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雁鴻
【摘要】隨著信息化的加劇,傳統教育已經不能完全滿足當代教育的需求。如何將課堂教育和信息化教學有效融合起來,提升課堂效率,成為如今小學語文教學需要解決的問題。為達到這一目標,現階段小學教師需提升自身信息化教學水平,在實踐中將微課滲透到實際教學中去。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引導提升思維能力,以此提升教學水平,達到教育目的。
【關鍵詞】微課;小學語文;信息化教學
微課,簡單來說就是通過微視頻來傳播和表現知識的教學模式。小學階段學生的注意力分散,對于新興的事物充滿好奇心,同時也是接受能力和模仿能力最強的階段。如果能夠通過微視頻將他們的注意力進行有效的捕捉,牢牢鎖定學生思維,對于教育常常是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這也對教師的信息化教學水平做出了考驗。
一、信息化教學在小學語文中的意義
(一)構建創新課堂,提升教學水平
傳統照本宣科的知識灌輸,很容易造成學生的厭倦和疲勞情緒,而微課課程可以通過生動化的講述和動畫畫面的結合,營造出有趣的故事情節,吸引學生的注意。而這對于教師的創新思維能力有著極高的要求。通過優化課堂設計,不斷深化創新思想,提高教學質量。
(二)優化教學品質,共享教學資源
近年來教育改革不斷推進,如何提升教育品質,成了教育環節中的重中之重。但由于各地教育和師資水平分配不均,教師的能力也是良莠不齊,所以針對教師的信息化能力以及知識儲備,需要不斷做出提升。參加教育培訓,信息互通共享,也成為教育提升的必要手段。
(三)提高監控能力,做好針對教學
在信息化課堂教育中,還要求教師具備監控能力,以此確保教學活動的有效開展,并通曉實際中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通過真實的評價得到真實的教學反饋。針對多數學生的疑惑,進行有側重點的高效教育。將學科中的重點,難點和疑點,采取多練習、多模擬、多實踐的方式,整合教育資源,實現教學目標。
二、微課構建小學語文信息化教學的策略分析
(一)技術培養和教學實踐相結合
教師在課前要做好準備工作,包括教材分析,教育目的,以及對教學內容的設計,和具體教學實施方法的選擇,保證準備工作的科學性和嚴謹性。確保教學工作的專業化和系統化,進而激發學習欲望。同時,想要做好微課堂教育,教師自身的技術水平也需要不斷的補充和提高。相較于傳統板書教育,信息化課程中很容易出現一些突發狀況,處理不得當反而引起時間的浪費和教學效率的降低。因此定時的學習和提升信息技術,具備對設備進行簡單的檢查和維修能力,為學生提供更加優質的教學,是教育者不斷尋求的目標。不斷優化微課教育需要長時間,不間斷的教學實踐,疫情期間大部分的學校采取了微視頻和直播授課模式,精煉實踐中遇到的問題,優化教育實踐,才能真正提高教學水平。例如部編版小學語文一年級上冊《大小多少》,就可以通過微視頻制作動畫,利用立體畫面讓學生直觀感知事物之間大小和質量間的差異。
(二)做好知識反思,優化資源配置
小學語文是一門充滿故事和奇幻色彩的學科,增進學生對傳統文化的了解,同時也是培養社會性和人際交流的必要手段。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做好充足的準備工作,除去課本中的知識,可以利用信息手段搜集相關資料,擴展知識面,整合文化結構,為學生的理論能力和思維觀念打下堅實基礎。當然做好知識的反思,及時發現教育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是做好信息化課堂的一項重要手段。通過對之前微課的反復觀看和研究,邀請同科目教師進行分析和查驗,找出遺漏的知識點和混淆部分,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提升教育的品質。
(三)師生換位思考,提升學習主動性
小學階段的學生語言理解能力較弱,但想象力異常豐富。教師應當做出針對性的指導,引導和鼓勵學生發揮想象力,利用抽象的思維思考和記憶。在學習過程中師生應當換位思考,把學生設置成教育的主體,激發和誘發學習興趣,進而化被動為主動,培養教學中獨立思考的能力,促進知識和思維創新能力的雙提升。
例如,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中,二年級上冊《風》,利用擬人的手法,喚起學生對自然界生活現象的感受,通過實際生活中發生的平凡小事,營造出優美清新的畫面。而對于文章的理解和記憶,可以通過回憶和想象真實生活情境,讓學生深入其中,假想自己是文中小女孩,情景演繹文章中發生的故事情節,進而加深記憶,并喚起對美好事物的向往。
綜上所述,教師承載教書育人的職責,而不同的階段,以及信息化水平的進步,則要求教育者不斷推進和創新自身教育水平。微課的實行以及運用,一方面要求教師提升信息化設備的運用能力,另一方面也要求教育者最大限度地提升自我管理能力,在最短的時間內,優化課程質量,提升教育水準Q
參考文獻:
[1]盧海軍.語文教師在多媒體教學中的主導作用探究[J].信息記錄材料,201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