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建軍
摘 要:伴著全球化進度的持續推進,各地區經濟和文明的開始結合,我國是擁有上千年文明涵養的國度,在悠長的歷史演變中累計了豐富的文明藝術要素,此類要素不但彰顯著我國的特質,也是當代平面設計的運用主旨,發揮好、傳遞好、發展好此類要素對提高我國設計行業在國際平臺上的地位有著一定的實際意義。這篇文章試從我國傳統文明藝術要素、當代平面藝術中結合傳統文明要素以及我國傳統藝術要素在當代平面藝術中的準確應用三個部分展開描述。
關鍵詞:傳統文化;平面藝術設計;運用與探索
如今是一個經濟全球化和斗爭激烈的時期,設計行業的斗爭本質上是文化的斗爭,我國的設計產品若要在激烈的斗爭氛圍中屹立于國際舞臺,就要挖掘一定的文明特質并應用在平面設計中,讓國內設計行業有著貼合我國文明的魅力。
一、我國傳統文明藝術要素
一個地域的歷史文明成就了這個區域的文化,我國上千年成就了彰顯中華民族特質的文明要素,這既歸功于我國祖祖輩輩的智慧,也是我國的設計行業在國際平臺上占有特質、不愿趨同的保障。傳統文明要素,即從我國傳統文明中挑選出的擁有象征意義的產物,如繪畫、書法、雕刻、手工藝、陶瓷、龍鳳、國內傳統節日(國慶節、清明節、中秋節、春節等)、我國美食(餃子、面食、特色菜系等)等。此類產物作為我國文明要素被繼承、發揚下來是我國相異于別的國家的表示。設計著在構思時能夠把此類傳統文明要素和時期特質展開結合,向國際呈現源遠流長的中國文化,提高中華文化在國際平臺中的地位。
二、當代平面藝術中結合傳統文明要素
(一)我國平面藝術的狀況
我國的平面藝術相對于發達地區來來說研究較晚,在迅猛發展的同時表露出一系列不可小覷的隱患,對我國當代藝術設計的發展有著一定的抑制功能。主要體現在兩個部分:1.缺少文明涵養。設計產物缺少文明涵養,也缺少國家特質使得我國設計行業走向國際時缺乏了關鍵的斗爭力。在全球文明交融貫通的環境之下,我國設計者不可以單一地照搬國外的產物,因為脫離傳統的設計一定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根之草。2.搬運文明要素。眾所周知,傳統文明是我國上千年發展積累的,是上千年來中華民族的智慧,而時代是持續發展、不斷革新的,即使大部分設計者關注到了傳統文明要素對設計的關鍵意義,但缺乏良好的運用只是單純地搬運。這樣一定會使得平面藝術缺乏當代個性,很難貼合如今用戶的需要,不利于提高我國設計產物的斗爭力。
(二)現代平面設計中融入傳統文化元素的意義
有助于打破當代藝術設計的誤區。我國傳統文化要素主題豐富、博大精深且種類多元,能夠為設計者的平面構思帶來一定的激發和觸動。在當代設計中結合我國文明要素,有助于打破長久以來的藝術瓶頸,推進我國設計行業的發展之路。有助于推動我國文明的對外擴展。在藝術中結合擁有我國傳統的文化要素,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推動我國藝術設計的發展。
有助于打造具有斗爭力的文化品牌。國際間的斗爭也是品牌的斗爭,在品牌的設計中結合我國文明的藝術要素能夠使品牌創設更進一步,使國際消費者更好地貼近中國,讓中國人民驕傲自豪。
三、我國傳統藝術要素在當代平面藝術中的準確應用
設計是打造文明藝術的一類辦法,任意一類想要長遠發展的文明必然要在傳承的基本上革新,傳承是對古人智慧的保留和傳達,革新是對古人產物的誤區進行革新,兩者缺一不可。我國文明源遠流長,設計者們也要懂得發掘豐富的文化要素,把它們恰當地和當代潮流相融合。
(一)書法要素的使用
書法是國人的藝術,它是我國傳統文明的靈魂。自甲骨文演進到篆書、草書、隸書等,書法把態勢、力道、文字、空間融合了東方氣息通常有著很強的視覺感染力。這正是設計產物所要探求的,同時也值得當代藝術設計行業去深思。北京奧運會的標準就提取了“京”字的書法表達,傳神的彰顯了我國書法的韻味,給大眾帶來了新奇的視覺體驗。
(二)我國傳統紋樣的使用用
我國傳統紋樣是指傳播在民間的,是民間藝術的吉利代表,此類紋樣傳播了勞動著們對美好、富足生活的憧憬。“藝術來自于生活”我國傳統紋樣的存留和發揚也是廣大人民群眾的生活演變和發揚的標志,是人民大眾智慧的精髓。當代藝術設計需要進一步探求民間藝術,向最真摯、最質樸的勞動大眾借鑒,革新個人的設計思路和構思、概念,恰當地提取我國傳統紋樣和當代設計產物相融合。
(三)雕刻藝術的使用
雕刻藝術也是我國獨特的文明要素,它經過了上千年的傳承和累積之后成為我國的關鍵代表,成為中華文明的精髓。我國雕刻有陽文和陰文的區別,其顏色和種類具有特別的視覺感染力,假如把“印章”和當代設計融合起來,把當代傳統結合到作品中,融入了濃厚的中國韻味,把印中的“誠義”等意象結合到作品中,一定可以打造出優良的大國設計,北京奧運會標識同樣也是印章設計在當代藝術中使用的經典例子。
(四)傳統要素在當代的表達
想要有所改變,首先要做到突破。傳統的要素如果可以利用當代人的審美抒發出來,貼合當代人的需要便可以收獲文化效果以及經濟收益。利用此類設計思路能夠打造出既傳統又潮流的有著斗爭力的產物。王老吉設計就是運用“傳統要素、當代潮流”的經典,其名稱在平面上運用我國傳統要素——書法的同時還運用了易拉罐的保存形式,擁有時代感,貼合了當代大眾的審美和需要,利用文本和顏色將傳統和潮流的相融合,打通了國內品牌之路。
(五)中西并用,設計革新
全球化正逐漸使得中西方文明相互貫通,傳遞傳統文明不可以停滯不前,當代設計一定要貼合時代趨勢走向世界。首先,我國傳統文明是傳統設計藝術的根本,是我國傳統設計走向國際的基礎,其次,國外的設計概念也是值得提倡和傳遞的,但如英文等國外文明要素就也有必要展開恰當的取舍和使用。此類國內外文明的結合并不是單純疊加而是在對我國傳統文明深刻解釋上的結合,運用各類的設計語言進行構思,使國外文明要素和我國傳統文明展開結合、取舍,打造出新的藝術設計手段。
四、結語
時代在不斷進步,設計概念也需要隨之提高。設計者要提升個人素質,在傳遞傳統文明的同時革新設計,利用當代先進的呈現手段,配合傳統的藝術要素,促進我國藝術設計不斷發展。
參考文獻
[1] 鄧方偉.探析中國傳統文化元素在平面設計中的應用[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2(7):254.
[2] 曾婷.中國傳統文化藝術元素在現代平面設計中的應用[J].大眾文藝(學術版),2016(3):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