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萍 于永安
【摘要】一個和諧的班集體是學生快樂成長、培養學生健全的身心的基礎,只有學生一直保持著快樂的心情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學習中。現今,人們的生活水平和物質要求都很高,大部分家庭都是獨生子女,所以家長很關注學生的成長。在家里,學生基本上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狀態,學校和教師的任務是平衡這種狀態,避免使學生在學校感受到過多的壓力。想要營造和維持一種和諧的氛圍,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這需要班主任和各科教師的持續努力。
【關鍵詞】學生;和諧氛圍;快樂成長
一般地,學校都是通過豐富多彩的集體活動來使師生之間和同學之間相互了解,讓他們懂得團結合作、互幫互助,并且使班里的每一位學生都融入這個集體中。這個友好局面也是一切教學開展的前提。學生在學校不能快樂成長的原因,以及用什么樣的方式能夠讓學生在和諧的氛圍中快樂成長,本文針對這兩個問題進行了探究。
一、學生在學校感覺不快樂的原因
1.作業過多。我國的傳統教育更加關注學生的試卷分數,所以在教學中各科教師都是以提升學生的文化成績為目標。在這個目標下,教師無疑會給學生布置大量的練習題,崇尚題海戰術來提升成績。這也是造成學生壓力過大的一個原因,可能導致他們在學校感覺不到快樂。
2.學習時間過長。經過調查,百分之七八十的學校除了早自習,每天安排了八節課,上午四節課,下午四節課,甚至有的寄宿學校還有一到兩節晚自習。這是屬于學習時間過長的現象,有些學生晚自習如果無法完成當天的作業,還要在晚自習后擠時間做,這會讓學生感到很疲憊。不僅降低了學習效率,還無法給學生一個快樂的氛圍。
3.課外活動過少。很多學校受到條件和資金的限制,并且無法保證學生的安全,所以很少開展益于學生成長的課外活動。學校認為冒險把學生帶出去還不如安安心心讓他們待在學校學習。這表明學校的重視程度不夠,即使是校內活動也開展得很少,這大大影響了學生的個性和才能的發揮,限制了他們的快樂成長。
二、讓學生在和諧的氛圍中快樂成長的方法
(一)多關心愛護,少批評指責
教師的情感和態度對學生的各方面發展都有著重要影響,并且,培養一批批身心健康的學生也是每位教師的職責。在學校,教師就要像看待自己的孩子一樣對待學生,給他們多一點微笑、寬容和鼓勵,少一點指責、批評和諷刺。沒有任何學生喜歡在聽講或者交流中看著教師一副嚴肅、古板的臉,所以首先需要改變的是教師的態度。教師的義務是協助家長教育學生,培養一代代優秀青年,至于管制則是家長的任務。無論是講課過程還是其他的溝通交流,都要給學生傳輸正確和正義的信息,避免誤導學生,形成不良的心理。
(二)適當減少上課時間
雖然學校設置較長的上課時間是為了提高學生的成績,能給家長一個交代,但是在日常的學習中仍然需要注重他們的身心健康發展。如果讓學生一直沉浸在學習的世界中,可能會讓他們身心疲憊,不利于他們的成長。學校可以每個星期抽出3到5節課的時間,安排一些其他有意義的活動。
(三)充分利用本地、本校資源開展活動
開展豐富的活動最能使同學們快樂,因為學生可以參與活動中的各個環節,在這些環節中能夠體現他們自身的價值,讓他們的心里有一種成就感。如果學校不想去太遠的地方開展活動,那么學校就直接可以利用本地和本校的資源。在學校內,有操場、舞臺、多媒體教室、體育館等地方,學校可以多舉辦一些運動類的比賽,如乒乓球大賽、籃球大賽等,還可以舉辦文藝類的活動,如朗誦比賽、主題征文大賽、舞蹈比賽、歌唱大賽等。至于本地的資源,例如,學校可以利用本地資源,像敬老院和孤兒院都是比較有意義的地方。可能一次無法將全部學生帶過去進行活動,那么就可以每個月都帶適量的學生去敬老院幫助老年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四)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
教師尊重每一位學生、學生也尊重每一位教師是建立一個平等師生關系的重要體現。兩千多年前的偉大的教育家孔子就提出了“立于禮,成于禮”的教育理論。而現如今,我國一直都提倡平等、和諧的發展模式,快樂地教育學生也是孔子思想的一大體現。要想成才必先成人,尊重別人是每一位教師和學生都應該做到的。很多學校的學生見到教師就彎腰問好,表現了他們非常有禮貌的一面,但是教師是否回應了學生呢?有的教師可能還沒有注意到這方面的問題。學生也是有自己的思想的,他們也希望得到教師和父母的認可,所以在教育學生的同時,不能傷了他們的尊嚴。
總之,辦法總比困難多,即使學生可能因為多種因素在學校表現出不愉快,但是卻仍然有很多辦法能讓他們在一個和諧的氛圍中快樂成長。希望學校、教師和家長都要重視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為他們營造一個適合學習的環境,給學生一個快樂的成長記憶。
參考文獻:
[1]賀衛紅.讓學生在快樂和諧的課堂氛圍中學習[J].職業,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