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正鳳
摘 要:一條成功的新聞報道需要“七分采訪、三分寫作”,作為一名新聞工作者,其采訪過程就像是準備一道美味菜肴的食材過程,只有掌握足夠的方法和技巧,精心選材,才能為后期編輯烹飪出一道道鮮美可口的菜肴創造條件。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一個新聞記者,要想寫出滿意的新聞報道,必須在采訪過程中下足功夫,才能適應新時代新聞工作對自己的要求。筆者結合多年的工作經驗和自身的思考與體會,立足于采訪前的準備,提煉報道主題等方面進行粗淺的解析。
關鍵詞:新聞采訪;方法;技巧
一、新聞采訪講究方法和技巧的意義
在采訪過程中,觀察現場、分析問題、與采訪對象溝通對話,是獲取新聞素材的主要手段和方法。所謂的新聞采訪,看起來是新聞工作者通過與被采訪人談話得到真實的信息,實則是挖掘新聞。穆青作為新聞界的老前輩,曾經對新聞采訪有過這樣的論述:在生活中并不缺少新聞,缺少的只是發現。這就要求記者在采訪中掌握靈活多變的方法和技巧,才能駕馭采訪活動,發掘出有價值的新聞線索,創造出更多有影響力的新聞作品。
二、新聞采訪活動要講究方法
(1)做好充分的新聞準備
做好新聞采訪前的充分準備,是完成采訪任務的前提條件。采訪前,拿到一個采訪選題,要明確報道的思路,制定采訪計劃,最先需要獲取相關背景,歸納分析資料,仔細驗證信息。出發前,記者把要向采訪對象了解的問題在紙上寫出來,以列出采訪要點清單,逐條勾畫完成的方式來進行,確保采訪思路的明晰。當然,在采訪過程中,不可避免新聞記者會接到臨時突發性采訪,他們來不及做任何準備,新聞工作者要利用信息化時代的特點,只要手中有一部手機,就可以開通錄音、攝像、照相功能,還可利用手機百度搜索到要了解的信息背景并運用自己豐富的閱歷經驗提煉素材,為正式的采訪做好充分準備。
(2)善于溝通,接近采訪對象
記者要把握各類采訪對象的特點,做一個善于交流和溝通的人。平時我們的采訪常常會遇到采訪對象不愿意配合的尷尬情況,記者要善于從旁邊尋找突破點,通過多種話題來調動被采訪者的興致,讓其放松心情,接受采訪;同時在采訪時,記者要有駕馭新聞場面的能力,在選擇采訪人群時,盡量根據采訪內容選擇看起來比較隨和、熱情的人來進行,或是通過旁敲側擊,獲取有用的新聞信息。
提問是決定采訪成功的關鍵。要善于提問輕松話題,安定采訪對象的情緒:對一些由于當事人激動或緊張不能很快進入狀態的采訪,為了讓采訪對象情緒安定下來,記者可以先談與主題無關而又輕松的話題,活絡采訪氣氛,通過輕松話題讓采訪對象與自己縮短心里距離,誘導其進入話題配合采訪;新聞記者還要根據被采訪對象的年齡、性別、學歷、生活經歷等要素來提問;在提問時要真誠、客觀、不帶個人傾向,不要提有提示作用的問題,以致誘導或限制對方的回答;提問要多用探討性商量式,切忌用生硬、咄咄逼人的口氣。這就要求記者要有豐富的知識面和閱歷,才能選取最好的交流角度。
(3)要善于觀察
善于觀察是新聞記者應具備的基本素質。采訪過程中,記者要善于觀察采訪現場,通過一些細節獲取相關信息,豐富寫作內容;同時還要善于觀察采訪對象的情緒狀態,及時調整采訪內容,學會抓住細節,采集到自己需要的信息。
(4)善于電話采訪贏得采訪時間
在采訪過程中,記者常常會受到因事發突然、路途遙遠、或受天氣等外部條件限制不能及時趕到現場采訪的情況,這時選擇電話采訪既方便、及時又能節省采訪成本。電話采訪的關鍵是先確定對方是否具備合適的通話時間和環境,盡量避開對方有要緊事正在處理,或開車、開會不方便接聽電話的時間進行采訪;還要善于把電話問答變為推心置腹的視頻交談、聊天,使采訪人情味更濃,更貼近地氣,往往獲得意想不到的采訪效果,為及時報道贏得時間。
三、掌握采訪技巧 提高報道質量
1、提煉主題 步步推進。有質量的采訪不是僅停留在對事物的表象認識階段,而是要深刻認識事物的個性和本質。在采訪、報道中,記者要深入一線提煉主題,在形成主題的過程中記者首先深入事物的內部了解其新聞要素的來龍去脈,形成一個采訪的“框架”,并對已經得到的素材進行綜合分析,然后在此基礎上做認真細致的思考,使觀點具體明確,挖掘的材料扎實典型,才能提煉出正確、新穎、深刻,具有鮮明特點和時代精神的主題來,從而創造出有影響力的作品。
記者在具體的采訪報道中,應做到面對采訪對象,不是簡單地挖掘事實真相,而是要以理性的的目光去綜合透視,用獨到的眼光和深層次的思維去駕馭新聞事實,透過對具體的事實材料的深入分析,深入淺出地反映涉獵廣泛的新聞真相,或闡釋出一個鮮明有力的觀點,這種透析和認識應該是多角度、立體式的,從而達到像削竹筍一樣,一個角度一個角度地剖析,一個觀點一個觀點地展開,一個層次一個層次地遞進,著眼于引導受眾對問題作深層次的思考,從思想上給人以啟迪。例如多年前,貴陽電視臺百姓關注欄目報道的《難解的污染糾紛》:報道的是一個居民小區一樓門面經營多家餐館引發油煙污染影響居民生活的事件。記者多角度多側面對這起典型糾紛進行深入調查,采訪了小區居民、餐館業主、房開公司以及環保局、城市規劃局等一些政府職能部門的有關負責人。居民無法在油煙纏繞的小區安居,餐館業主認為做合法生意沒有過錯、房開商為自身利益出租門面開餐館卻無實質性的法律法規約束,環保部門后期介入不能根本解決問題、規劃部門在當初規劃時沒將一樓門面可能要開餐館的因素考慮進去……節目的主題在這些采訪中逐步推進,層層遞進,闡述全面,使觀眾對這起糾紛根源產生深刻認識,引導社會、各相關人士、部門對這類問題進行關注,達成共識,形成工作措施加以處理,從而促進社會的和諧穩定助推文明城市建設。
2、投石問路,以情感人。面對情緒激動或因某種原因不肯敞開心扉談心聲的采訪,記者若采取“投石問路”或“牽一發而動全身”的技巧來激發采訪對象的興致,從而會達到促使其談出真情實感揭示新聞事件的真相的目的。在類似的采訪中,記者要注重以“情”煽動,與采訪對象進行情感溝通,用安撫的舉止、撫慰的語言與之交談,營造溫暖的交流氛圍,使對方有感而發、真情流露,從而與采訪對象產生情感共鳴,達到真誠交流的效果。筆者在采訪一位外地到花溪投資種植業的已離異的女能人時,做了一條《筑夢貴陽:鄉村提子紅了,路還長……》的報道,花了大量的時間做工作,這位女能人不愿意接受采訪。這時,記者想到她作為一名母親為了供孩子上學的艱辛應有的人之常情進行采訪:“遠離家鄉經常牽掛家人和孩子嗎”?“對未來生活有什么期待?”致使她真情流露“常想念幫助自己帶孩子已經年邁多病的父母,在異地打拼就是為了讓父母在有生之年能過上好日子,讓孩子上得起大學懂得感恩,一定要把果園侍弄得更好……”具有真情實感的話語在打動采訪對象,使她受到感觸、自然道出心聲的同時,無疑也強烈感染到廣大的觀眾和讀者。
總之,成功的采訪會為深度的新聞報道錦上添花,在平實的新聞事件中顯露出精彩。其中所要用到的一些技巧,是要在長期的實踐中不斷總結和摸索才能把握的。只有善于總結、勤于積累,并在實際工作中應用各種采訪技巧,才能出色完成采訪任務。
參考文獻
[1] 謝建平:淺談新聞采訪技巧的運用(J)新聞傳播 2013(08)
[2] 楊林斌:“你問的剛好全世界都關心”——淺談新聞采訪技巧的運用(J)中國地市報人20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