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千映 藍永勝 羅仲耿
【摘 要】本文針對高師院校學前英語教學中存在的未能突出學生主體地位、教學內容簡單陳舊、教學方法和手段落后等問題,基于“互聯網+教育”背景提出高師院校學前英語教學優化策略:優化教學內容,豐富教學資源;采用多樣化教學方法,突出學生主體地位;創新教學手段,開展混合式教學;實施多元化教學評價,推動學生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互聯網+教育 ?高師院校 ?學前英語 ?教學優化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0)05C-0174-02
學前英語是高師院校學前教育專業的基礎課,也是專業課,在學前教育專業課程體系中占據較為重要的地位。然而,當前高師院校學前英語教學中存在一些問題,影響了教學效果,亟須對教學進行優化。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信息技術與教育的深度融合,促使高師院校教育教學做出相應的調整和改革以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基于“互聯網+教育”背景探討高師院校學前英語教學的優化策略,既是時代發展使然,也是高師院校使命所在。
一、高師院校學前英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未能突出學生主體地位
素質教育強調,在新課堂模式中,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是課堂的主體;教師在課堂中則發揮主導的作用,主要進行點評、點撥和總結。然而,當前部分高師院校在學前英語教學中仍未能突出學生主體地位、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還是以教師為主體。具體表現在:課堂上仍采用“老師講、學生聽”的傳統教學模式,大部分時間都是老師講,學生主要是機械被動地完成小部分任務。
(二)教學內容簡單陳舊
教學內容是教師與學生進行教學活動的重要依據,是學生認識和掌握的主要對象。教學內容的選擇與教育教學質量有著十分密切的聯系。在知識快速更新的網絡社會里,部分高師院校的學前英語教學仍然使用數年前出版的教材,內容陳舊、單一,低水平重復。另外,部分教師還停留在唯教材是教的層面,教學中很少涉及教材外的知識,網絡課程、網絡教育、實踐教育明顯不足。總之,教學內容簡單、陳舊,不利于學生掌握最新的知識、拓寬知識面、提升實踐能力。
(三)教學方法和手段落后
當前,在部分高師院校的學前英語課堂上,還存在“一本書”“一張嘴”“一支粉筆”加“一塊黑板”的“滿堂灌”現象,特別是在年紀較大的教師所任教的課堂上。在這樣的課堂上,鮮有學生之間的討論和師生之間的互動,也少有情景教學法、小組合作學習法的應用,更少涉及多媒體課件、微課等教學形式和手段,無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導致教學效率低下。
二、“互聯網+教育”背景下高師院校學前英語教學優化策略
(一)優化教學內容,豐富教學資源
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教學內容與教學資源對學生具有極大的吸引力,有利于提升教學效果。而當前“互聯網+教育”的環境為優化教學內容和豐富教學資源提供了良好條件,教師可以選取更為學生所樂于接受的教材和課外教學資源來對學生進行教學。
首先,選取學生樂于接受的教材。如廣西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選取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學前英語》為教材,該書內容豐富且與學前專業密切相關,書中含有幼兒經典故事、幼兒經典歌曲等內容,將學生熟悉的內容以英語的形式呈現出來,且圖文并茂,有聽力、視頻等內容,極受學生歡迎。
其次,豐富課外教學資源。在智慧校園的環境下,學生可以通過網絡自主學習。授課教師可選取或制作內容豐富的網絡課程以供學生課外學習,如名言演講、經典英文影片、英文經典散文、英文故事等相關課程。此外,授課教師還可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學優勢,引進“清華幼兒英語”視頻庫、中職教學資源網、外研社資源庫Unipus等權威教學資源,利用藍墨云班課等平臺,充實和豐富學生課外學習資源。學生在充裕的資源支持下,根據自己能力完成基礎必做題和選做題等鍛煉,授課教師也從立體化的教學資源庫中汲取教學智慧,促進自身教研的發展。
(二)采用多樣化教學方法,突出學生主體地位
英語是語言類學科,包含聽、說、讀、寫、譯五個方面的技能,需要學習者花時間學習鉆研,不斷實踐。英語的學習效果與學習者自身的主動性、參與性是密切相關的,可以說,英語的重點在于學生的學而非教師的教。因此,要轉變教師的角色,突出學生主體地位,讓學生充分參與到教育教學過程中。這可通過采用多樣化教學方法來實現。
一是采用合作學習教學法。合作學習教學法是以學生為中心,將學生劃分為若干小組,讓學生通過組內的交流溝通、互相幫助進行合作學習的一種教學方法。在學前英語教學課堂中,教師可以布置主題討論、兒童歌曲或簡短的英語情景劇表演等任務,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完成。例如,在學習Plants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分組表演一首關于植物的歌曲或者朗誦一首關于植物的詩歌,再根據學生的表現進行小組評分,并將評分作為平時成績。這樣不但能讓英語基礎較好的學生帶動其他學生,充分發揮小組合作幫扶的作用,還能對學生起到激勵作用。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小組學習任務的下達要盡量接近真實的交際場景,唯有接近現實、趣味性強的任務,才能更好地激發學生的交談動機,滿足學習的需要。
二是采用情景教學法。教師可通過網絡手段把幽默故事、順口溜、兒童英語歌曲甚至是教學游戲等帶進課堂,讓學生進行情景扮演。在教動物詞匯時,老師可以選用Good Morning Train這首兒歌,讓學生邊唱邊進行扮演。這首兒歌旋律優美,扮演動作簡單,非常符合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學習特點。在教學中,可以讓部分學生練習唱歌,部分學生制作手工“卡通”動物,部分學生裝扮動物和火車,再分角色進行扮演,以此激發學生的積極性、能動性。英語兒歌自身富有音樂節奏,抑揚頓挫的語音語調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再輔以教師充滿激情的教學,可以有效幫助學生加深對tiger、monkey、teddy、turkey等詞匯的記憶。
(三)創新教學手段,開展混合式教學
在“互聯網+教育”背景下,為調動學生課前課后的學習積極性,充分利用學生的學習時間,教師可利用互聯網優勢,借助慕課及微課等教學手段開展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混合式教學。
一是借助慕課促進學生自主學習。慕課即大規模開放在線課程,它是“互聯網+教育”時代的一種學習新方式,是信息化教學的有力輔助。在學前英語教學中,教師可借助慕課平臺,不斷開發優質網絡共享課程,為學生提供自主學習的選擇。如廣西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推出英語新聞直播間、學前英語影視、英文音樂板塊、英文閱讀板塊、英語翻譯板塊、學前英語故事等專欄,通過多種形式為學生提供學習平臺。
二是借助微課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微課憑借其主題鮮明、資源豐富、短小精悍等特點,深受師生歡迎。在學前英語教學中,教師可借助微課將呆板、枯燥的知識通過新的方式呈現出來,在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學生課后通過重復觀看,加深印象,鞏固知識。例如,課前可以先將與課堂教學相關的Jingle bell、London bridge等歌曲內容制作成微課,讓學生課前觀摩、預習、練習,這樣在課堂上就可以直接進入表演環節,課后學生還可以通過觀看自己表演的視頻進行反思提高。
混合式教學有效地融合了在線教學和傳統教學的優勢,能有效拓寬課堂范圍,增強聽說訓練。教師可以要求學生課前、課后主要采取線上方式學習慕課、微課,熟悉知識,鞏固知識;在課堂有限的時間里,則主要是查缺補漏、重點突破。
(四)實施多元化教學評價,推動學生可持續發展
在“互聯網+教育”背景下,學前英語教學在內容、方法、手段等方面都需要進行一定的調整,傳統的以期末成績為主的單一評價方法也已經不適應當前的教學要求,實施多元化教學評價已成為必然趨勢。基于“互聯網+教育”背景,學前英語教學評價可采取過程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線上評價和線下評價相結合的方式,綜合教師評價、師生評價和生生互評,形成全過程、多因素的評價體系,促進學生知行合一,增強學習自主性。
多元化教學評價改變了傳統的以考試成績為主的考核方式,注重過程性考核評價,有助于促進學習常態化、過程化。同時,將學生網絡學習情況納入考核評價范圍,倒逼學生自覺進行網絡學習,從而養成自主學習的好習慣。此外,綜合教師評價、師生評價和生生互評,不但使得考核評價更為客觀、全面,而且有助于調動學生參與小組活動的積極性,提高團隊合作意識,增強學生之間的溝通交流。
【參考文獻】
[1]劉皓月.論高職學前教育專業英語教學的方向及教學改革[J].宿州教育學院學報,2019(2).
[2]張芊.“互聯網+”環境下高職大學英語教改創新路徑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9(12).
[3]聶新生.“互聯網+”背景下中職英語課堂教學有效性研究[J].英語教師,2019(11).
[4]張穎青.“互聯網+”背景下高職英語教學改革的反思 [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9(11).
【基金項目】2016年度廣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學改革工程項目“MOOC 時代下應用型本科院校網絡課程管理的改革與實踐”(2016JGB406)
【作者簡介】張千映,女,廣西桂林人,廣西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講師,研究方向:英語教育;藍永勝,男,廣西宜州人,桂林航天工業學院高級工程師,研究方向:計算機網絡;羅仲耿,男,廣西貴港人,柳州鐵道職業技術學院高校講師,研究方向:思政教育。
(責編 蘇 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