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超群



[摘要]目的 探討臨床護理路徑在腹腔鏡直腸癌根治術患者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選取2016年1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104例腹腔鏡直腸癌根治術患者為研究對象進行回顧性分析,按照護理方案不同分為對照組(n=52)與研究組(n=52)。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模式,研究組采用臨床護理路徑模式。比較兩組的并發癥總發生率、康復時間及主觀護理滿意度。結果 ①研究組的并發癥總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②研究組的康復時間(肛門排氣時間、下床時間、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③研究組的主觀護理體驗優良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臨床護理路徑在腹腔鏡直腸癌根治術患者的應用效果良好,可有助于減少手術并發癥,促進患者康復,并改善其主觀護理體驗,值得臨床借鑒。
[關鍵詞]臨床護理路徑;腹腔鏡直腸癌根治術;常規護理;主觀護理體驗;并發癥;康復時間
[中圖分類號] R473.73?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 [文章編號] 1674-4721(2020)7(c)-0238-03
Application of clinical nursing pathway in patients undergoing laparoscopic radical rectal cancer surgery
LI Chao-qun
Operating Room, Shenyang Anorectal Hospital, Liaoning Province, Shenyang? ?110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tion effect of clinical nursing pathway in laparoscopic rectal cancer patients.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was made on 104 patients who underwent laparoscopic rectal cancer radical operation from January 2016 to January 2019. According to different nursing plans, they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n=52) and study group (n=52). The control group adopted routine nursing mode, and the study group adopted clinical nursing path mode. The total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recovery time and subjective nursing satisfaction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①The total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in the study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②Rehabilitation time (anal exhaust time, bed time, hospitalization time)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shor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③The excellent rate of subjective nursing experience in the study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of clinical nursing pathway in laparoscopic radical resection of rectal cancer has a good effect, which can help to reduce the complications of operation, promote the recovery of patients, and improve their subjective nursing experience, which is clinical reference.
[Key words] Clinical nursing path; Laparoscopic radical resection of rectal cancer; Routine nursing; Subjective nursing experience; Complications; Rehabilitation time
直腸癌作為一種消化系統惡性腫瘤,以低位直腸癌較多見,主要采取腹腔鏡直腸癌根治術治療,可有效切除腫瘤,且創傷小、疼痛輕、恢復快等,但因護理人員專業素養參差不齊,影響手術效果,為患者帶來生理、心理、經濟方面的壓力[1-3]。因此,探索合理、適宜、高效的護理方案十分必要,其中臨床護理路徑作為一種較新穎護理模式,以圍術期時間、護理內容為縱橫軸制定針對性、個性化日程計劃表,根據表格執行護理方案、規范護理人員服務行為,大幅度提高護理質量,在各種疾病護理領域取得良好效果[4]。筆者認為可嘗試在腹腔鏡直腸癌根治術中應用臨床護理路徑模式,以提高護理質量,達到預防并發癥、促進患者康復、改善護理體驗等目標。為證明上述猜想合理性,特開展本分組對照試驗,以回顧性分析方法比較不同護理方案(臨床護理路徑vs.常規護理)對腹腔鏡直腸癌根治術的輔助作用,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2016年1月~2019年1月我院腹腔鏡直腸癌根治術104例患者的臨床資料。納入標準:①經術前超聲等影像學檢查疑為直腸癌,結合手術后石蠟病理學檢查確診;②有建立氣腹、實行手術和麻醉適應證[5];③病歷檔案完整者;④患者溝通、神志狀態等正常者。排除標準:①合并全身或腹腔存在炎癥反應綜合征者;②合并焦慮癥、躁狂癥等精神疾病者;③多病灶或遠處轉移者;④既往有腹部手術史者;⑤有吸毒、酗酒史等特征人群。按照護理方案不同將患者分成兩組,每組各52例。對照組中,男28例,女24例;年齡39~77歲,平均(60.65±3.17)歲;病理分型:低分化癌15例,中分化癌25例,高分化癌12例。研究組中,男27例,女25例;年齡39~76歲,平均(60.88±3.06)歲;病理分型:低分化癌14例,中分化癌26例,高分化癌12例。兩組的性別、年齡、病理分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醫院醫學倫理學委員會審核通過
1.2護理方法
對照組采取常規護理干預:患者從入院到出院,將健康教育、治療和護理等操作采取隨機方式、無固定模式,每位醫師應根據患者個人習慣下醫囑,而護理人員被動執行醫囑。出院前進行出院指導,填寫主觀護理體驗調查表。
研究組采取臨床護理路徑模式,具體措施如下。①成立臨床護理路徑小組:獲得患者知情同意后,全面評估患者個人情況,根據標準化護理方案提供圍術期護理服務,根據患者病情進展,依據護理路徑方向進展,在相關項目上打“√”,反之則打“×”,做好記錄,報告護士長和經管醫師,分析可能存在漏洞和風險,提出護理對策,制定護理方案。②依據護理路徑表執行護理計劃:a.入院前。由門診醫師接待,并全程陪同患者接受臨床檢查,確認手術病例。預約好手術日期,并提供飲食宣教等。b.入院前1 d。確定無特殊情況,通知患者次日攜帶病歷辦理住院手續,當晚10點禁食水。c.入院當天上午8點。開住院證,安排門診護理人員協助辦理入院手續,將患者送入病區。責任護士負責接待患者,檢測生命體征,抽取血樣送檢,介紹病區環境,減輕其陌生感,監測生命體征,擺放麻醉、手術體位,必要時進行心理干預。術中配合醫師完成手術,應對各種突發情況。術后為患者、家屬講解注意事項。d.術后1~3 d。協助進行基礎護理干預,每日更換胃腸減壓負壓吸引球等,記錄引流液質、量、色,保持半臥位休息,鼓勵患者進行床上活動,注意安全。禁食期合理安排補液、營養支持工作。e.術后4~7 d。肛門排氣后進行飲食宣教,喂食后少量喂水,觀察患者進食后反應,若無不適感則轉變為普食。培養患者自理能力,協助指導、定期巡視病房,觀察病情變化,直至康復出院。
1.3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
①并發癥:統計兩組并發癥發生率,包括腹腔出血、切口感染、肺部感染、吻合口瘺、腸梗阻等。②康復時間:記錄兩組的肛門排氣時間、下床時間、住院時間,并進行比較。③主觀護理體驗:使用自擬主觀護理體驗調查問卷,評價患者對護理計劃、服務態度、技術能力、關懷與溝通能力、健康宣教水平等,全部項目均選優者表示該患者主觀護理體驗為優,任一項選良、其余選優為良,任意一項選差為差。優良率=(優+良)例數/總例數×100%。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并發癥總發生率的比較
研究組并發癥總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1)。
2.2兩組康復時間的比較
研究組的肛門排氣時間、下床時間與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2)。
2.3兩組主觀護理體驗優良率的比較
研究組主觀護理體驗優良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3)。
3討論
近幾年來,伴隨中國老齡化程度加深、人口飲食結構變化,直腸癌發生率呈現逐年升高的趨勢,主要表現為腹瀉、膿血便、便秘等,確診后及時安排腹腔鏡直腸癌根治術治療[6-8]。而腹腔鏡術不但對手術技術、操作要求較高,且因患者術前心理負擔重等因素,對手術質量要求較高[9-10]。臨床常用的常規護理存在操作盲目性、措施隨機性等缺陷,無法最大限度地輔助腹腔鏡直腸癌根治術治療,不宜作為首選護理方案[11]。
現階段,國內醫療服務模式處于從傳統單一生物模式到集生物、心理、社會于一體綜合護理模式過渡時期,各種新興護理模式不斷涌現,如臨床護理路徑模式,要求根據不同病種,參照國內、國際相關疾病護理常規與標準,充分體現“以患者為中心”原則,以獲得最佳護理效果為目標,安排醫師、麻醉師、營養師、護理人員等組成護理小組,制定每日標準、規范的護理計劃,設計住院護理計劃表,以最佳經濟方式取得最好醫療效果[12-14]。
臨床護理路徑已經在國內醫院開始推廣,其可行性已經多種疾病臨床護理實踐證明,屬于一種低消費、高品質的新護理方式[15]。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的并發癥總發生率低于對照組,肛門排氣時間、下床時間、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主管護理體驗有良率高于對照組(P<0.05),這應歸功于臨床護理路徑計劃性、縝密性、優質性、整體性特點。因此,筆者認為可在腹腔鏡直腸癌根治術中應用,經本研究體會到該護理方法的一系列好處:①提供整體性、個性化、針對性護理指導,保證護理質量;②以患者為中心,從人文、社會、心理、生理等各個方面提供整體護理服務流程圖,有嚴格時間框架,羅列護理人員每日工作重點,確保護理人員能有計劃、有預見性執行護理方案,避免盲目性和隨機性弊端,減少其因個人專業素養不同而出現護理工作疏忽、遺漏現象,降低護理差錯事件發生率,提高護理水平。
綜上所述,推薦腹腔鏡直腸癌根治術患者采用臨床護理路徑,優勢突出。
[參考文獻]
[1]閆龍劍,曹培雨,劉功儉.不同通氣方式對腹腔鏡結直腸癌根治術患者肺功能的影響[J].徐州醫學院學報,2017, 37(5):333-337.
[2]沈潔,葉成森,劉輝,等.家庭授權模式在早期直腸癌腹腔鏡手術患者中的應用[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9,25(8):979-983.
[3]中華醫學會外科學分會腹腔鏡與內鏡外科學組,中華醫學會外科學分會結直腸外科學組,中國醫師協會外科醫師分會結直腸外科醫師委員會,等.腹腔鏡結直腸癌根治術操作指南(2018版)[J].中華消化外科雜志,2018,17(9):877-885.
[4]郭鵬,張治清,蘭遠志,等.腹腔鏡結直腸癌根治術聯合肝轉移灶射頻消融術與開腹結直腸癌肝轉移根治術的療效分析[J].中華消化外科雜志,2018,17(5):459-465.
[5]曹廣,梁杰雄,李洋,等.腹腔鏡結直腸癌根治術治療不同分期結直腸癌的效果及安全性分析[J].中國醫藥,2017, 12(4):566-570.
[6]盧昕,吳文良,黃洋,等.腹腔鏡低位直腸癌根治術預防性造口與無預防性造口臨床對比研究[J].國際外科學雜志,2017,44(8):526-530.
[7]王新娟,胡英芳.以循證護理為基礎的臨床護理路徑在肺癌住院化療患者中的應用效果評價[J].河北醫科大學學報,2017,38(4):474-478.
[8]程蕾,陳慧敏.以奧馬哈系統為導向構建結石性膽囊炎急性發作期行腹腔鏡膽囊切除術的臨床護理路徑[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7,33(36):2823-2827.
[9]姚靜,趙瑞潔,孫天牧.以患者需求為導向的臨床護理路徑對心外科術后患者滿意度及護理質量的影響性分析[J].中國心血管病研究,2018,16(1):87-90.
[10]鄧冰,鄔建秀,龍順蘭.臨床路徑護理對子宮肌瘤患者圍術期負性情緒及護理滿意度的影響[J].中國當代醫藥,2019,26(4):241-243.
[11]方海霞.臨床護理路徑在阿替普酶靜脈溶栓治療急性腦梗死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當代醫藥,2019,26(6):226-228.
[12]楊英英.支氣管哮喘患者應用臨床路徑進行護理的效果分析[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9,6(55):112.
[13]農曉蓮.臨床路徑在小兒肺炎護理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9,4(15):83.
[14]吳雪梅.臨床護理路徑在小兒腹瀉護理中的應用價值及臨床效果[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9,6(24):111-112.
[15]馬生青.臨床護理路徑與傳統護理工作模式對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患者護理質量及術后生存質量的差異性分析[J].山西醫藥雜志,2018,47(20):2488-2489.
(收稿日期:2020-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