%),差異顯著(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具體情況見表2。

表2 觀察兩組中的不良反應[n(%)]
觀察組患者的總有效率(9 7.8 7%)高于對照組患者(8 5.1 1%),兩組患者差異明顯(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詳細結果見表3。

表3 對比兩組中的應用效果[n(%)]
宮頸糜爛是一種婦產科常見疾病,發病率高,對患者的身心造成了巨大的危害,其發生原因不僅與患者年齡相關,還與患者流產、分娩引起的損傷等均有聯系,極大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質量,若對宮頸糜爛不能及時治療,極易導致患者不孕不育,甚至還會誘發癌變[3]。治療宮頸糜爛的方式包括微波、手術、紅外線凝結等,但它們的臨床治療效果存在一定的差異,因此實際應用中應結合患者病情選擇適合的治療方案[4]。
目前,隨著醫療技術的提升,宮頸糜爛的治愈率越來越高,臨床通常進行的微波治療是通過對糜爛的宮頸上皮組織進行破壞,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促進組織修復,從而加快愈合,該方法療效顯著、操作簡便、安全性高,但患者的并發癥(膀胱癥狀、出血、白帶增多、宮頸管粘連等)發生率較高,影響手術效果[5-6]。與微波治療相比,高頻電刀環切術主要通過產生強大的能量穿過軟組織,聚集于患者病變處,能引起蛋白變性,加速病變組織壞死,促進宮頸內皮組織的修復,該方法創傷小且安全性高,在保證臨床效果的同時,能有效緩解患者的疼痛感,患者術后恢復快,高頻電刀環切術治療的臨床效果優于微波治療[7]。
本研究結果顯示,進行高頻電波環切術治療的患者,在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陰道流液時間方面比進行微波治療的患者更有優勢。進行微波治療的患者,其不良反應率(13.83%)如膀胱癥狀、出血、白帶增多、宮頸管粘連等均高于進行高頻電波環切術治療患者的不良反應率(5.32%)。進行高頻電波環切術治療的患者,其總有效率(97.87%)高于進行微波治療的患者總有效率(85.11%),兩組患者差異明顯。
綜上所述,對宮頸糜爛患者進行高頻電波環切術治療比微波治療療效顯著,可有效縮短患者手術時間和陰道流液時間,減少術中出血量,有助于降低患者不良反應發生概率,促進術后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