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昌福
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提出了素質教育理念,當下我國的教育事業也愈發重視學生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因此使得小學音樂這門藝術類學科的教學地位也隨之上升。而新課標對于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小學音樂教師能夠充分發揮音樂學科的素質教育優勢,注重提升學生的音樂技能、審美情趣和音樂素養,從而全面促進學生的綜合素質發展。
關鍵詞:新課程改革;小學音樂;課堂教學;策略探究
前 言
小學音樂雖然一直被列入在小學教育課程當中,但是在我國長期的應試教育理念下,小學音樂課堂教學普遍得不到應有的重視,這也直接導致現階段小學音樂課堂教學總是存在著諸多的問題。因此,小學音樂教師應當明確新課標所提出的素質教育要求,進而能夠轉變自身的教育理念,立足于學生的全面發展,積極探索和創新課堂教學活動。
一、現階段小學音樂課堂教學的現狀
縱觀現階段的小學音樂課堂實踐教學可以發現,盡管隨著新課程改革大力倡導素質教育理念,但是音樂課程作為美育和德育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大多數的小學課程教學中仍然得不到應有的重視。這也與我國長期以來的傳統應試教育理念有著直接的關系,大部分的小學都深受應試教育理念的影響,所以總是將教學重心放在語文、數學和英語等常規學科教學上,而音樂這類藝術類學科往往會被歸納于副科,無論是從課時數量還是教學投入上都遠遠不如常規性學科。這也直接體現在部分小學的音樂課時不但較少,甚至還經常出現其他常規學科教師因故占用音樂課堂教學的現象,導致許多小學的教師和學生都將音樂課程視作是可有可無的存在。再加上,大部分學校對于音樂課程素質教育優勢的不重視,造成多數小學音樂教師的專業素質都普遍較低,進而使得課堂教學形式過于單一僵化,小學音樂課堂教學的內容也往往按部就班和循規蹈矩,缺乏新意和多元性。從而使得本該充滿活力的小學音樂課堂變得沉悶壓抑,學生也會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喪失學習興趣和積極性,進而使得小學音樂課堂教學的效率大大降低,甚至還會讓音樂課堂教學在小學教育事業中逐漸淪為形式。
二、新課改下小學音樂課堂教學的基本特點
伴隨著我國小學階段基礎性課程教學改革工作的持續深入,素質教育理念也逐漸滲透在我國教育事業的各個領域中,而小學音樂課程在提升學生綜合素質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新課標對于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也提出了,要注重培養學生審美趣味、學習興趣和音樂素養的教學要求。因此,面對新課程改革,小學音樂課堂教學的基本特點主要體現在教學內容需要具備豐富多樣性,教師應當結合學生的認知思維和發展需求,積極創新和優化小學音樂課堂教學內容,而不是一味地依賴于小學音樂教材。其次,小學音樂教師的課堂教學方式應當呈現多樣化的特點,以往的小學音樂教師大多習慣于采取“滿堂灌”的教學形式,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嚴重限制了學生創新性思維和審美藝術修養的有效發展。所以,小學音樂教師應當想方設法地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或者是積極拓展音樂教學資源,以此來探索和創新行之有效的課堂教學形式。進而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讓學生能夠深入感知到音樂學科的魅力所在,促使學生能夠愛上音樂,形成良好的音樂綜合素養。
三、新課改下的小學音樂課堂教學具體策略
1、創設趣味音樂情境,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小學音樂課程相對于其他常規性的學科,其本身就具有趣味性和靈活性的學科特點,因此大多數學生在初步接觸小學音樂學科教學時都充滿了學習興趣和積極性。但是,由于現階段的小學音樂教師大多習慣于采取傳統說教式的教學模式,進而使得小學音樂課堂教學的形式和內容缺乏一定的靈活性和多樣性。而小學生大多都具有活潑好動和喜愛新鮮事物的特點,所以這種傳統僵化的教學模式會導致音樂課堂氛圍變得枯燥乏味,學生自然提不起學習興趣。因此,小學音樂教師要轉變自身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模式,可以通過創設趣味音樂情境的方法,結合學生的興趣所在和課程標準,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例如,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教學設備為學生播放授課歌曲的背景資料,可以融合直觀形象地視頻影像和音樂畫面,讓學生能夠深入體會歌曲所傳達的藝術情境和思想感情,有助于激發學生的情感共鳴。
2、創新互動教學活動,提升學生的主體地位。在以往的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學生大多都處于被動的學習地位,教師總是占據著課堂教學的絕對主導地位,教師與學生之間也嚴重缺乏良好的課堂互動。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大大降低了學生的課堂參與性,導致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注意力得不到有效地提升,從而直接影響著學生的課堂學習效率普遍較低,自然也就談不上提升學生的音樂綜合素養了。因此,小學音樂教師應當積極創新課堂互動教學活動,有意識地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促使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可以得到有效發揮。例如,教師在執教西師版二年級音樂下冊《小蜜蜂》一課時,就可以在正式授課之前,教導學生能夠跟著教師一起學習“兩只小蜜蜂啊,飛在花叢中啊,左飛飛,右飛飛”的民間剪刀石頭布的小游戲。之后教師還可以隨機抽取幾名學生進行互動,還可以要求學生能夠以同桌為一組進行這一游戲。從而既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還可以增強教師與學生之間,以及學生與學生之間的良好互動,進而還可以鍛煉學生的節奏感和律動感。
3、加強音樂鑒賞教學,培養學生的審美修養。音樂課程作為一門藝術類學科,其中音樂鑒賞教學可以說是有效提升學生審美趣味和音樂素養的重要途徑。由于小學生的心智思維和認知能力都處在發展階段,所以這一時期是學生形成良好學習基礎和審美修養的最佳時期。因此,小學音樂教師要加強音樂鑒賞教學活動,能夠明確音樂鑒賞教學對于提升學生的審美修養的重要性。例如,以西師版四年級音樂上冊《春之聲圓舞曲》一課為例,圓舞曲之所以稱之為圓舞曲,是因為圓舞曲是適合旋轉的三拍子舞曲,而快速辨別圓舞曲的關鍵就在于這首舞曲音樂是否適合旋轉。而這首“春之聲圓舞曲”華麗敏捷的旋律就像春天的氣息鋪面而來,洋溢著青春活力。因此,教師可以在正式授課之前讓學生思考和表達自己對于春天都有哪些印象和感受,之后教師就可以為學生播放這首曲目,并讓學生試著說出自己在聽完這首音樂后想象到的春天的景象。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讓學生認識圓舞曲并能夠懂得欣賞和理解圓舞曲所表達的情境。
4、拓展實踐探究教學,強化學生的音樂素養。當下大部分的小學音樂教師普遍都存在著重理論和輕實踐的教學問題,許多教師都盲目地認為只有一味地輸入才是最有效地教學方法,但是卻忽視了音樂實踐教學對于提升學生音樂綜合素養的重要性。因此,小學音樂教師在日常的課堂實踐教學中,應當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進而能夠積極拓展實踐探究教學活動,以此來全面強化學生的音樂綜合素養。例如,教師可以利用課下時間組織學生一起參觀當地的音樂社團或是音樂組織,有條件的教師還可以帶領學生一起欣賞音樂演出等活動。或者是針對于具有音樂天賦和音樂興趣的學生,教師可以為其制定個性化的教學活動,鼓勵學生去參加各項社會音樂競賽活動,以此來鍛煉學生的音樂實踐能力和隨機應變能力,有助于提升學生的音樂綜合素養。
綜上所述,基于新課程改革大力倡導素質教育的背景下,小學音樂作為開展素質教育的重要平臺,對于提升學生的審美趣味和音樂修養發揮著關鍵作用。這就要求小學音樂教師能夠摒棄傳統僵化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模式,并著眼于學生的終身發展,在加強基礎音樂知識教學的同時,還能夠促使學生的審美趣味、音樂修養和藝術品味可以得到全面提升。從而可以通過創設趣味音樂情境,創新互動教學活動,加強音樂鑒賞教學以及拓展實踐探究教學的舉措,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有效提升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學生的審美修養,進而全面強化學生的音樂綜合素養。
參考文獻
[1] 王雯琳.新課改下小學音樂創新教育的途徑[N].發展導報,2017-09-29(028).
[2] 魏曉麗.淺談如何實現小學音樂有效教學[J].中國校外教育,2017(15):157.
[3] 邱靖.新課標背景下小學音樂課程中理論基礎知識教學初探[J].戲劇之家,2017(08):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