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市豐澤區第六中心幼兒園 黃巧玲
在我們的戶外游戲中,水池區域里的“玩水”是幼兒非常喜愛的一項活動,夏天到了,總是能聽到大班孩子們在一起討論游戲的主題,例如:“今天玩南水北調,還是要打水仗?”——“南水北調”是有挑戰的活動,我決定做一名記者走進幼兒。
“南水北調”工程,首先需要的是水管拼裝與組合。孩子們拿著各種各樣的水管、彎頭、水管架開動了起來。這不僅僅需要動手能力,還要伙伴的團結協作,以及探索水管與彎頭的連接,更加需要了解運水的流向知識。陽陽和童童是兩個比較有主見的孩子,有商有量討論著“南水北調”這個大工程。于是,我化身“小記者”,采訪了兩位小朋友:“你們打算怎么開始‘南水北調’的工程呢?”陽陽搶先說:“我打算將‘南水北調’的水管先接起來,再進行運水。”童童不緊不慢地說:“那我可以幫他將水管架搬出來,讓水管在同一高度進行運水。”做為“小記者”的我,更多的是鼓勵他們,希望他們挑戰成功。
我走進一看水管說:“咦,水管都一樣,你們是怎么連接的呢?”陽陽說:“看,這是彎頭,而且有兩種彎頭,這是三個頭的,這是兩個頭的,現在知道了吧!”陽陽一手拿著彎頭,一手嘗試著將兩根水管連接給我看,嘴里說:“像這樣,要牢固才不會漏水。”看著他一本正經地給我講解,我心里暗自高興,懂得向其他人介紹自己已有的知識,并與他人分享自己的做法,既體現著他大方自信語言表達能力強的一面,又展示他良好的社會交往能力。對此,我跟他說:“你真是一個厲害的工程師!”
轉眼,陽陽跟小伙伴已經將水管接了起來,長長的水管,有的水管在高處,有的水管在低處,這時小朋友們都等著一聲令下、驗證成功的時刻。我急忙的跑到他的跟前問道:“陽陽工程師,你認為你們這次能否成功地進行‘南北水調’?”陽陽信心滿滿:“那是肯定能成功的,將水送到農家樂洗菜。”我特地很大聲說:“那就打開水龍頭,準備驗證!”
只聽到一聲“哇,漏水了”,陽陽馬上跑了過去,用手抓住漏水兩個水管用力拉緊,水卻慢慢地不見了。陽陽也是一頭霧水,“水龍頭開著,怎么水沒流出了?我看看水到底去哪里?”大家討論了起來,有人認為水管被堵住了,有的認為水沒流過去都漏掉了,有的認為水流不過去,因為有的水管太高了。陽陽跟大伙決定先關掉了水龍頭,再探究不出水的原因。看著這群自主研討的小工程師,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一步一個腳印,孩子們通過游戲探討與研究水的流動性,將已有的經驗知識聯系起來,將學到的本領運用到實踐中。
統一意見后,孩子們把水管一節一節地拆下來,他們發現在位置低的水管里積了很多的水,發現水從低處往高處是流不過去的。于是,孩子們改變了水管高低層次,明白了水是從高處往低處流的,而且在同一水平面的水也是可以流動的。調整后“南水北調”運水成功——問題來臨,孩子是天生的解決者,各種天馬行空的辦法脫口而出是孩子本身特點,往往也會有意外收獲。幼兒積極地面對困難是一種勇于承擔的良好品質,不畏懼困難、不害怕失敗,是值得學習的閃光點。
我做為一名安靜的“小記者”,追隨孩子的腳步,把主動權交給幼兒,放手讓幼兒做游戲的主人,你會發現遇見更多幼兒的魔法時刻,值得記錄每一個精彩瞬間。
教育感言

我們要從孩子的興趣點出發,捕捉孩子的閃光點,追隨孩子的腳步,走進孩子探索的世界,嘗試把問題拋給孩子,相信孩子的能力,學會放手,做孩子的最少打擾、最多信任、最適宜的支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