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姝琪
【摘 要】中國動畫有著近一百年的歷史,這不僅是動畫藝術與技術的發展史,同樣也和社會政治、經濟發展、藝術變革、哲學思想乃至科學技術的發展息息相關。本文對比多部中外動畫作品,從文化傳承、情感共鳴、市場需求三個方面,簡要討論中國動畫電影尚缺之處,并提出建議。
【關鍵詞】傳統文化;現代社會;中國故事;世界傳播
中圖分類號:J905? ? ? 文獻標志碼:A? ? ? ? ? ? ? 文章編號:1007-0125(2020)23-0132-02
隨著世界全球化腳步不斷向前邁進,我國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和中華文化影響力,是促進中華民族走向世界舞臺的關鍵。近年來,中國電影市場呈現出蓬勃發展態勢,電影作為一種文化輸出方式,起到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作用。動畫更是以其極高的藝術改造性、廣泛的社會接納性,在近年的電影市場上進行了眾多卓有成效的嘗試。動畫電影講好中國故事,是市場的要求,亦是時代的要求。
一、傳承文化記憶
傳統故事為動畫電影提供了良好的創作基礎和靈感來源,五千年文化的傳承積淀,孕育出許多優秀的國產動畫電影?!洞篝~海棠》的創作靈感來源于《逍遙游》,從志怪文學作品《山海經》與《搜神記》中提取角色設定?!栋咨摺ぞ壠稹穼γ耖g傳說《白蛇傳》進行改編再造的同時,結合柳宗元的《捕蛇者說》架構故事背景。
近年來上映的多部國產動畫作品,都在傳統文化的基礎上進行現代化創作。一方面,傳統文化中蘊含的哲學思想、中華民族處事之原則,能為電影敘事奠定良好的核心思想;另一方面,歷經千年淘洗,不朽的民族文化通過了時間的考驗,傳統文化作品大多具有故事結構完整、人物性格鮮明的特征。為電影創作提供了堅實的背景。結合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進行創作,是民族性的體現,是文化記憶的傳承,也是講好中國故事行之有效的方法。但值得注意的是,保留中國故事的民族性并不意味著對傳統文化故事囫圇接受,而是要求我們對其中之觀念、思想加以揚棄,進行符合社會現狀的創新。創新也不意味著可以隨意改編,而是要在弘揚民族精神的前提下進行創作。
伊斯蘭視覺藝術色彩鮮艷,利用花卉、水果等圖案作為要素,有時也用動物和人體輪廓或幾何圖樣來構成一種直線、角線或曲線交錯的圖案。愛爾蘭“卡通沙龍”動畫工作室制作的手繪動畫長片《養家之人》,講述了一個戰亂時期的阿富汗家庭的故事,在世界范圍內大獲成功,不論是敘事結構、還是畫面風格,都具有極其鮮明的特色。影片采用剪紙動畫技術,畫面色彩濃郁,明暗對比強烈,依靠幾何圖案表現童話故事線中的景色,具有明顯的伊斯蘭藝術表現特征。
由此可見,除了動畫敘事內容可以結合傳統文化外,也可以借鑒中國傳統藝術手法、依托傳統藝術產物,增加本土化符號。20世紀60年代,我國動畫短片《小蝌蚪找媽媽》就采用水墨畫的方式講述中國故事,使其成為我國動畫史上藝術價值最高的作品。然而,在中國動畫不斷商業化的過程中,我們逐步喪失了屬于中國的獨特之美。正是這些獨特的敘事手段中蘊含的中國人的智慧與風骨,才能助我們更好地傳承中華精神、構建中國故事。
二、植入當代情感
中國電影家協會秘書長饒曙光指出,如何跟當下的年輕觀眾形成有效互動,我們應該沉下來研究相關問題。新中國成立后,文化部明確“美術片要為兒童服務”的方針。這一要求為此后的國產動畫奠定了基本的發展方向,也給動畫電影的發展帶來了部分局限。以傳播正能量、富有教育意義為主要目的的中國動畫受眾低齡化,也就意味著中國動畫的消費市場受限。
1984年,宮崎駿先生的開山之作《風之谷》討論了工業文明高度發展所帶來的災難與人類命運的去留問題。劇中獨特的世界觀及價值觀深刻影響了其后十余年日本動畫的走向。《風之谷》成為經典名作,對我國動畫電影的創作具有一定的參考意義。也就是當代動畫創作應著眼于社會發展現狀,明確受眾群體,尋找傳統故事與現代感情的“情感共鳴”。
近年來,在以幼齡化動畫電影占主導地位的中國動畫電影市場上,還是有以《大世界》《大護法》為代表的“成人化”動畫電影出現。它們從生活入手,展現社會現實、討論生存現狀與心理狀況,將現代社會的情感融入作品當中,豐富了國產動畫電影的形態,意味著如今的動畫電影承擔起了更多的社會責任、植入了更多的當代情感。
展現時代的更迭與變遷、社會的發展與矛盾,將動畫電影作為一種承擔社會情緒的載體,有助于其全年齡化的拓展,也能使得動畫電影成為“講中國故事”行之有效的傳播方式。
三、面向國際市場
要講好中國故事,就要保留本土特色,這就意味著電影需要有更多的中國符號,但增加符號就意味著增加了外國人對中國電影的理解難度。如何考量國際和本土之間的區別和符號的解讀,這是個問題。
《白蛇·緣起》與《大魚海棠》兩部作品,雖然都基于中國傳統文化,但其講述“中國故事”的方式有著較大區別。前者脫胎于民間傳說,在人物設定、故事類型上講述“中國人”的故事,故事展開的社會背景是在“中國”。然而后者提取了傳統文學作品中的神話形象,主人公是住在“神之圍樓”里的人類而并不是傳統意義上的“中國人”。但講述的語言、風格和精神內容是中國的。此二者是“中國故事”的兩個層面。
在北美影評網站“爛番茄”上,《白蛇·緣起》的新鮮指數為74%,《大魚海棠》的新鮮指數為91%,但觀眾喜愛程度(即爆米花指數)截然相反。前者為88%,后者為72%。這是因為《白蛇·緣起》雖然講的是許仙與白蛇前世的緣分,但在故事層面上,還是比較傳統的愛情故事,這使得敘事內容更易理解和接受,比較適合不同群體的觀眾。而《大魚海棠》以神話志怪為背景,想要講述一個關于輪回、自由、責任與情感的故事,卻在傳統符號的運用上顯得不夠成熟,更多是符號的拼貼,很多本土元素沒有進行很好的融合,導致觀眾的理解出現了部分偏差,影響了對故事精神的領悟。
中國故事要面向國際市場,并不意味著我們要全盤西化、生搬硬套,也不意味著要堆砌傳統元素,刻意彰顯文化態度。而是以現代視角,將中國特色融會貫通,將傳統符號當成一顆紐扣,扣好中國精神,扣好世界與中國故事。
四、結語
講好中國故事,提高作品質量,需要我們將好的概念、正確的導向落實到影像創作上。需要我們站在更高的格局,反應社會現實。講好中國故事,于我們自己,是在文化創作中提升文化認同感、把握時代發展的方向。于世界,就是弘揚中華文化、樹立大國形象,讓世界看到更真實、更優秀的中國。相信中國動畫電影能很好地承擔起橋梁作用,促進中國電影創作全球化,溝通中國與世界。
參考文獻:
[1]張曉丹.中國故事的現代動漫表達[D].揚州大學,2016.
[2]陳亦水.《養家之人》:民族動畫風格與文化表達[J].當代動畫,2019,(2):32-35.
[3]光明日報文化產業研究中心.中國電影要講好中國故事[N].中國電影報,2014-08-1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