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洪靜 梁珍
【摘 要】本文從提高大學生道德修養水平、拓寬大學生道德修養途徑兩方面分析第二課堂在德育中的作用,針對高職院校第二課堂德育管理制度缺乏、第二課堂德育師資力量不足、學生對第二課堂重要性認識不足、資源整合不到位等德育與第二課堂融合中存在的問題,結合“三全育人”的視角,提出德育與第二課堂的融合途徑:全員參與,形成整體性布局的聯合育人機制;讓專任教師參與德育,壯大德育師資力量;全過程培育,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全方位聯動,形成協調發展的育人平臺。
【關鍵詞】三全育人體系 ?高職院校第二課堂 ? 德育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0)05C-0155-02
當前,如何加強高職院校德育,為建設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輸送高素質人才,成為學術界的熱點話題。大學是大學生形成道德觀的關鍵期,傳統的德育主要放在第一課堂,本文嘗試在三全育人體系下探索把第二課堂融入高職院校德育工作中,為高職院校的德育拓寬路徑。
一、第二課堂和德育的融合是“三全育人”的人才培養要求
目前,學者們對三全育人體系的主要內容已經有了較為統一的觀點,即“全員育人、全過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三全育人為第二課堂和德育相融合指明了前進的道路。第二課堂通過組織育人、文化育人和實踐育人的方式,讓高職院校的學生通過第二課堂不斷提高自己的綜合能力,通過以賽促學,以實踐出真知,加強學生對德育的理解,將德育知識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用行動感化和傳播德育。三全育人的特點是遞進式的,根據大學生的成長規律,對德育內容進行細化分解,按照“分年級、分專業、分層次、有針對性”的教育原則,從學習、工作、生活等方面入手,對教育內容和教育形式進行統籌安排和精心設計,全過程引導學生三年的學習。
二、第二課堂對德育的影響
隨著我國公民道德建設的深入開展,德育在教育體系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而第二課堂對德育的影響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
(一)提高大學生的道德修養水平
在高職院校中德育主要是放在第一課堂,通過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這門課實施。但是在整個高職授課中,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占比非常少,大學三年時間只有一個學期安排課程,并且還存在著大班上課的狀況,學生的道德修養沒能得到很好的提升。因此應將第二課堂與德育相融合,將道德修養貫穿整個學習生涯,真正提高學生的道德修養。
(二)拓寬大學生道德修養的德育途徑
第二課堂是指除第一課堂教學外,為了提高學生的個人素質、職業素質、道德素質,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而開展的一系列課外活動。第二課堂的內容包含文娛、體育、攝影、公益活動等,主要形式有思想政治教育、公益志愿者服務、創新創業能力和校園文化活動等模塊。德育與第二課堂的融合,在校園文化活動、社會公益活動中融入德育,從而有效拓寬德育渠道,擴大德育范圍。
三、德育與第二課堂融合現狀分析
隨著國家對德育的重視,教育部開始推行“課程思政”,以促進學校的德育。在這樣的背景下,第二課堂應加入思政元素,開展“好故事、好形象、好精神”等活動,主動適應新時代發展的需求。然而,目前德育與第二課堂的融合還存在諸多方面的不足,表現為兩者的結合缺乏統一、規范的管理制度,學生素質參差不齊,活動參與度不高,師資力量薄弱等。
(一)第二課堂德育管理制度缺乏
目前,高職院校普遍過于重視專業知識和技能教學,不重視學生德育工作,往往只是簡單地通過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課堂授課,課余通過思政講座、主題班會開展德育工作,且主要依賴學校思政課老師和班級輔導員來落實。工作方式傳統單一,缺乏針對性教育,無法達到德育目的,更無法達到國家對大學生德育素質的要求。大部分高職院校的德育工作只是為了完成教學任務。出現這樣的現狀,究其原因是德育執行機制和考核機制的欠缺。
(二)第二課堂德育師資力量不足
從事第二課堂德育工作的主體是團委和輔導員,多通過主題班會、校園文化活動及日常管理來實施。但是僅僅依靠團委和輔導員的力量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專任教師的積極參與。
(三)學生對第二課堂重要性認識不足,參與性不高
大學不像中小學那樣以學習成績為首要目標,大學更看重的是學生的綜合能力。相對于第一課堂,第二課堂在提高學生思想道德修養、創新創業能力、應變能力和實踐能力等方面具有獨特的優勢。但是大部分學生對第二課堂的參與熱情不高,主要表現為三種情形:第一,在課余時間,有的男生喜歡在宿舍打游戲或者睡覺,女生則喜歡追劇。這主要是因為學生對第二課堂的認識還不夠,以完成學習任務即可,課余時間則放任自由、漫無目的。第二,部分大學生有懶惰的心理,不想早起,不想外出參加活動,只想睡懶覺。他們忽視自我教育的發展,甚至完全沒想過通過參加學校的活動提高自己的綜合能力。第三,第二課堂缺乏趣味性,難以引起學生的積極參與,導致他們對第二課堂抱著應付了事的態度。
(四)資源整合不到位,各部門之間缺乏溝通
高職院校一直以來都非常重視第一課堂的規劃與實施,但是不夠重視第二課堂,缺乏統一規劃,缺乏有效指導,活動與學習專業聯系不緊密,對德育元素的融合缺乏系統性和層次性。雖然很多學校硬性規定把第二課堂納入學分制,但是第一課堂和第二課堂的資源沒有實現整合共享。同時,由于實施第二課堂的部門不同,有學生處、團委、組織宣傳部或者公共基礎部等,各部門之間缺乏相互溝通,除了實施的對象相同之外,其他都是各部門臨時起意,臨時開展活動,沒有統一的指揮,活動方式順序凌亂,甚至各部門之間的活動出現不協調甚至相沖突的情況。
四、“三全育人”體系下德育與第二課堂融合的途徑
針對上面提出的現狀和問題,結合“三全育人”的視角,德育與第二課堂融合可采取如下途徑:
(一)全員參與,形成整體性布局的聯合育人機制
德育對大學生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為了提高大學生的道德品質,不能單單依靠思政教師在課堂上的教育,而且要創造一個良好的德育環境,并在平時的生活實踐中不斷去踐行。學校應制定出完善的德育管理的機制,積極營造先進文化氛圍;教師要樹立課程思政理念,在每一門專業課上都做好德育滲透;學生除了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外,還要不斷提高職業素質、禮儀素養,以更快適應社會的需求。
(二)讓專任教師參與德育,壯大德育師資力量
學生第二課堂德育主要是通過輔導員來抓,一個輔導員要管理200多名學生,精力有限,無法達到抓鐵有痕、入木三分的效果,需要壯大師資力量,讓專任教師在專業課堂融入德育元素,積極將專業課堂與第二課堂相結合。比如說會計專業教師可結合會計專業知識開展點鈔比賽檢驗學生掌握技能情況,同時在點鈔比賽的過程中融入德育元素,要求學生專心細致、真誠待人,注重禮儀禮貌,把知識性、趣味性、德育性有機地整合起來。
(三)全過程培育,提高學生的參與度
為了提高學生的參與性,第二課堂不僅要在趣味上下功夫,還要在整體的規劃和創新上下功夫。比如在開展中華經典教育第二課堂活動時,把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相結合,讓大一、大二、大三學生都參與,明確為何讀: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樹立起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讀什么:可以讀黨史、國史、校史、唐詩宋詞、科普期刊等;怎么讀:可在宿舍內、教室內、校園內速讀、背誦。還可以把紅色革命文化納入讀的體系,開展“紅色故事”宣講比賽,通過故事的形式來傳播紅色資源,同時讓學生挖掘紅色故事,通過自己喜歡的格式改編成故事,讓學生置身于革命的角色中,然后通過班會演講或者在網上推文的形式分享,這樣學生既能挖掘紅色故事,也能受到紅色資源的熏陶,形成熱愛祖國、永跟黨走的堅定信念。
(四)全方位聯動,形成協調發展的育人平臺
學校是教書育人的地方,應將文化育人與教學、管理、服務、心理、實踐等環節相互聯結,全方面、多層次、多角度地開展育人工作,形成協調發展的育人平臺;應綜合運用學校資源、校外企業資源、師資資源、管理資源,廣泛推動文化育人進校園、進宿舍、進頭腦,將文化育人滲透到教育的全過程,形成持久性的育人合力;可以通過加強建設校園文化、班級文化、宿舍文化,以及推動學生參加社會實踐來營造文化氛圍,形成全方位的文化育人空間,讓學生更好的實現知行結合,身體力行,踐行中華文化的傳統美德。
總之,三全育人視角下應將德育與第二課堂相融合,全員參與,形成整體性布局的聯合育人機制;全過程培育,形成持久性的育人合力;全方位聯動,形成協調發展的育人平臺。在第二課堂中加強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教育和校園文化育人教育,使學生無論何時何地都能得到德育熏陶,從而達到知行合一的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孫穎.基于三全育人理念的易班和第二課堂融合路徑研究[J].高教學刊,2019(25).
[2]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
[3]閆文霄.第二課堂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J].時代金融,2018(9).
[4]閆三會.高校第二課堂育人體系的研究[J].湖北開放職業學院學報,2019(14).
[5]常彥.優秀傳統文化在學生德育教育中的滲透[J].中國教育學刊,2019(S1).
[6]黃志鵬.高職院校第二課堂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狀況及途徑探索[J].湖北大學學報,2018(32).
[7]尹兆華.基于大學生能力和意識同步發展的生涯輔導策略研究[J].北京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6).
[8]張媛媛.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引領的大學生第二課堂思政政治工作實踐探索[J].教育發展縱橫,2019(4).
【作者簡介】陳洪靜(1982— ),女,廣西陸川人,柳州職業技術學院助教,研究方向:學生工作與思想政治教育;梁 珍(1989— ),女,廣西玉林人,研究生,柳州職業技術學院教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責編 何田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