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磊

【摘 要】:目的:分析優質護理干預模式在小兒癲癇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某院2017年5月-2019年5月收治的108例小兒癲癇患者,根據家屬護理意愿,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54例。對照組行常規護理,觀察組在常規護理基礎上,推行優質護理干預模式。對比兩組患兒發病次數、生活質量、護理依從性。結果:觀察組患兒發病次數較少、生活質量較高、護理依從性也較高,與對照組相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小兒癲癇患者護理中,應用優質護理干預模式有助于患兒病情控制,也能提升其生活質量和護理依從性。
【關鍵詞】:優質護理干預模式;小兒癲癇;發病次數;生活質量
【中圖分類號】R54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83(2020)06-18--02
小兒癲癇也稱“羊角風”,屬多見于小兒群體的神經系統疾病,該疾病發病因素復雜,對患兒日常生活影響明顯,臨床主張通過藥物給予控制,預后相對理想。因小兒自護能力較差,治療期內的護理工作也得到普遍重視。此前學者分析發現,常規護理模式下,患兒發病次數、生活質量和護理依從性難以保證,給予優質護理干預模式可應對上述問題。我院通過對照實驗進行研究,結果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于某院2017年5月-2019年5月收治的小兒癲癇患者中,選取108例,根據家屬護理意愿,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54例。對照組:男32例,女22例,年齡4-12歲,平均(8.2±1.6)歲。病程3-22個月,平均(9.2±2.3)個月。觀察組:男31例,女23例,年齡5-11歲,平均(8.3±1.5)歲。病程4-24個月,平均(9.3±2.1)個月。兩組對比(P>0.05)。
研究經倫理委員會批準,患兒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方法
對照組行常規護理,跟蹤患兒病情和康復進展,做好信息收集和記錄,及時進行病歷資料的更新。根據患兒病情提供用藥護理服務,向患兒和家屬傳遞疾病關聯知識。觀察組在常規護理基礎上推行優質護理干預模式,包括心理護理、人性化護理、重點護理、延伸護理:
①心理護理。收集患兒心理特點,提供兼具范圍性和差異化的心理護理服務。如部分患兒年齡較大,認知能力較理想,可立足護患平等,向其傳遞疾病知識、護理要求等內容,使其心理認知誤區消除,正視疾病、配合療護。年齡偏小的患兒應強調予以心理層面的鼓勵,使其信任護理人員,以積極的護患關系為基礎提供服務。②人性化護理。進行病房改造,提供卡通形象裝飾物、提供兒歌、玩具等,消除患兒內心的陌生感和恐懼感,使其快速適應醫院、病房環境。根據患兒需求給予疾病關聯知識,或提供書籍、數字化資源,保持護理工作的人性化價值。③重點護理。對患兒病情進行持續跟蹤,了解患兒發病規律、誘因,據此擬定護理工作方法。如部分患兒以后天因素致病,分析發現“熱性驚厥”可導致患兒發病,應對病房環境進行管理,保持室內溫度維持在25-26攝氏度左右,相對濕度應在70%左右,溫度較高的情況下,應酌情提供加濕器。結合患兒普遍特點,加強發病期護理,提供無菌棉布、氯硝西泮等,持續進行基礎病情控制,預防患兒出現自傷。④延伸護理。告知家屬小兒癲癇病因、表現、護理方法等內容,患兒出院后,繼續借助遠程方式,進行知識信息的傳遞,提升患兒家屬院外提供專業護理的能力,此外,從飲食、行為等方面提供知識支持。
1.3 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患兒發病次數、生活質量、護理依從性。發病次數統計時間為6個月。生活質量以QLQ-c30量表表達,滿126分,得分與生活質量為負相關。護理依從性分為良好、一般、較差三個等級,以良好和一般構成總依從性。
1.4 統計學方法
統計學軟件為SPSS21.0。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以均數±標準差()表示,計數資料以X2檢驗,以率(%)表示。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兒發病次數、生活質量
觀察組患兒發病次數較少,生活質量理想,見表1:
2.2 兩組患兒護理依從性
觀察組患兒護理依從性較高,見表2:
3 討論
小兒癲癇可分為原發性、非原發性兩大類,非原發性小兒癲癇又可進一步分為繼發性、癥狀性兩種。不同疾病臨床表現存在相似性,大部分患兒可見肌肉抽搐、意識喪失、感覺能力喪失或部分喪失等癥狀。分析認為腦組織放電情況異常是導致小兒癲癇的直接病因,疾病治療在此基礎上重視對癥性,總體效果較為理想,預后良好。治療期間的和護理工作因患者群體特殊性得到關注,有學者分析發現,常規護理模式下,患兒依從性在80%左右,且發病次數偏多、生活仍受到疾病明顯影響[1]。給予優質護理干預模式,患兒治療依從性可達到90%左右,其他預后指標也得到改善[2]。
研究結果與此相似,觀察組患兒的護理依從性為90.74%,高于對照組的79.63%,觀察組患者治療期間的生活質量和發病次數也得到控制。從作用方式上看,常規護理偏重于借助基礎措施實現患兒病情跟蹤,以藥物護理、知識傳遞為基本方法,豐富性不足,開展渠道狹窄。優質護理干預模式下,護理工作結合患兒群體特點和個體差異,護理工作的針對性和精細化程度更高。心理護理、人性化護理,可提升患兒依從性,重點護理改善了護理工作的針對性,有助于提供對癥服務,延伸護理則發揮了家屬作用,也能從飲食和行為等角度提供輔助,最終綜合改善護理工作質量和患兒預后。
綜上所述,小兒癲癇患者護理中,應用優質護理干預模式有助于患兒病情控制,也能提升其生活質量和護理依從性,可予以推廣。
參考文獻
許瓊,李姍,呂南南.綜合護理干預模式在小兒癲癇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貴州醫藥,2019,43(09):1487-1488.
趙娟,凌艷萍,周進芳.優質護理干預模式在小兒癲癇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貴州醫藥,2019,43(02):319-320.