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新課改的深化,高效課堂成為每位教師研究的課題,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也在新課改的過程中遇到不同的問題。如何提高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的實效性成為了當前需要研究的重點問題,本文通過分析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的重要性和現狀,闡述了筆者的策略建議。
【關鍵詞】新課改;閱讀教學;高中語文;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文章編號】1672-0490(2020)22-0094-02
【本文著錄格式】劉秀艷.新課改下的高中語文閱讀教學開展策略[J].課外語文,2020,19(22):94-95.
杜甫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高中語文作為一門基礎科目要求學生要打下良好的基礎,高中語文的閱讀則是學生認識世界、獲得審美、發展思維和提高總體素質能力的重要途徑。因此新課改下的高中語文閱讀教學能夠有效地提升學生在這些方面的能力,教師就要開展有效的策略。
一、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的重要性
(一)可以確立學生是閱讀主體的地位
受應試教育弊端的影響,閱讀教學都是以老師為中心,學生基本沒有閱讀思考的時間,只靠老師從文章中提取有關的信息后死記硬背,這就失去了閱讀的真正意義。新課改強調閱讀的個性化,提倡把閱讀教學的主動權和主體權交還給學生,因此高中階段的閱讀教學能夠確立學生閱讀主體的體位,讓學生通過自身的閱讀體驗到語文本身的魅力。
(二)形成專題性閱讀和比較性閱讀
課外閱讀時可以圍著一個專題,讓學生廣泛地收集整理相關的材料然后進行閱讀。也可以圍著一個作者的不同作品、同主題的不同作品、同風格的作品等形成專題進行比較閱讀。通過這種廣泛地閱讀和比較,不僅可以拓寬學生的視野,而且還可以讓學生對作品及作品中的人物能夠有深刻的了解。
(三)增加學生的情感
新課改下,國學的閱讀所占的比例有所提高,文學作品是以語言文字為表達形式,蘊含著每位作者對人和事物的主觀態度和強烈的思想感情。學生在閱讀這些詩詞、劇本、小說等文學作品時,能夠感受到作者的愛恨情仇,作品中的褒貶之意,就使得學生在情感中體驗字詞句的技巧和美感。
總之,高中閱讀教學在語文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教師要把課堂留給學生,讓他們有更多的時間進行閱讀學習,積累更多知識,提升高中語文閱讀的高效性。
二、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的現狀
(一)教師在課堂提問時過于形式化
在現在的閱讀教學中,教師會通過一系列的問題來引導學生展開對文本內容的學習,其中大部分問題是教師在想方設法讓學生回答與自己相似的答案,如果學生提出不同的見解和想法,教師也會相應地給學生方向性的引導,直到學生說出教師想要的答案。這種教學方式的弊端就是讓學生被動地學習、機械地理解,學生體驗不到閱讀的樂趣,也不會自己自主地探索和思考,呈現不了學生思維的主動性,也就不能讓學生的知識自主建構,這種形式化的提問只能讓學生如井底之蛙,徹底失去閱讀的樂趣。
(二)學生在誦讀時過于機械化
誦讀是閱讀教學中一種很有效的可以將學生內心情感表達的方法,通過誦讀學生可以對文本的理解大聲表達出來,能夠促進學生的內化和吸收。但是現在的高中語文教學,對古詩詞的誦讀只是為了加深背誦和對文本的記憶;對戲劇小說的朗讀章節也只是為了能夠讓學生更加熟悉文本的內容而已。這種機械化的學習不僅不能推動學生對文本內容的理解,還降低了學生對課堂的參與度,自然提升不了課堂教學效率。
(三)課堂閱讀教學的載體過于單一化
新課改下,高中語文教材經過審定的文章都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精髓,在文章的選擇上也采取了多元化的方式,有科幻小說、通俗故事、漫畫故事等受學生們歡迎的文學體裁,不同版本的教材進入高中語文的課堂,豐富了教學內容。但是學校和教師在應試教育的固定思維下,依然采用老套的課堂教學單一模式,教學效果自然提升不上來。如何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開拓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對教材文本產生濃厚的興趣,這就要我們教師對教材內容進行大膽的取舍,適當增加新的載體形式,補充新時代下的高中語文閱讀教學。
三、新課改下高中語文閱讀教學開展的策略
(一)教師要重視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師作為主動者,側重對學生的知識灌輸,不重視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在新課改下要想提高語文課堂閱讀教學的有效性,就需要教師深刻理解課改的本質,把學生放在閱讀教學的主體地位,改變授課思想,把灌輸知識的過程轉變為讓學生自覺參與到閱讀學習中來的過程。只有把學生的學習興趣帶動起來,學生對閱讀學習很自然地會提升其積極性。教師要想在教學中轉變學生的閱讀方式,就需要對自身閱讀嚴格要求,要樹立教育價值觀、樹立學生主體觀、樹立現代人才觀和樹立終身學習觀。只有這樣才能在新課改下提升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二)教師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適量縮短課堂講解的時間
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在轉變傳統教學理念的模式下,努力為學生搭建一個全新的學習平臺,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究的方式加深對文章的理解。例如:在《林黛玉進賈府》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分成幾個小組,選出要扮演的人物,提前搜集相關的資料,課前完成彩排,熟悉臺詞和流程。在課堂上,讓學生進行課本劇表演,其余同學可以通過觀看,結合自己所搜集的資料就可大致掌握文章要表現的內容和意義,再通過教師講解,學生對課文的內容理解更加透徹。在這個教學過程中,教師也可以節省大量的講解時間,還能讓學生全面參與其中,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對高中語文閱讀課堂的教學增加了趣味性。
(三)創設多樣化的課堂閱讀教學
新課改下的高中語文教材必修課本是按照語文學科的科學規律安排的,具有獨特的自身優勢。如果按照傳統的教學模式對學生講解式的教學很難激發學生,也無法很好地完成教學任務。因此,教師要將課外閱讀結合進課堂教學,如將教材內容與流行名著相結合,將文章內容與社會熱點聯系起來等,或直接讓學生提前預習文章,課堂上以演講的形式發表自己的觀點。這些形式都可以增加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對經典、社會熱點等有自己獨到的看法,教師要在適當時候加以自己的知識經驗和總結,讓學生更加深刻地明白文章的要點,從而開展新內容的學習。
(四)營造師生共同的閱讀氛圍,創造和諧的課堂氣氛
目前,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存在這樣的現象,教師要求學生增加閱讀量,而教師也受工作壓力的影響,沒有繼續閱讀,這就影響了學生閱讀的興趣。因此,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要形成教師與學生共同閱讀的氛圍,讓課堂成為教師和學生共同進步成長的地方,創造和諧的課堂氣氛,這對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的高效順利推進起著積極的促進作用。同時,教師在課堂教學上也要起到示范作用。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如果借助聲音的魅力來傳遞給學生知識的情感,會使得教學質量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用多媒體教學做輔助,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
傳統的語文閱讀教學都是教師在講臺上不停地講,學生在下面跟隨老師的思想不停地記筆記。如若教師能夠轉變教學理念,運用現代化的多媒體教學設備和手段,例如通過視頻、音頻等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就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能夠快速地融入到語文閱讀的學習中來。例如,在講朱自清的《荷塘月色》這篇文章時,可以運用自媒體播放相關的視頻,一邊朗讀,一邊讓學生觀看視頻,就可以讓學生如同身臨其境一樣,感受作者所要抒發的情感。通過多媒體的教學對學生各個感官的刺激,就能夠激發學生對語文閱讀學習的欲望。
(六)實現課堂閱讀和課外閱讀的兼容,擴大學生的閱讀范圍
傳統的應試教育下,都是圍繞著高考進行的學習,所以學校和教師不會關注學生的閱讀面。在新課改下,越來越注重學生的閱讀量,但是高中學生的語文閱讀量不是短時間內可以完成的,這就要求語文教師在注重課堂閱讀的同時增加學生的課外閱讀量來豐富學生總體的閱讀量、擴大學生的閱讀范圍,更好地提升學生對高中語文的素養。只有增加課內和課外閱讀的兼容,才能拓寬學生的知識面,遇到知識問題時能夠舉一反三,在生活中也能夠提升審美體驗,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地發展。
四、結語
新課改下的高中閱讀教學要求教師要認真考慮學生的個性特點、知識水平、興趣愛好和理解能力等,充分培養學生在課堂的主體地位,調動學生的閱讀學習興趣。教師從自身出發,運用多形式的教學方式,創造良好的閱讀學習氛圍,提高自身認識,明確閱讀教學的方向,提升閱讀教學的活力。
參考文獻
[1]徐國芳.新課標理念下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的四個轉變[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5(2).
[2]陳英.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現狀及對策思考[J].中國科技信息,2006(1).
[3]董穎.基于新課程標準下的高中語文閱讀教學實效性論析[J].科技視界,2016(8).
作者簡介:劉秀艷,女,1977年生,內蒙古赤峰市寧城縣高級中學,本科,中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為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