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江門市開平市金山中學 鄒曉丹
在數學教學中,小組教學模式的有效應用可以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及團隊能力。但是在小組劃分中,教師需要選擇合適的劃分模式,以此才能夠發揮出該種教學手段的應用價值。通常情況下,小組模式教學法并沒有一個統一的人數劃分標準。但是在實際探索過程中發現,人數過多,部分學生會出現依賴性,不夠積極主動地去思考,也會導致一部分學生沒有機會展示自己,人數過少,會導致學生產生過高的學習壓力。因此我選擇了4人為一個小組,由兩個成績比較好、學習態度端正的學生,一個中等層次和一個成績比較落后的學生組成;其中必有一個活躍積極,能起帶動作用的學生。各個小組總體成績均衡,以保持平等地競爭。
每個數學學習小組要自行選出學習負責人,而不一定要由學習成績最好的學生擔任,也不要由教師直接任命,這樣能夠對小組內的學習氛圍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學習負責人的職責就是督促成員參與學習討論和完成小組任務;然后4個人再兩兩結成“師徒”成為同位,“師”在平時要幫助“徒”解決學習上的困難;最后每個小組設立“順位發言人”“第一、二發言人”必須是成績較為落后或者表達能力較差的人擔任,并且教師要積極鼓勵學生,這樣可以有利于一些成績較差、性格內向學生培養表達能力和自信心。
小組學習模式的核心是學生在課堂上討論、思考、歸納總結知識點,并靈活運用,其中討論的問題是關鍵。問題設置得好,能引導學生一環扣一環地思考下去,從而得出正確的結論。問題設計得不好,不僅無法帶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探究思維,甚至會將學生引入學習的泥沼,導致學生抓不住學習的重點。同時要避免為了問而問:即問一些很淺顯的問題叫學生去討論,流于了形式,也浪費了時間。下面就一節課堂實例來具體說明下:
這節課的內容是相似的性質,重點內容是相似三角形的對應線段的比、周長比和面積比跟相似比的關系;難點在于這些關系的推理。
1.復習引入。
(1)復習相似三角形的定義,并由定義得出性質:對應角相等,對應邊成比例;
(2)復習相似比的概念和相似的判定方法;
(3)根據圖形,寫出相似比:(由小組的第1發言人回答)
(為后面的推理而引導學生進行變形)
2.探究(小組合作學習)。
(1)三角形的周長比,面積比分別是多少?
(2)如圖,兩個相似三角形同一條邊上高線的比跟相似比有什么關系?那同一條邊上的中線、角平分線呢?
(3)歸納總結所推理結論(由第1、2發言人回答,3、4發言人補充)
3.基礎練習。
4.思考討論。
(1)如圖,是一塊三角形木板,工人師傅要把它切割成:一塊為三角形,另一塊為梯形,且要使切割出的三角形與梯形的面積之比為4:5,那么該怎么切割呢?
(2)如圖,平行四邊形ABCD中,E為AD的中點,若S?ABCD=1,求圖中陰影部分的面積。(設置思考題,讓學生在討論中學會思維,鞏固基礎。教師在課堂下進行個別輔導;最后由小組來回答)
5.由小組總結這節課所學知識。
以上是課堂的部分實例,整節課,學生基本都在認真討論,互相交流,互相學習,精力非常集中,沒有出現學生走神、開小差、講閑話的現象,教學效果也非常好。
教師應在課堂上觀察小組學習討論情況,給參與討論不夠積極的學生多些鼓勵,對表現好的小組給予肯定,幫助還有困難的小組。在探討結束后,由表現好的小組的第一發言人進行發言,第一發言人表達不夠準確時,要耐心地給予鼓勵和引導,提高學生的自信心。總之,教師的角色既要平衡好各個小組的積極性,也要科學地設置問題,給學生充分的時間發揮小組學習的作用。在所任班級,經過三年的小組教學模式的開展,不少性格內向沉默的學生變得積極活躍,曾經因為成績較差而自卑的學生變得很有自信,表達能力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整個課堂的氣氛也十分活躍,讓整個班級的集體意識得到了增強,自然也就提高了班級整體成績,在校內成績一直名列前茅。實踐證明,小組教學模式帶來的效果是十分積極、明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