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生活化教學模式是新課改提倡的有效教學模式,它能全面提高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要實施好生活化教學,需要教師加強生活化教學設計,重視生活化內容教學,通過創設生活情境來促進學生深入理解所學內容,同時還要注重引導學生進行生活體驗,加強對學生的生活化學習指導,就能實現有效教學。
【關鍵詞】生活化;教學模式;初中語文
【中圖分類號】G633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文章編號】1672-0490(2020)22-0106-02
【本文著錄格式】張潔.利用生活化教學模式提高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J].課外語文,2020,19(22):106-107.
由于語文知識來自于豐富多彩的現實生活,而且語文又是人們生活交際的重要工具,因此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基于學生的生活經驗開展生活化教學,能夠創新語文課堂教學模式,能夠激發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使學生能夠更好理解教材課文內容,從而能夠促進語文教學有效性的提高。
一、初中語文開展生活化教學的重要意義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利用生活化模式開展教學具有重要的意義。一是能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通過創設生活化教學情境,能激發學生對課文的學習興趣,借助于生活情境能引導學生全面深入地理解課文內涵,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能夠有效突破學習中的難點問題,同時還能有效發揮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作用,從而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二是能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的情感。開展生活化教學,能夠有效促進學生對生活的觀察和思考,使學生能夠更好地發現生活中的真善美,讓學生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有利于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的良好情感。同時也有利于培養學生對語文學科學習的良好情感、積極的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有利于對學生滲透德育教育。三是能開拓學生語文學習視野。開展語文生活化教學,能夠為學生的語文知識學習和生活體驗建立有效的聯系,使學生在語文學習中能夠從多方面、多視角來觀察生活和思考生活,有利于開闊學生的學習視野,從而促進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
二、初中語文開展生活化教學的有效策略
(一)加強教學設計,重視生活化內容教學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要利用生活化教學模式來提高語文課程教學有效性,需要在教學設計時重視生活化教學內容的設計,這樣才能有效地指導教師的課堂教學活動。
一是制訂生活化教學目標。課程教學前教師要加強對生活化教學目標的制訂,有了生活化的教學目標才能引領課堂教學活動。在制訂教學目標時,要結合新課標的“三維目標”要求,加入生活化教學目標的內容,以更好地促進語文教學有效性的提高。在設計教學目標時,要堅持“目中有人,以生為本”的原則,即教學目標的設計要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來制訂教學目標,制訂的教學目標要能促進學生的語文素養的發展。
二是設計生活化內容教學。在語文教學中,要實施生活化教學模式,就要注重對每篇課文設計生活化的教學內容,這樣才能使語文教學更好體現“生活味”。為此要加強人文精神內容的教學,選擇貼近生活、回歸生活和有利于開展語文生活實踐等方面的內容設計。例如,在教學八年級下冊《社戲》這一課時,在設計教學內容時要注重對美好童年往事、農家少年好客能干與善良淳樸、“我”與兒時小朋友之間的真摯友誼等生活方面的教學內容。加入生活方面的內容,既能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培養初中學生無私、善良、友愛的思想品德,從而實現課文人文性育人價值。
(二)創設生活情境,促進對課文內涵理解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開展生活化教學,教師要注重創設生活情境,進行導入新課來吸引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或是把教材課文教學內容融入到生活情境中,從而使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就能實現有效教學。
一是創設生活情境導入新課。興趣是提高學生課堂學習的主要動力,有了濃厚的興趣就能奠定有效教學的基礎,因此在教學中,教師可在課堂導入環節創設生活情境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教學八年級上冊《背影》這一課時,在課堂導入環節可播放著名歌手劉和剛演唱的經典歌曲《父親》來渲染課堂氛圍,以此就能激發學生對體現父子親情的名作《背影》的學習興趣。
二是創設情境融入課文內容。為了能夠讓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中蘊含的深刻內涵,提高語文教學的有效性,教師可創設教學情境來引導和促進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內涵。例如,在《背影》這一課教學中,為了深入理解課文所表達的思想內涵,可在閱讀教學中為學生創設問題情境:本課除了表現“父子深情”和“父愛親情”外還有更深層的含義嗎?用此問題來引導學生對結尾段第一句話中“家中光景還是一日不如一日”的含義進行理解:父子靠智慧和勤奮都不能改變生活現狀,那就不僅是個人問題了,還要涉及社會問題了。以此反映當時舊中國軍閥混戰、民不聊生的現狀,這樣就能促進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內涵。
(三)注重生活體驗,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
利用生活化模式開展語文教學,要注重讓學生進行生活體驗,改變傳統的“以教師講解為主,學生被動聽課”的教學模式,這樣才能全面提高語文生活化教學有效性。
一是創設課堂生活體驗機會。在語文生活化教學中,教師要注重結合課文教學內容,為學生創設生活化的體驗機會,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來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從而能夠提高語文教學有效性。例如,在教學七年級上冊《濟南的冬天》這一課時,如果教學只限于課文內容本身,難以讓學生體會作者對濟南的感情和特殊的感受,如果在課文閱讀教學后,讓學生以“家鄉的冬天”為題進行寫作,既能加深對課文內容、對作者情感的理解,又能促進學生的生活體驗,激發學生熱愛家鄉之情,從而實現有效教學。
二是加強生活感知與體驗。讓學生加強對所學內容的生活感知與體驗,是提高語文生活化教學有效性的重要環節,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加強引導,讓學生從課文語言、作者情感、主題思想等多方面進行生活體驗,可采用對話交流或合作探究等方式開展生活感知與體驗。例如,在教學七年級上冊的《天凈沙·秋思》這一課時,讓學生通過枯藤、老樹、昏鴉、古道、瘦馬這些詞語來感知課文中所描寫的生活場景,就能較好體驗到作者獨自一人無依無靠、思念家鄉的情感。
(四)加強學習指導,掌握生活化學習策略
讓學生掌握有效的學習策略,是提高學生語文學習成效的重要途徑,開展生活化語文教學需要教師加強對學生開展生活化學習策略的指導。
一是注重觀察與體驗生活。利用生活化模式開展語文教學是基于學生的生活經驗開展的教學活動,讓學生積累豐富的生活經驗是提高生活化語文教學的基礎,因此要注重引導學生留心觀察生活和仔細體驗生活,因為生活中到處都包含語文知識,以此就能積累豐富的生活經驗。例如,讓學生在冬天留心觀察大自然的特點、天氣的特點、人們生活的特點和仔細體驗下雪時的景象特點,在教學《濟南的冬天》這一課時,學生就有了豐富的生活經驗,就能為開展生活化教學奠定良好基礎。
二是注重開展讀寫結合學習。要提高學生的語文生活化學習能力,就要重視培養學生讀寫結合的學習能力,讓學生養成記錄生活感受和思考生活真諦的習慣,結合課文學習內容用寫讀后感、隨筆等方式把對生活體會記錄下來,就能為課堂語文生活化學習積累豐富的素材,從而能促進語文課堂生活化教學向深度和廣度發展,語文教學的有效性就能得到提高。
(五)鼓勵學生從日常生活中收集寫作素材
寫作是語文學習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學生語文寫作能力的提高首先要從收集素材入手,素材的積累是學生語文寫作的第一步。素材是學生寫作的基礎,沒有充足且合適的作文素材,學生很難寫出優秀的作文。在初中階段的語文寫作中,學生普遍存在作文素材不足、作文素材運用不合理等問題。所以,提高學生的語文寫作能力必須從解決學生素材積累不足的問題入手。語文寫作的素材大都源于生活,教師應積極引導學生,鼓勵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積累寫作素材,而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為學生提供了用之不竭的寫作素材。例如,自己身邊發生的各種事件以及新聞中報道的各種熱點,這些都可以成為語文寫作中的素材,源于日常生活的素材更具有生活氣息,更能體現出作者的感情色彩,從而更容易引起讀者的共鳴,以產生良好的效果。具體而言,教師也可以讓學生準備一個作文素材本,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進行素材的收集,從而讓學生從生活中積累到豐富的作文素材;教師還可以讓學生以寫周記的形式從生活中積累寫作素材,周記可以讓學生記錄下這一周所發生的事件,日積月累,學生從生活中積累的素材會越來越多,這可以為學生的寫作學習奠定基礎。
三、結束語
總之,利用生活化模式開展初中語文教學,能夠把語文學習與生活相聯系,有效激發學生語文學習興趣,是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基本途徑。因此教師要加強生活化教學內容的設計,注重創設生活情境進行教學,引導學生進行生活體驗,加強對學生生活化學習策略指導,就能促進語文教學有效性的提升。
參考文獻
[1]張桂榮.淺談如何提高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J].課外閱讀,2018(2).
[2]趙彥品.提高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學周刊,2016(14).
[3]方麗.生活化教學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課程教育研究,2015.
[4]于麗.生活化教學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應用策略[J].作文成功之路,20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