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闡釋當前高職院校學生黨員教育存在的問題,從內因、外因兩方面分析影響高職院校學生黨員教育成效的主要因素,提出高職院校學生黨員教育創新路徑:聚焦全員“六學”,激發主觀能動性;聚焦示范課堂,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聚焦典型先進,推進創先爭優;聚焦文化經典,拓寬教育平臺;聚焦導師下班,推動聯動機制;聚焦學生宿舍,推動價值認同;聚焦志愿服務,實現意識升華;聚焦“流動支部”,強化組織培養;重視評價督導,及時指導整改;聚焦隊伍培養,提升黨務能力。
【關鍵詞】職教改革 ?高職院校 ?學生黨員 ?教育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0)05C-0021-03
2019年2月,國務院出臺《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明確指出要把職業教育擺在教育改革創新和經濟社會發展中更加突出的位置。2019年4月,教育部和財政部聯合發布的《關于實施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和專業建設計劃的意見》改革發展任務中,明確要深入推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要實現職業技能和職業精神培養高度融合,要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和共產黨員先鋒模范作用。上述兩個文件為職業教育改革提供了政策導向,同時也為高職院校學生黨員教育工作在新時代的創新發展指明了方向。
一、當前高職院校學生黨員教育存在的問題
(一)重發展、輕教育,缺乏持續性過程管理。當前,高職院校黨組織普遍重發展、輕教育,對于積極分子培養、選拔、考核較為重視,即單方面重視發展黨員,忽視發展后的黨員教育工作長效機制建設,缺乏完善的黨員教育管理監督考核機制。這導致對學生黨員缺乏持續性過程管理,部分學生黨員入黨前埋頭苦干,入黨后就放松對自身的約束和管理,工作積極性降低,思想較為渙散,未能發揮黨員的榜樣表率作用。
(二)內容形式僵化,缺乏針對性和時代性。伴隨職教改革的深入開展,高職院校黨建工作也遇到了更多的問題和挑戰,但部分高職院校對學生黨員的培養形式仍停滯在原有層面,教育內容空洞無吸引力,久而久之,學生黨員把黨的理論知識學習變成被動應付的任務,教育收效甚微。一些老師簡單認為黨員教育就是黨建常規事務工作之一,不能把“三全育人”“人的全面發展”等具體理念運用到黨建工作中,導致黨建活動缺乏科學性,組織形式單一,教育效果欠佳。
(三)黨建與教學分離,流動黨員管理有短板。一些高職院校對于在校學生黨員的培養與管理進行了探索,但是未能充分結合高職院校黨建工作的實際,黨建與教學相分離,脫離教學抓黨建,降低了思想引導和培養教育的效果。現行的黨員教育管理模式大多未能結合高職學生實踐教學占比較大的特點,在學生黨員管理中不能解決學生離校頂崗時間長、參加校內組織活動難度大等問題,造成校外實習黨員培養教育出現“真空期”。
二、影響高職院校學生黨員教育成效的主要因素
(一)內因:生源整體素質的特殊性。一般來說,高職院校生源主要包括三類:普高統招生源、普高單招生源、五年一貫制初中畢業生源。高職學生多數存在自控能力較薄弱、學習動力不足、學習態度不夠端正、整體文化理論基礎水平不高等問題,較難形成拼搏進取的精神和創先爭優的習慣,這在一定程度上對學生黨員教育效果產生了負面影響。
(二)外因:高職院校培養模式的特殊性。
其一,高職院校學制一般是三年,實際在校時間為兩年半,甚至有的是兩年。持續半年到一年的校外實習期造成學生在校時間較少。一名學生黨員從入校開始培養到發展成為預備黨員,要經過一年半以上的時間,剛成為預備黨員可能馬上就進入校外實習階段,從而出現“培養一個出去一個”的尷尬局面。此外,學生黨員校外實習地分散,且主要心思放在實習工作上,忽視了黨的理論知識學習,從而導致入黨前后教育管理脫節的問題。
其二,高職院校側重于培養高技術技能型人才,教學過程中較為重視專業技能和實際操作技能的學習,對職業紀律、職業道德和職業理想等方面關注較少,對學生個性化發展的思想要求及政治訴求重視不足,繼而影響黨員的教育培養。
其三,高職院校學生黨建工作多由輔導員兼任,一方面輔導員本職工作本身具有復雜性及瑣碎性,同時面對學生問題的突發性和即時性,很難抽出較多時間思考及結合支部實際有效組織形式多樣的黨建活動;另一方面,受自身知識體系局限性的影響,部分輔導員對黨的基本理論認識不全面不深入,黨務工作能力不足,簡單認為黨建工作就是相關各種事務處理,這極大降低了黨員教育的成效。
三、高職院校學生黨員教育創新路徑
在職教改革背景下,高職院校黨建工作既要體現高等教育的特點又要充分體現職業教育的特征,對此,應緊緊圍繞“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培養目標,樹立與時俱進的黨建工作理念,用創新的觀念帶動學生黨建工作的創新。以下以廣西建設職業技術學院為例進行論述。
(一)聚焦全員“六學”,激發主觀能動性。以學習型支部建設為基礎,制訂支部學習計劃,全員參與,堅持做到“六學”,即集中學、系統學、互動學、創新學、自主學、實踐學。通過黨員會議引導全體黨員集中學,專題學習引導系統學,培訓與交流相結合實現互動學,開展多樣化學習型活動實現創新學,自學紅色書籍等實現自主學,全體黨員立足崗位做貢獻實現實踐學。充分運用“三會一課”的基本形式,由支委會制定方案,采用專題黨課、集中學習、黨日活動等方式,黨員輪流作為組織者或主講人,利用辯論、講堂、比賽等形式開展專題學習、交流討論、黨日活動等。堅持既要繼承也要創新,既要時效也要持久,既要集中學也要個人學,充分調動個體參與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從思想觀念上逐步實現“要你學”向“我要學”轉變。
(二)聚焦示范課堂,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遵循“學懂、弄通、做實”的總要求,以黨的十九大精神“進課堂、進宿舍、進頭腦”行動為抓手,著力打造組織形式多樣化、學習要求層次化、示范效果高效化、行動能力超強化的“四化”十九大精神示范課堂。如黨支部以“新星閃亮”為主題,開展“十九大·為師談”主題講座、“十九大·先鋒講”主題宣講會、“十九大·學子說”主題沙龍、“十九大·榜樣引”典型挖掘、“十九大·青年夢”主題演講比賽、“十九大·幸福夢”主題宿舍美化比賽、“十九大·愛國夢”主題觀影、“十九大·家鄉夢”圖片征集比賽等系列活動,使黨的十九大精神在基層生根開花。
(三)聚焦典型先進,推進創先爭優。樹立典型先進是創新工作體系、提升黨建工作整體水平的重要手段,在挖掘樹立典型的過程中,應做到外學先進,內塑典型,激發組織成員的內在動力,在組織中形成正確的先進導向,幫助黨員明確工作任務,找準發展方向,扎實推進崗位工作,營造支部全體成員創先爭優的濃厚氛圍。如外學先進,黨支部組織學生黨員在集中學習黃大年、廖俊波同志先進事跡的基礎上,集體觀看桂劇《赤子丹心》,用舞臺劇的形式向黨員展示時代楷模黃大年胸懷大我、至誠報國的情懷,實現價值觀的引導和精神境界的引領。而內塑典型,則在支部內挖掘樹立典型先進人物,強化宣傳效果,發揮示范帶動和輻射作用,引導全體黨員及入黨積極分子向先進人物看齊。全體黨員通過外學先進、內塑典型,在先進典型的強烈感召和鼓舞下,“活”起來,“動”起來,營造齊創共爭的活躍局面。
(四)聚焦文化經典,拓寬教育平臺。以傳統經典文化熏陶為切入點,以提升文化自信、堅定理想信念為著力點,“灌輸”變“滋養”,開展多樣化傳統文化體驗活動。黨支部組織學生黨員觀看越劇《仁醫寸心》《董小宛與冒辟疆》等作品,感受劇中人物至真至美至善的情懷。更結合建筑院校學生的專業背景,組織參觀紀念館、書院、博物館等,在解讀建筑構造的過程中,分析建筑所處歷史背景的社會關系、人文風情、歷史內涵,提升學生黨員的時代使命感和民族自豪感。以圖書館、讀書角為平臺,舉辦系列讀書分享活動,鼓勵學生黨員讀思想政治教育類原著和傳統文化相關典籍,增強文化自信。
(五)聚焦導師下班,推動聯動機制。把黨員對學生群體的榜樣引導作用落實到具體行動中,黨支部建立“一對一對一”黨員結對班級制度,即一名專業課教師黨員對接一名學生黨員指導一個班級;實行“四個加強一個定期”,即加強思想引領工作,加強對學生身心健康的關懷,加強專業理論學習、專業實踐、社會實踐、求職就業等指導,加強寢室文明建設;通過定期召開班委會及班會等方式,構建引領學生思想教育的聯動機制,通過黨員參與班級創建的方式實現黨員的示范引領作用。
(六)聚焦學生宿舍,推動價值認同。隨著校園生活特點變化,作為在校活動主要場所之一的學生宿舍已成為思政工作的前沿陣地。學生黨支部可將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合到宿舍及寢室文化的建設中,打造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題掛牌宿舍示范樓層,黨員率先踐行并以不同形式傳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自身之行逐漸引導其他學生產生趨同性,以潛移默化潤物無聲的方式,不斷增強學生黨員對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知認同,并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參照不斷修正自我。
(七)聚焦志愿服務,實現意識升華。傳統的黨員教育更多局限于課堂教育,黨員通過親身體驗來獲得受教育領悟的機會較少,通過志愿服務活動,黨員可以通過奉獻愛心,服務社會,將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信念踐行到為弱勢群體、特殊人群的服務中。高職院校可以與社區、愛心機構、事業單位等開展結對共建活動,充分利用自身優勢資源,與共建單位組織多樣化的志愿服務活動,引導學生在“奉獻、互助、友愛、進步”的志愿服務環境中,不斷錘煉責任心、民心和黨心。
(八)聚焦“流動支部”,強化組織培養。一方面,可以建立“流動支部”。“流動支部”由外出實習的學生以地方區域為限組建,黨組織指定專門的指導老師。作為一個臨時性的支部組織,其主要職責是方便離校實習的黨員在實習地開展組織活動,實現離校黨員管理全覆蓋。另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易班等新型網絡互動平臺,建立“易班”支部,打破時空限制,校外實習的學生黨員可以通過“易班”參加組織生活,支部可以通過易班的話題、論壇、熱帖、考試等功能上傳黨的相關文件、熱點、考題及支部最新動態等,用于學習及開展定期理論考核。可以設立支部信箱,方便支部及時了解黨員訴求,解決困惑。可以設立風采展示區,用于宣傳在實踐崗位上表現突出的學生黨員,激勵及教育其他學生黨員。
(九)重視評價督導,及時指導整改。要建立黨員評價督導制度,加強自評,接受上級考評,結合群眾評議,完善定性、定量與平時督導相結合的考核制度;建立信息反饋機制,落實督導報告、公報、約談、限期整改、適當獎懲等措施,充分發揮評價的職能,實現黨員評價督導理論與實踐的統一。對于思想和行動有偏差傾向的黨員,及時疏導和引導,指導整改。
(十)聚焦隊伍培養,提升黨務能力。高職院校必須保證基本的人員配備,應設置黨建專員,專兼職結合構建完整的黨建工作體系,并給予專兼職人員必要的待遇補貼。同時,注重黨建工作人員的素質提升,提供校內外理論學習機會,創新實踐鍛煉的長效機制。可以與兄弟院校共建黨建專員掛職鍛煉機制,定期委派人員到對方的黨建崗位掛職鍛煉,并通過規范的制度使掛職制度穩定、長效執行,從而建立穩定、有效、長期的黨建工作隊伍提升機制,使黨建工作人員在具體的學生黨建工作中得到鍛煉的同時,獲得實踐學習的機會。
【參考文獻】
[1]馬驕.多元價值觀背景下高職大學生黨建工作創新機制[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20(1).
[2]董洪亮.堅持立德樹人思想引領 加強改進高校黨建工作[N].人民日報,2014-12-30.
【作者簡介】盧美鳳(1986— ),女,廣西合浦人,廣西建設職業技術學院講師。
(責編 蘇 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