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剛
摘 要:在我國基礎教育教學體系中,語文教學占據著非常重要的位置,因此也是推進新課程改革、發展素質教育的基礎陣地和強大動力,迫切需要進行方法、內容、模式等方面的改革、創新,以適應發展變化的教育形勢和要求。基于此,本文將結合教學實踐經驗,并從改革落后教學理念、優化教育教學手段、創新課堂教學結構三個維度出發,來分析新形勢下小學語文教學改革升級的基本途徑和具體策略。
關鍵詞:新形勢;小學語文教學;改革;升級
在全新的教育教學形勢下,小學語文教學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即要改變落后的教學行為和方式,調整教學的結構、策略和體系,促進學生的自主、合作和探究學習,提升教學的有效性,讓每個學生都能獲得全面的發展。所以,廣大的小學語文教師需要徹底地走出傳統的教學模式,探索創新的方法以助力語文教學的改革、升級,最終達到理想的教學境界。
一、改革落后教學理念,建立和諧師生關系
教學理念是直接影響教學活動和行為的因素,所以落后教學理念的轉變和改革是新形勢下小學語文教學的首要任務。具體來說,小學語文教師需要徹底擺脫應試教育、師道尊嚴等落后觀念的束縛,落實以學生發展為中心的全新理念,放下高高在上的姿態,主動以平等的身份、真誠的態度來和學生進行互動和交流,深入地了解學生內心的真實想法和遇到的各種問題,以實現針對性的教育和引導,建立更加和諧和融洽的師生關系,營造出自由、寬松的課堂氛圍,以消除學生對學習的抵觸情緒,更加主動地接受教育、展開學習。
例如,在教授《丁香結》時,傳統的教學模式主要以教師為主導,學生們被動接受知識,這就導致了學生們的學習發展受到阻礙,所以,在新形勢下,我們應該轉變這種傳統的教學模式,以積極的態度來迎接挑戰。如,筆者在教學中會主動與學生們進行交談,通過對話的方式了解學生們的內心,在與學生們對話的過程中,筆者會采用親切的語氣,讓學生們感受到和諧的氛圍。通過這個環節,師生之間的距離被拉近,學生們逐漸轉變了對語文學習的態度。這樣,筆者通過改革落后教學理念,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消除了學生對語文的排斥心理。
二、優化教育教學手段,革新知識呈現形式
教學手段是教學實踐過程中的輔助性工具,信息技術是創新型的手段,能夠直接改變、優化知識呈現的形式,刺激學生的感官和認識,可以促進教學實效的提升。對此,小學語文教師應順應教育形勢的發展和變化,主動地學習以提升自身的教學能力,從而可以巧妙地利用多媒體等信息技術手段來輔助教學,實現教學手段和知識呈現形式的革新,讓知識可以通過圖片、動畫、視頻等形式展示出來,創設出直觀形象的教學情境,從視覺、聽覺等多個層面來刺激學生的感官,優化學生的感性認識,從而加快學生知識理解、提高教學的效率。
例如,在教授《只有一個地球》時,筆者先利用信息技術為學生們播放了一段視頻,通過視頻介紹我們地球環境所面臨的挑戰,在展示過程中,每一位學生都將注意力集中到視頻中。視頻播放結束后,筆者邀請幾名學生們說一說自己的看法,通過學生們的闡述,筆者了解到了學生們的理解能力,隨后,筆者再讓學生們打開課本,閱讀課文,通過閱讀了解更多與地球環境相關的知識。隨著課程的推進,筆者還利用信息技術將課文中的一些內容直觀呈現出來,以此加深學生們對知識的理解。這樣,筆者通過優化教育教學手段,革新了知識呈現的形式。
三、創新課堂教學結構,實施小組合作模式
過去,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多以教師講、學生聽為主,師生、生生間缺乏充分的溝通和互動,導致課堂教學的結構處于單一、封閉的狀態中,造成整個課堂的枯燥乏味、死氣沉沉。因此,小學語文教師需要以小組合作模式的運用來創新課堂教學的結構。首先,教師應在全面了解學生學習情況的基礎上,按照科學的標準和原則來將全班學生分成4-6人一組的學習小組,并確定組內成員的職責與分工;其次,教師需以任務為驅動,促使學生展開組內的討論和互動,分享各自的經驗和看法,從而創建開放式的課堂結構,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
例如,在教授《少年閏土》時,本節課程筆者采用了小組合作探究法展開教學,首先,筆者將學生們分成了多個小組,每個小組5人,然后,筆者再根據課文內容為學生們布置探究任務,通過任務引導小組成員討論。在學生們討論的過程中,筆者會在各組內巡回,觀察學生們的討論情況,同時針對學生們的問題給予指導。這樣,筆者通過創新課堂教學結構,促進了學生的交流與發展。
總而言之,在新課程改革不斷推進和深入的形勢下,各個學科教育教學都必須要進行全面的改革、創新和升級,以更好地發揮其育人功能和核心價值。所以,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我們應當牢牢把握教育教學發展和變化的形勢,以現實學情為出發點,并通過改革落后教學理念、優化教育教學手段、創新課堂教學結構等策略的運用,來推進語文教學的改革和升級,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提升教學的實效性,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 張紅玲.淺析新形勢下小學語文優質課堂的合理構建[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7,14(08):193.
[2] 張書英.小學語文素質教育實踐路徑探析[J].學周刊,2017(19):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