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瑞 楊文博 高家顏
摘要:中國食品產業需要工匠精神,中國傳統食品工業化發展到今天,更是需要工匠精神, 如果學生在校期間接受了良好的職業教育,對于學生來說:融入工作快、得到認可度高,會有更寬更廣的發展空間。
一、工匠精神融入食品類專業教學的必要性
新時代工匠精神,它是一種職業精神,是敬業、精益、專注、創新。我國食品產業處在升級轉型階段,以前人們講究美味,現在更追求健康,產品要安全、要營養,這樣的消費需求決定了食品產業發展要轉向以誠信與創新為主的品牌競爭、以產業鏈安全為主的價值競爭。這就決定了中國食品產業需要工匠精神。近年來,我國大力發展傳統食品工業化和現代化,冷鮮面、包子、餃子、湯圓等中國傳統食品工業化發展到今天,更是需要“工匠精神”,即對產品精雕細琢、精益求精。
高職高專類院校培養目標為高質量技能人才,食品類專業畢業生畢業后要進入到企業生產、檢驗一線工作,如果學生在校期間接受了良好的職業教育,具有敬業、精益、專注的工匠精神,當他們實習就業的時候對于企業來說,企業文化能更好地貫徹執行,得到一個懂責任、有擔當、敬業的好員工。對于學生來說,融入工作快、得到認可高,會有更寬更廣的發展空間。
二、工匠精神融入高職食品專業課程存在的問題
1. 對工匠精神培養重視不足
一直以來,職業教育的人才培養目標都是技能型人才,這就決定了在教學過程中更重視職業技能、動手能力的培養。近些年來,在教學中逐漸融入職業素質、課程思政,但遠遠不夠。可以說教師對傳承工匠精神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認識程度不夠,教學中就不能潛移默化的培養和影響;學生只是粗淺地了解,沒有足夠的氛圍影響和長期的培養,很難自主形成工匠精神。
2. 課程標準工匠精神融入不夠
缺乏系統的課程設計。在進行實際教學時,由于生源、學時、教學成果展現等各種因素影響,往往會出現側重實踐技能、實驗原理,忽視了對學生進行團結協作、愛崗敬業、吃苦耐勞、追求卓越、勇于創新等工匠精神的引導及考核。
三、工匠精神融入高職食品專業課程促進課程育人的具體措施
1. 在現代學徒制學徒班課程中融入工匠精神
隨著現代學徒制的推廣,學生具有雙重身份,學校、企業深度合作,教師、師傅聯合傳授,這種深度的產業融合、校企合作育人模式,特別適合工匠精神的融入。現代學徒制由校企共同主導人才培養,入校后經過面試,確定入學就是入企的雙重身份,開始接受企業文化熏陶。在教學過程中進行工學交替,在校時間和在企時間基本相同,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下,學生更好地了解企業和社會,跟隨師父在工作氛圍中熟悉嚴謹的工作作風,運用專業知識解決工作中存在的具體問題。這個學習過程就是引導學生感受職業文化、進行工匠精神的打磨過程。可以說現代學徒制的人才培養模式可以讓學生對“工匠精神”進行良好的繼承和發揚。
2. 工匠精神融入食品專業課程教學
工匠精神的培育是在學生平時的每一次課程、每一次活動中日積月累得以形成,這就要求任課教師要明確教學目標、精心設計教學環節、采用適宜的教學方法。如進行食品質量管理教學時,第一次上課將學生隨機分組,各組建立自己的食品廠,確定產品,確定組員崗位。在后續教學過程中,每組通過完成教師設置的課程任務(如明確企業文化、質量管理目標、魚骨圖分析產品質量問題原因、編寫產品標簽、編寫企業標準等)掙得融資,最后將企業資產轉化為平時成績。這樣的課程教學設計,以團隊協作、共同進退的方式完成教學任務利于培養學生敬業、合作的工匠精神。在每次課程任務中,教師要采用個性化的教學模式,從學生的興趣、特點與職業素養需求出發,引導學生主動學習、發揮主動能動性,在情境教學、任務研討中養成精益求精、耐心細致、探索創新的工匠精神。
基金項目:
本論文為黑龍江省教育廳高職高專院校科研項目《“工匠精神”融入高職食品專業核心課程中的實踐與研究》科研成果,(編號:SJGZY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